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材料被中国厂商“卡脖子”,iPhone17或难产,库克彻夜难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01:29 2

摘要:知情人士爆料,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已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几乎每天都在向供应商求货。放眼全球,能稳定供应该材料的厂商寥寥无几,而中国科技企业【宏和】或成为苹果破局的关键。

近日,据华尔街见闻披露,苹果公司正面临一次严重的供应链危机。

原定于今年9月发售的iPhone17系列因缺少一种名为“低热膨胀系数(Low CTE)玻璃纤维布”的核心材料,正生产面临停滞风险。

知情人士爆料,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已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几乎每天都在向供应商求货。放眼全球,能稳定供应该材料的厂商寥寥无几,而中国科技企业【宏和】或成为苹果破局的关键。

01近百家中国企业,如何掌控苹果命脉?

据悉,宏和公司不仅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二能规模量产上述玻璃纤维布的技术企业。其生产的0.03mm级极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几乎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标准。

中国玻璃纤维布的发展,间接推动了iPhone在内的高端手机迭代。毕竟手机性能越强、集成度越高,对应的发热量也会增大。要避免大量金属元器件“热胀冷缩“,就必须配合玻璃纤维布进行封装,维持手机的正常使用。

正是这毫不起眼的纤维布,让中国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iPhone手机的命脉。

目前宏和凭借着年产5040万米高端玻璃纤维布的产量,锁死苹果订单。包括其各型号产品已嵌入苹果系列芯片封装基板。并与松下电子、台光电子等苹果PCB核心供应商合作超10年。

这些仅是中国供应链统治力的冰山一角:据2023年苹果官方公布的供应链名单显示,187家核心供应商中,有91家来自中国,占比接近50%;更有157家企业在中国设有生产或研发基地。因此业界曾有人发声,正是靠着中企科技的支撑,苹果手机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02技术突围,从被“卡脖”到反向“锁喉”

作为手机制造的关键基础材料,玻璃纤维布的技术发展也反映出了全球产业的更迭。

自1938年美国人首次发明出玻璃纤维后,长期垄断着航天、军工等产业,又随着手机电子品消费的兴起,进一步形成技术封锁。面对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中国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

近年来,宏和突破高均匀性熔制、超细拉丝等核心技术,成功量产出了相当于头发丝20分之1粗细的电子级玻纤纱,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更以世界领先工艺拿下通过苹果MFi认证,成为iPhone基板材料重要供应商。

03库克的抉择:供应链博弈与“中国依赖”

不难发现,低热膨胀系数(LowCTE)玻璃纤维布的短缺,不仅暴露了苹果供应链的脆弱性,更凸显了中国企业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的“卡脖子”能力。

尽管苹果CEO蒂姆·库克一再强调“去中化”,并加速印度、越南工厂的建设,但到了2025年,苹果在华供应链的依赖度仍超7成以上,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反超,让苹果陷入了“离不开又输不起”的困局。

当库克为“中国制造”的玻璃纤维日夜催促时,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没有中国技术,就没有苹果的未来。

来源:天之水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