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去几年里,涌现出许多从未投入量产的概念车,可惜它们最终都未能从设计图纸走向生产线。每每复盘,都让人倍感惋惜,其中不乏极具潜力的作品,若能实现量产,极有可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今天,就带大家盘点10款这样令人扼腕的“遗珠”概念车。
铁马网 Tiema-911
在过去几年里,涌现出许多从未投入量产的概念车,可惜它们最终都未能从设计图纸走向生产线。每每复盘,都让人倍感惋惜,其中不乏极具潜力的作品,若能实现量产,极有可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今天,就带大家盘点10款这样令人扼腕的“遗珠”概念车。
01
雅马哈Chivicker
2003年,雅马哈推出了Chivicker概念车。这是一款搭载50cc单缸发动机的简约型摩托车,发动机巧妙“嵌入”在轻巧别致的车架内,其设计明显借鉴了脚踏式小轮车(BMX)的风格。但在那个时代,大众的目光更多聚焦于高性能车型与前沿技术探索,这款主打轻便、经济,却因速度和性能受限的车型,没能掀起市场波澜,令人颇为遗憾。倘若放在当下,将其改为电动版本,或许能凭借复古又独特的设计,以及契合环保出行的理念,收获大批拥趸,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02
本田EVO6
在2007年,金融危机尚未席卷全球,两轮车市场正处于一片繁荣景象。当年的东京车展上,具有创意的概念摩托车纷纷亮相,本田EVO6便是其中一款辨识度很高的概念车。它以本田金翼1800cc六缸发动机为核心,外观设计大胆前卫,它有点像是杜卡迪大魔鬼(Diavel)和凯旋火箭III(Rocket III)的前身,有着夸张的后轮、短小的车尾以及整体前倾的车身。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爆发,打乱了市场节奏,这款兼具创新与性能的车型或许早已实现量产,只可惜一切美好设想都被经济浪潮无情冲散 。
03
雅马哈XS-V1 Sakura
雅马哈同样在2007年推出的XS-V1 Sakura,引领了复古的潮流。压铸铝制的侧面板、外观复古但细节充满未来感的LED大灯、“柔和”的排气管以及风冷式DOHC双缸发动机的精致做工,这些元素在如今都很受欢迎。但在当时,它们可能没有被人们理解……这些超前的设计理念与复古创新的融合,似乎超越了时代的理解范畴。
04
Laverda SFC1000
2004年,当配备牌照和车灯的版本亮相时,众人以为仅一年前推出的SFC 1000即将顺利量产。然而,最终它并未如愿。我们记得,SFC的构想诞生于2000年阿普利亚收购Laverda(拉韦达)后不久。可惜,就在SFC临近量产的关键时刻,局势突变,阿普利亚陷入与Laverda前相似的困境。2004年,位于诺阿莱的阿普利亚被比亚乔收购,比亚乔认为SFC 1000项目无利可图,选择将其搁置,Laverda(拉韦达)品牌也自此被边缘化。
05
本田CB4X
我们来看当下的这款车:CB4X这款由瓦莱里奥·艾洛(Valerio Aiello)在罗马本田研发中心设计团队协作下打造的车型,于上一届米兰国际摩托车展(EICMA)惊艳亮相。CB4X或可归类为运动跨界车,且有望不久后实现量产。据网络爆料,未来它极有可能搭载从CBR 650移植而来的四缸发动机,亦或是装配其“同门大哥”CB 1000R那更为强劲的998cc发动机……
06
Sachs Beast
由Target Design设计(这家公司也是1979年为铃木设计“刀”(Katana)摩托Beast由曾在1979年为铃木打造经典“刀”(Katana)摩托车的Target Design操刀设计,搭载了瑞典Highland摩托车同款60度V型双缸Folan发动机。这款概念车最具颠覆性之处在于摒弃传统车架,直接由998立方厘米的铝制V型双缸发动机承担车架功能。然而,受限于零部件供应难题,项目迅速陷入停滞。尽管2001年推出的B805摩托车试图延续Beast的设计理念,但也仅保留了车灯等寥寥几个设计元素,未能重现。
07
阿普利亚Blue Marlin
在新千年伊始,阿普利亚推出的Blue Marlin概念车看似已具备量产条件,实则暗藏玄机。当褪去华丽的外观装饰后,人们发现它缺失了散热器储液箱、电池等核心部件,距离真正的量产标准相去甚远。无独有偶,2002年阿普利亚推出的Tuono摩托车,同样为了实现极简设计风格,将空滤箱大幅缩小,以适配有限的车身空间,延续了对极致设计美学的追求 ,却也不得不面对设计与实用功能之间的权衡。
08
本田RC-E
2011年,本田推出电动概念车RC-E,这一度让外界以为本田开始深度布局零排放摩托车领域。然而表象之下,实则另有隐情。其核心的电池技术,实则是由无限(Mugen)公司于2012年TT Zero赛事期间研发完成。鉴于此,本田最终选择暂停RC-E项目,将电动摩托车的竞技赛道,交由本田宗一郎(Sōichirō)之子广俊(Hirotoshi)创立的部门持续深耕,自己则暂时退出这一竞争赛道。
09
雅马哈Tesseract
在漫威宇宙中,Tesseract是神秘的宇宙魔方;而在摩托车领域,它则是雅马哈Tricity与Niken的灵感源头。尽管Tesseract配备四个轮子,且倾斜悬挂系统与后两者有所差异,但三者在核心设计理念上一脉相承。2007年,Tesseract项目正式启动,历经十年打磨,Niken摩托车终于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Tesseract未能实现量产,但其技术理念得以延续,2015年亮相的OR2T四轮可倾斜原型车,便深受其影响。尽管OR2T在外观设计上另辟蹊径,但其技术根基,特别是悬挂系统,与Tesserac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彰显了Tesseract在创新探索上的深远意义。
10
本田CB1100R
2007年,本田展示了两款复古风格的风冷四缸概念车。一款是街车CB1100F(后来在2010年几乎原封不动地投入量产)。另一款是CB1100R,这是一款运动版车型,灵感来自于过去的耐力赛车,采用单座设计、超轻车架、强化合金后摇臂、倒立式前叉以及径向安装的刹车系统。采用经典的本田白、红、蓝涂装设计的CB1100R概念车迅速走红,但遗憾的是,它最终未能投入量产。
回顾这10款概念车,它们或是因技术局限、市场变动,或是因品牌战略调整,最终未能完成从图纸到量产的跨越。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款都承载着设计师的巧思与行业对未来的探索,即便未能量产,也为后续车型的研发提供了灵感。在科技与需求不断迭代的当下,这些“遗珠”若放到今天是否会有不同命运?你心中最希望哪一款概念车能够复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铁马网
来源:共享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