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中国诗坛,有一群诗人,他们以生态为视角,以自然为底色,用诗歌表达对生态的关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诗人生态群。他们通过文字,构建起一个个充满生机与灵性的生态世界,唤起人们对生态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文 / 李牧业
在当代中国诗坛,有一群诗人,他们以生态为视角,以自然为底色,用诗歌表达对生态的关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诗人生态群。他们通过文字,构建起一个个充满生机与灵性的生态世界,唤起人们对生态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以诗为笔,绘就生态画卷
于坚是当代生态诗人中的重要一员,他的诗歌深受道家生态智慧的影响,提倡敬畏自然、万物齐一的理念。在《避雨的树》中,他将榕树视为母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于坚反对现代文明的进步观,渴望回归农耕文明,与自然紧密相连的那种生活状态,在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对现代文明破坏自然的忧虑,以及借助道家生态智慧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渴望。
华海则从传统山水田园诗歌中汲取生态智慧,追求主客交融的澄明境界。他定居粤北清远后,以静福山人自居,创作了大量以笔架山和静福山为背景的生态诗歌,如“笔架山组诗”“静福山系列”组诗等,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诗意相结合,成功地为当代生态诗歌接续上了古典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他强调在诗歌创作中强化“在场感”和“梦想性”,避开直接表述,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趣,营造出浑然、幽秘的生态幻美诗境,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真谛。
吉狄马加接受的是彝族传统的万物有灵论,其诗歌感悟自然生命的内在灵性,惜生护生。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万物的灵性之美,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珍视的存在,对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方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诗人,其生态诗集《草木有本心》展现了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委婉批判。他通过诗歌,描绘了自然生命的丰盈光泽,如在《在始兴,草木有本心》《祝福一棵树》等诗中,传达出对自然的赤诚之爱。方舟的诗歌还体现了对地方感的精心建构,他在特定的地方深入观察和感悟,与自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进而引发对生态保护的思考。
独树一帜的潘正伟
潘正伟,笔名夕阳匆匆,也是当代中国诗人生态群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唯美的格律诗为主,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悠远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他的作品丰富,别具匠心,字字珠玑,妙语频现,其部分诗作还被译成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等在国外传播,影响深远。
在《翠湖之恋》中,他以“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的诗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眷恋。这不仅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也折射出他对生命流转的敏锐感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生如夏花》里,“人生起落寻常事,花开花谢皆是春”则展现了他对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将人生的境遇与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相对照,揭示出一种顺应自然、积极向上的生命观。而“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这句诗更是道出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知,强调了超越名利、坚守正气的重要性,这与生态诗歌所倡导的尊重自然、追求精神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态意识的觉醒与传承
以上这些诗人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理念,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诗人生态群的丰富图景。他们通过诗歌,唤醒了人们对生态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共生关系。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更为推动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当代中国诗人生态群的诗歌创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他们用诗歌传递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的敬畏,引导着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些诗人及其作品,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为未来的生态文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关注生态、珍惜自然,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