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在湘阴县东塘镇尚南塅村的广袤田野里,一位女青年驾驶插秧机来回穿梭。插秧机后架上的助手十分麻利地将秧苗摆上苗盘,苗盘再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田里。不一会儿,原本空旷的水田就被披上了一层“绿装”。
通讯员 张洪波 谷阳 姚爵
4月20日,在湘阴县东塘镇尚南塅村的广袤田野里,一位女青年驾驶插秧机来回穿梭。插秧机后架上的助手十分麻利地将秧苗摆上苗盘,苗盘再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田里。不一会儿,原本空旷的水田就被披上了一层“绿装”。
这位女农机手名叫冯思,出生于1993年,助手则是她的“徒弟”。别看她年轻,却是有9年驾龄的“老农机手”了。她不仅教会了3名村民驾驶农机,还指导他们熟练掌握了无人机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走智慧农业之路。
带着积蓄和梦想回乡务农
冯思本是“城里人”,还有一定的资产和收入,为何脱下高跟鞋,变身开农机的“老司机”,当起农民了呢?
事情还得从她大学毕业时说起。刚毕业时,她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城市。通过艰苦创业,在湘潭有了自己的两家药店,收入颇丰。然而她总觉得缺少了一种归属感和使命感。
2016年,冯思毅然决定卖掉药房,带着积蓄和梦想,回到家乡湘阴县东塘镇务农。她的这一决定起初并不被家人和村民理解,但冯思坚持自己的选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种植方法和习惯,为家乡注入新的活力。
冯思的农业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她选择了养鸡作为创业项目。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不足,养鸡场最终亏损约20万元。面对挫折,冯思并未放弃,而是思考转型,成立映湘红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谷物种植。第一年种植就遇到田里除草不干净、灌溉不及时的情况,加上天气影响,100多亩优质稻损失惨重。
但冯思没有气馁,她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种粮大户、农资经营户和周边的“土专家”请教,并通过互联网拓宽学习路径。原先妆容精致、爱穿高跟鞋的姑娘,换上了套鞋,天天素面朝天,在地里“摸爬滚打”。
通过总结经验,第二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冯思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她逐渐加快发展步伐。
开拖拉机的女生更霸气
2020年,冯思偶然一次驾驶拖拉机耕田,就喜欢上了在田野里驰骋的感觉。
“都说开路虎的男人很MAN,我觉得开拖拉机的女生更霸气。”于是,她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让家乡的乡亲也能轻松种田。
刚开始,冯思对农机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天天跟着邻村的农机手“泡”在田里,熟悉农机耕作各个环节,并积极参与县农机部门培训。
仅过数月,她便已熟练掌握了拖拉机、收割机、耕田机、插秧机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成为了东塘镇里唯一持证上岗的女性农机手。
这年4月,在尚南塅村,她第一个购买抛秧机。“机子开回来的时候,爸爸对新式的作业方法不认可,甚至说买一台就砸一台。”
“以前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最多插0.5亩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插30亩,效率提升了好几十倍。”冯思说,“更重要的是,机械插秧的株距、深度都控制得很均匀,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更省心。”
冯思的父亲杨建细看着这个新来的“工作伙伴”省工省力、作业效率高,不仅接受了“新鲜事物”,还加入到了学习驾驶农机技术队伍中。
种田需要大幅提升效率,离不开走科技化道路。此后,冯思引进了插秧机、收割机、背式抛秧机等10余台机器设备,农机服务面积可达5000亩。
她的合作社从工厂化育秧,到插秧,再到收割,加上植保,已成功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的机械化运作。
目前,映湘红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达到800多亩,去年一季稻亩产达到1100斤,创了自家纪录。
“农忙的时候,就天天在外暴晒,经常会脱皮,脸上的斑也很明显。”虽然工作上,冯思雷厉风行,不输任何一名男性,但生活中也有她“小女人”的一面。为了应对在外作业的暴晒,她摸索过不少方法,试过芦荟胶、蜂蜜等。农闲时,还会和朋友一起探索护肤保养的门道。“我认为美丽和赚钱,两者是可以兼顾的。”冯思笑道。
教村民开农机还玩起了无人机
在尚南塅村的田间地头,流传着冯思的故事。她总是拍拍身边的农机:“我就想告诉乡亲们面朝黄土,也能背靠科技。”从而点燃了村民对现代农业的热情。
2021年夏天,冯思在进入合作社的大路处,挂起“免费教开农机”的横幅,引起了村民的兴趣。
冯思把自家新买的拖拉机开到田里,当着村民的面演示打土、翻土、播种。当机器10分钟完成一亩地的作业时,56岁的种粮大户丰爹惊呼“:这比我全家干一天还快!”
冯思首期对3名村民免费教学,包括父亲杨建细在内。冯思带着他们下田实操,手把手教他们调节插秧机行距。
一次教学中,收割机突发故障,她趁机现场教学:“柴油机进水怎么办?先拆火花塞,再是排气管。”她笑着说:“机器和人一样,摸透脾气就好使。”
因为他们会开车,学起来也挺快,不到一个半月就能熟练操作各种农机,并拿到了大型农机驾驶证。如今他们都能独当一面,还掌握了一些故障基本处理方法。
学员周合最难忘冯思的话:“农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是咱新农人的‘金扁担’。”
面对传统农机作业效率的瓶颈,冯思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她还把目光投向了高新农机具,引入了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去年,她还获得了无人机驾驶证,并开始培育年轻的农机手。
24岁的冯天润说:“感谢思姐,让我拿到了驾驶‘铁牛’的本本,也要教我玩会无人机啊。”
冯思十分乐意又教他玩无人机。她手把手教学,以“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模式进行系统教学。理论涵盖无人机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操作安全及飞防技术等内容。实操环节则聚焦于无人机的遥控器操作要点、起降、智能打点、作业设置、维护保养等关键技能。冯思还演示了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化肥撒播、空中吊运等场景应用。
冯思介绍,冯天润现在能自如操作无人机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将做更多年轻新农人的“推手”,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在村里,冯思的故事被乡亲们编成了花鼓曲调,戏词里唱道:“‘铁牛’遍地跑,农民笑弯腰,乡村振兴路上看,冯思有新绝招!”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冯思“跳回农门”扎根乡村9年,用自己的勤劳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业内的认可,让农机服务走进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着巾帼力量。她表示,将继续优化种植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岳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