分田到户前为什么粮食产量很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9:41 2

摘要:年龄稍大一点的都知道,生产队那个年代,之所以粮食产量很低,不是社员懒不愿意干活,更不是连年有天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年龄稍大一点的都知道,生产队那个年代,之所以粮食产量很低,不是社员懒不愿意干活,更不是连年有天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粮食种子落后。就拿玉米种子来说,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工培育的高产玉米种子。

每年春天播种用的玉米种子,是上年秋收,从众多的玉米棒子中挑选出来的大棒子。

为了保证发芽率,就把这些带有叶子的玉米棒子,按穗数,按劳动力,送到社员家代管。

先将玉米叶子扒开,并用叶子和叶子系在一起,然后搭在屋里的房梁上,或者用麻绳把木杆吊在房檩下,再挂上留种子的玉米穗。

经过一个冬天的自然阴干,在春季播种之前,再派劳动力逐户进行手工脱粒。脱粒下来的玉米粒,转身就成为了玉米种子。

造成玉米产量低的第二个原因是:种玉米没有化肥。种玉米的所有地块,全靠生产队积攒的马粪,牛粪,和坑沤土粪等,下到地里给玉米提供养份。

虽然生产队每一年积攒的粪肥看似不少,可是生产队玉米面积大,把粪肥按地均摊,就显得不多了。

另外,生产队积攒的粪肥,又不是优质粪肥,根本就没有多大后劲,玉米杆矮,棒子小是必然的。

而社员家自留地里的玉米长势,要比生产队的好,不但株距密,秆子高棒子也很大。

主要原因是,社员家积攒的粪肥,质量好,有劲,下的又多。

聪明的队长,总爱折腾自留地。几乎是每隔两三年,就把自留地换一次地块。队长的目的是,借着自留地粪底儿,长点好庄稼。

造成玉米产量低的第三个原因是:玉米株距稀。那时候玉米株距,都在二尺以上。人们把这样种法,称之为大步扔。

尽管玉米株距之间较稀,玉米长势依然很差。如果像现在这样密植,有可能都不接棒,长成枪杆儿。

那时候,粪没好粪,种子又没有好种子,所以队长们,都很重视地力和轮作。尽量选择好一点儿的农田播种玉米。如果不分地力,种出来的玉米产量,可能会更低。

对于薄拉地,队长尽量是不种玉米的。要么就种豆类,要么就种草田,比如:谷子、糜子等。

生产队用上培育的玉米种子,大约是在1977年以后。我记得我们这种的玉米种子,名字叫101。

同时也有了化肥,但是品种很单一。有尿素、硝酸铵,还有南京制造的过磷酸钙,人们通常称它过石。

启初队长和社员们,对玉米新品种和化肥,都不大认可。

主要是生产队没有钱买,要买就得靠贷款,因此,也给全面推广和使用种子化肥带来阻了力,这也制约了提高粮食产量。

那时候,上头也提倡科学种田。挖丰产坑,用耙子画线点种,玉米秸育苗等。确实没少折腾,可是不论怎样折腾,玉米产量依然上不去。

我们这里,种子化肥全面铺开,是从分田到户时开始的。农户们种玉米不但用农家肥,还用上了,磷酸二铵参尿素坐底肥,再用硝酸铵追肥。

随着新种子和化肥的普及,玉米株距的加密,分田到户后初期时的粮食产量,比生产队时候提高了一大节,但是垧产量,都在一万斤左右徘徊。

我认为,分田到户时的粮食产量,不是分田到户提高的,应该是种子化肥的功劳。

如果生产队时期,就普及了高产种子和化肥,玉米产量肯定也不会低。友友们,你认为呢?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