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出海之谜 | 乍浦海红亭诠释传奇故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06:14 2

摘要:《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文 | 吴齐正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了国内外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涌现了许多红楼梦研究机构。

这样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著作是如何传播海外、走向世界的呢?却鲜为人知,众说纷纭。然而有一座名曰海红亭的亭子诠释了这段传奇故事。

平湖海红亭

海红亭位于嘉兴平湖市乍浦镇九龙山风景区牛角尖,坐落在乍浦的出海处,背靠青山,面临大海,坐北朝南。该亭为新建仿古亭,建造在石台基上,是一座六角形石亭,全部用浅红色岩石建成。

亭为重檐攒尖顶,12只翼角飞翘,上檐6只翼角饰以飞龙,亭顶上方雕刻30余幅红楼梦人物、花鸟及红楼梦出海船,曹雪芹像采用浮雕和镂空雕,所有雕塑精工细巧,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珍贵的石雕艺术品。

亭檐镌刻“海红亭”三字亭额,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题写。两侧亭柱间设有石坐椅。亭中立有“红楼梦出海纪念碑”,碑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碑的背面镌刻“红楼梦出海碑记”,由长篇小说《曹雪芹》作者、红学家端木蕻良题写,介绍了《红楼梦》的出海经过,解说了一段历史。碑的基座做成船形,象征《红楼梦》由此东渡。

红楼梦出海碑记

亭的正背两面亭柱上镌刻有楹联,正面楹联为:“梦从此处飞去渡碧海青天散落大千世界;石自那边䄂来幻痴儿骇女真情万劫不磨”,由冯其庸题写。

背面楹联为:“绛雪融融青埂流芳别乍浦;炉烟袅袅红楼寻梦到长崎”,由端木蕻良题写。在海红亭正前方10余米处一块巨石濒海而立,上面刻有“红楼别浦”4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端庄遒劲,为冯其庸手笔。

以研究《红楼梦》为内容的红学已成为超越国界的一门学问,而《红楼梦》是怎样传至海外的?经红学研究者多年探索研究考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平湖市乍浦镇出海的。

据《平湖县地名志》记载:“清乾隆癸丑年十月二十日(1793年11月23日),南京王开泰的寅贰号商船从乍浦启航,试驶日本,船上载有67种中国图书,其中有《红楼梦》一书,十一月初六(12月9日),船抵长崎。就目前所知,这是《红楼梦》传入日本最早的日期。”这是迄今为止《红楼梦》传至海外走向世界的最早记录。

《红楼梦大辞典》(冯其庸、李希凡主编)中也有记载:“1793年秋冬之际,南京王开泰的‘寅贰号船’,从浙江省乍浦港开往日本,船上载有中国图书67种,其中第61种是《红楼梦》9部18套。”

中国的《红楼梦》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美丽传奇。为繁荣红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88年平湖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的“平湖县红楼梦学会”。1993年,平湖市在《红楼梦》从乍浦出海200周年之际建造了纪念亭——海红亭,召开红楼梦出海研讨会,使红学发扬光大。

(作者系古建筑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

来源:嘉兴正春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