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13岁就开始编扎草帽,16岁跟着老师傅学裁缝。”祝敏回忆,“那时候农村女孩学门手艺,就是为了将来能养活自己。”两年的学徒生涯让她掌握了裁剪、缝纫、织补等技能,如今,她已是一位有着41年经验的“老师傅”。
在阜城人民东路百货大楼巷
有一家名为“祝敏织补绣花”的裁缝店
店面不大却已开了27年
每天顾客不断
甚至有不少外地顾客
专门邮寄衣服来修补
这家小店为何如此受欢迎?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开了27年的裁缝店
走进百货大楼巷
巷口一家亮着柔和灯光的店铺格外显眼
缝纫机的“嗡嗡”声从店内传出
推门而入
只见各式衣物、布料和丝线
整齐地摆放着
店主祝敏正低头专注地修补一件衣服
她手中的针线灵活穿梭
不一会儿衣服便补好了
祝敏今年57岁
和丈夫赵军都是太和县洪山镇人
1998年
夫妻俩在人民东路百货大楼巷
开了这家裁缝店
至今已经27个年头
“我13岁就开始编扎草帽,16岁跟着老师傅学裁缝。”祝敏回忆,“那时候农村女孩学门手艺,就是为了将来能养活自己。”两年的学徒生涯让她掌握了裁剪、缝纫、织补等技能,如今,她已是一位有着41年经验的“老师傅”。
1991年,经人介绍,祝敏认识了赵军。“表叔说隔壁村有个姑娘,裁缝手艺好,人也漂亮。”赵军笑着回忆,“见面后,我就被她吸引住了。”在他的“穷追不舍”下,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赵军经营小生意,祝敏照顾家庭,生活虽平淡却充实。
赵军的三姐和三姐夫在阜阳开了家干洗店,经常遇到客人送洗的衣服需要修补。“那时候我就想,不如开一家专门修补衣服的店。”赵军说。为了掌握更专业的织补技术,1998年,他特意前往合肥、苏州、南昌等地学习,学成后便和妻子在人民路的百货大楼巷租下店面,开始了修补生涯。
“那时候人民路是阜阳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百货大楼附近,人流量大。”赵军指着巷子深处说,“最初店铺位置偏,为了招揽生意,我们常把缝纫机搬到路边摆摊。2022年,店铺搬到了巷口,生意更好了。”
这里就像“衣服医院”
“小到换拉链、改裤脚,大到羊绒大衣、皮草的无痕修补,我们都能做。”赵军介绍,店铺每天早上7点开门,晚上10点才关门,尤其是春节前后,顾客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能接50多单。
来修补衣物的顾客中
既有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
价格根据修补难度而定
简单的改裤脚
换拉链收费3到5元
而复杂的羊绒大衣
皮草修补则需上百元
采访间隙,家住附近的刘玉萍拿着一条需要修改的裤子走进店里。“我在这家店修补衣服5年了,裤子改短、裙子收腰,甚至衣服破洞,他们都能修得跟新的一样,价格也实惠。”她笑着说,“这里就像‘衣服医院’,修补后衣服又能多穿几年。”
在阜阳汽车东站旁经营干洗店的王平杰也是老顾客。“很多客人送洗的高档衣物有破损,我都会推荐他们来这里修补。”王平杰说,“老板手艺好,修补后的羽绒服、羊毛衫完全看不出破损的痕迹,客人都很满意。”
让赵军印象最深的是
每年都有夫妻
拿着结婚时的礼服来修补
“有些顾客想在结婚纪念日
但年代久了要么不合身
要么不小心弄破了
我们会根据衣服款式和顾客需求
绣上花、鸟或蝴蝶等图案
让旧衣重获新生。”
直播分享织补技巧
随着口碑的传播
这家藏在巷子里的老裁缝店
逐渐被更多人知晓
甚至有不少来自北京
上海、郑州等地
有些外地顾客通过朋友介绍
专门邮寄衣服过来修补
虽然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夫妻俩依然保持着朴实的工作态度。“一开始开店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更多的是对这门手艺的热爱。”祝敏说。闲暇时,他们还会通过网络直播分享织补技巧,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手艺。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