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联严格遵循《联律通则》,平仄布局严谨。上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与下联“仄仄仄平仄仄平”形成声韵呼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词性结构上,“观音山”与“度母绿”均为专有名词,“观山水”与“度绿凉”则以动词短语为核心,形成“名名方动并列”的工整对仗,既契合传统楹联的格
观音山第十次征联投稿联: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度母绿中度绿凉
横批:福山胜景
一、对仗工稳,平仄合律
此联严格遵循《联律通则》,平仄布局严谨。上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与下联“仄仄仄平仄仄平”形成声韵呼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词性结构上,“观音山”与“度母绿”均为专有名词,“观山水”与“度绿凉”则以动词短语为核心,形成“名名方动并列”的工整对仗,既契合传统楹联的格律要求,又赋予现代语言的灵动性。
二、生态意象与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
1. “度母绿”的双重诠释
“度母绿”既指观音山森林覆盖的葱郁景观(写实),又借佛教中“绿度母”的象征意义(赋义)。绿度母代表生机与慈悲,其“绿”色象征万物生长与自然和谐,与观音山“绿色明珠”“森林氧吧”的生态定位高度契合。通过此词,将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理念融为一体,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
2. “度绿凉”的递进意境
“绿凉”一词兼具物理与精神双重意涵:
体感清凉:观音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浓度超国际标准3倍,21℃恒温环境为游客提供天然避暑秘境;
心性清凉:借佛教“度母”的慈悲之力,引导游客在自然中参悟“无上清凉”的禅境,实现身心双重净化。
三、紧扣征联主题与景区战略定位
1. 文旅融合与绿色发展
此联精准呼应观音山“绿色发展、文化立园、文旅融合”的发展战略。上联“观山水”突出旅游观景功能,下联“度绿凉”强调康养度假体验,二者共同诠释景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的品牌形象。
2. 文化符号的创意转化
观音作为“普度众生之母”,与“度母”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延续佛教文化脉络,又赋予生态资源以灵性内涵。通过“度母绿”与“观音山”的专有名词对仗,将宗教符号转化为生态旅游的标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的有机嫁接。
四、意境升华与时代价值
此联通过“观”与“度”的联眼设计,构建“人、佛、自然”三位一体的意境:
观照自然:游客在山水间体悟“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
普度众生:借佛教智慧传递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彰显“绿色发展”的永恒追求。
“绿中绿”的递进意象(森林绿、生态绿、心灵绿),隐喻从自然保护到精神升华的文明进阶,呼应“文化名山”的使命。
五、传播效能与普适性
语言浅白而意蕴深远,既符合大众审美,又蕴含学术机巧。如“度绿凉”可解为“康养时光”“欢喜时光”或“运动时光”,覆盖多元游客需求,助力景区打造“旅游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的综合业态。
结语
“度母绿中度绿凉”一联,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禅意为韵,完美契合观音山征联的核心诉求。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既是对景区“绿色明珠”特质的诗意凝练,亦是对“无上清凉,欢喜自在”至高境界的当代诠释,有望成为彰显观音山文化品牌价值的经典之作。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