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东通过“限时入驻免全年佣金”吸引商户、“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绑定骑手,以及“百亿现金补贴”活动等一系列组合拳,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美团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商业大战背后,反映了怎样的行业趋势?又将对消费者、骑手和品牌方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为你深度剖析这场
京东通过“限时入驻免全年佣金”吸引商户、“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绑定骑手,以及“百亿现金补贴”活动等一系列组合拳,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美团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商业大战背后,反映了怎样的行业趋势?又将对消费者、骑手和品牌方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为你深度剖析这场“商业多维战略”的背后逻辑,带你一探究竟。
2025年2月,京东官宣跻身外卖赛道。仅用60多天的时间,京东外卖的单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
增速远超大众预期,离不开京东外卖近日动作连连:
✊️先是用“限时入驻免全年佣金”吸引优质商户;
✊️再用“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全职薪资待遇与骑手强绑定;
✊️最后还上线了“百亿现金补贴”活动,实打实地让消费者“用手投票”。
京东这番“又争又抢”的组合拳来势汹汹,究竟为何?本地生活行业龙头老大美团会怎么“反击”?外卖行业格局大变天,对普通人又有什么影响?
围观这场精心策划的“商业多维战略”,你会发现京东对本地生活(餐饮外卖、即时零售)赛道的“进攻”,现在只是开始。
01 京东 vs 美团,战火升级以防有的小伙伴还不了解背景,我先结合时间线给大家梳理一下“关键动作”:
上述内容均来自京东、美团官方公众号的“公开表态”,如感兴趣原文,可自行查看。
如果你完整地看了两者发布的全部内容,就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双方“针尖对麦芒”的火药味。
大胆“押题”一下,之后计划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们,或许之后考试还能看到这个商业案例——你一言(🔪)我一语(🗡),可以称得上经典的企业“公关对抗战”。
前两天,刘强东亲自上阵送外卖,还请京东外卖骑手一起吃火锅,尽显人文关怀,一举冲上全网热搜。
现在总裁届越来越卷了,雷军给小米车主开车门,刘强东给京东外卖顾客送餐……
这就是“真实的商战”吗?让人恍惚置身于武林世界中的“两派大战”。
硬招、软招,明刀、暗箭,都有。
02 京东为何“硬刚”美团?在拆解京东计划“深耕”餐饮外卖、即时零售的商业战略前,必定绕不开美团。
“商家们普遍认为美团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基础设施,日常经营无法脱离美团独立进行。”
作为本地生活业务的“龙头老大”,我们想了解美团的整体情况,就得先知道其业务营收、合作商家、骑手数量。
业务营收:代表消费者的“贡献”,对应市场规模。合作商家:代表供给能力,对应平台经济的产品。骑手数量:代表配送能力,需要人力点对点提供订单配送服务。① 业务营收
根据美团披露的2024年财报数据,公司全年营收3376亿元,同步增长22%。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包括外卖、到店、酒旅、闪购等业务)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20.9%,占总收入的74.1%。
新业务分部(如优选、快驴、共享单车等)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营亏损收窄至73亿元。
那净利润的表现呢?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4%。
② 合作商家
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研报,2024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65%,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
美团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均创新高。
③ 麾下骑手
根据美团研究院披露的2024年度骑手情况,数据显示:
美团月均有单骑手数量为336万,高频骑手(当月接单在22天及以上、日均接单时长在六小时及以上的骑手)的月均收入在6650元至9344元之间。
了解完上述情况,你就能深深感知到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基本盘有多稳固了。
那京东为什么还选择“下红海”?
4个字总结:围魏救赵。
美团旗下即时零售业务线“闪购”高举高打,slogan“30分钟好货到手”,直接攻击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时效性”。
面对电商平台的当日达、次日达,美团闪购的30分钟送达堪称是“降维打击”。相同商品、相近价格,现在习惯了“越快越好”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什么呢?
美团闪购不仅面向消费者立下“配送时效性”的flag,对商户也放话(承诺):
“美团闪购努力帮助商家降低经营成本,坚持行业最短的3天账期,支持随时提现,比自营快递电商平均回款周期缩短2个月。”
有没有觉得这个“痛点”很眼熟?
没错,美团在4月21日发布的公开信中,就暗指某平台给商家回款的周期近2个月。
即时零售的商业想象空间更大,越大的蛋糕会吸引“群狼环伺”。
根据国证国际券商的研报数据显示:
外卖大盘——2024年餐饮外卖规模约1.5万亿元,2025年行业预计增速在10%左右,线上渗透率(26%)已接近电商(30%),增长动力更多来自用户订单频次提升。
即时零售——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29%至超过1万亿的水平,预计2025E-2030E CAGR为15%,到2030年突破2万亿元规模,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渗透率提升至10%。
一句话总结:即时零售将会是比餐饮外卖市场规模更大的市场。
在刀姐Doris的播客《温柔一刀》中,有一期对谈了美团非食专卖业务负责人和vivo品类运营总监。
其中提到一些趋势和数据,我觉得也是京东“下血本开战”的原因,总结如下。(京东旗下相关业务叫秒送,名称很“对仗”🤓)
(1)以3C品牌vivo为例,2023年上线6个月,美团闪购的订单量持平京东秒送(超品牌预期)。2024年vivo产品在美团闪购相较于2023年的订单量上涨200%+,目前处于流量快速增长期。
(2)习惯使用即时零售平台“买万物”的人群特征:年轻化、高净值、即买即享,喜欢确定性的生活方式,拒绝延迟满足。
(3)从vivo的内部数据来看,目前使用平台的客群主要是“外卖一代”——95、00后。该“新型货架渠道”可以带来可观的“新客订单量”,总单量中有40%左右是新客(先前并未使用过vivo手机)。与此同时,在美团闪购消费的平均客单价相较于其他渠道(线下门店、电商平台)会更高。
03 京东的“商业多维战略”本地生活领域从来不缺新玩家,之前的百度、饿了么、抖音、快手、微信、滴滴……再来一个京东也并不让人讶异。
但是对于京东来说,这或许是一场“前置生存战”。
京东想在即时零售赛道“弯道超车”,餐饮外卖便是绝佳的切入口。
既可以提升用户消费频次,增加粘性,又能够带动京东大本营电商订单的增长。同时能够打乱竞对的“节奏”,你下我上,差距就会缩小。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打好这场仗,需要做哪些准备?我认为有3个关键点:人、钱、民心。
① 关键资源:人
一是精心招募的“优良团队”,比如全职骑手,和平台牢牢绑定;或者商户独家合作,像喜茶就只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线,饿了么上却不见品牌身影。
二是来去自由的“合作关系”,比如餐饮商户,虽然不能局限“独家合作”,但是可以增加平台品质餐品数量。又比如兼职骑手,虽然没有强绑定劳动关系,但也可以分担平台订单量,解决部分运力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在官宣上线秒送外卖业务后,先是设置商户入驻门槛(品质堂食商户),上线“限时入驻免全年佣金”的权益。
紧接着就通过“全额缴纳全职外卖人员五险一金”的福利和“外卖订单管够,收入有保障”的待遇来吸引骑手入驻。
② 关键资源:钱
以前打仗用“钱”的地方主要是招兵买马、准备粮草弹药,而在如今的商业世界里,光花钱招人、研发产品可不够,还得做“营销”。
说得直白点,就是砸钱营销、补贴引流。
平台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家企业就是围绕“价格战”拼得头破血流,通过大规模现金补贴和福利待遇吸引商户、骑手、消费者。
每个互联网从业者都不会陌生这些,“百团大战”、“打车大战”、“电商大战”……现在的“外卖大战”也不例外,京东外卖前不久就推出了“百亿补贴”。
③ 关键资源:民心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大道可成。
为什么京东选择用“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先发制人?
一方面,通过增加人力成本投入,构建“社保托底”的良心企业形象,点燃舆论战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喝彩。
另一方面,用真金白银吸引更多外卖骑手入驻,签订“全职劳动合同”,招募培养一支凝聚力高又肯跑的“骑手队伍。”
大部分外卖骑手出于各种原因,都不会主动缴纳社保,Ta们的注意力都在眼前的“谋生”,而非长远的“养老”。但是现在不仅企业愿意缴纳,还会把个人承担部分都一并缴纳,何乐而不为?
近几年,社会大众对“过渡性劳动”岗位的关注越来越多,通过打“好人牌”,也能赢得更多普通人的“好感”,也就愿意给新入局外卖赛道的玩家一个体验的机会。
更别提京东外卖后面还会上线一系列的现金贴补之类的引流活动,大多数用户都是“哪个便宜,用哪个”。
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籍,是孙萍老师的“田野调查”著作《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她通过深入精细的研究,展示了外卖骑手在面对高强度、高压力工作时的挣扎与努力,揭示了这一群体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劳动困境和生活状态。
👉️📖在书籍内,作者探讨了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包括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平台组织对骑手流动性的推动等。
👈️📖在书籍外,外卖行业“大变天”。
当失业潮继续奔涌,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每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肩上。
在愈发感知到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机感,很多大龄求职者都会开始考虑“失业后的下一步”,送外卖作为“保底项劳动”、“过渡性劳动”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现在有了新玩家京东的加入,本地生活行业是否会有新气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又多了一个“薅羊毛”的外卖平台选项?平台经济生态的“重构”,是否会对提供劳动力的外卖骑手更加友好?对于品牌方而言,之后会不会把即时零售平台作为“新型渠道”来重点投入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做商业沉浮的观察者、做努力生活的修行者。
无论行业竞争格局如何变,都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吃好喝好,有事可做,有梦可追,活得更开心。
若能如此,便是“盛世”的模样。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