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国妇联授予我省袁丽等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西安市儿童医院等12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西安美鑫物业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荣华数字康养中心物业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国妇联授予我省袁丽等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西安市儿童医院等12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西安美鑫物业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荣华数字康养中心物业管理部等16个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她们忠于职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地展现了爱党爱国的崇高情怀和干事创业的巾帼担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长恨歌》艺术团,聆听她们的精彩故事,感受她们的巾帼风采——
“斯山为大幕,斯水作舞台,斯地真历史,借我入戏来……”当空灵的乐曲划破寂夜,华清宫九龙湖畔,“杨家有女初长成”“春寒赐浴华清池”“花钿委地无人收”等诗句,从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具象的感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让人们在唯美与震撼中穿越到那个辉煌而又哀婉的大唐帝国……
艺术为魂:缔造文旅融合典范
《长恨歌》艺术团现有成员42人,其中女性占比超过60%,均毕业于专业舞蹈院校,他们用非凡的毅力和热爱,书写着艺术的坚守篇章。凭借对舞蹈艺术的无限热爱,他们将每一场演出都当作艺术品来打磨,用“真山真水真历史”的舞蹈演绎,为四海游客再现1300多年前的大唐风韵。
多年来,《长恨歌》演出好评如潮,被全国游客称赞为“中国最美舞剧”,被文旅专家评为“文旅融合典范”,已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和来陕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2016年,以《长恨歌》演出服务为蓝本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成为首个实景演出的国家标准。艺术团总结提炼的可复制、可借鉴、可运用推广的《长恨歌》模式,两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长恨歌》演出达947场次,接待观众突破249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信念为炬:淬炼“华清”精神力量
典范之作精彩呈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守。尤其对女演员来说,寒冬,水面舞台结冰,双手冻裂,她们仍衣衫单薄坚持完成动作;夏季,超过40摄氏度的酷暑下,汗水浸透练功服,她们仍坚持日均训练演出超8小时,她们更要客服生理期的不适、伤病带来的疼痛、孕期哺乳期带来的挑战……
“大家看到了艺术团的光鲜亮丽,却很少看到他们铁人一般的舞蹈时间。即便凌晨三点才下班,他们仍要坚持每日的舞蹈训练。”《长恨歌》艺术团艺术总监薛雷凯表示,一直以来,舞团秉持“戏大于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专业理念,通过自身的不断提升,用热爱和敬业捍卫经典。
为进一步夯实战斗堡垒,近年来,艺术团以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在经典版《长恨歌》,还是在冰火版《长恨歌》演出中,每每遇到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党员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风雨无阻,冲锋陷阵,保证演出效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敬佩和赞赏,极大地提升了演出的市场影响力,也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责任为根:架起文化传播之桥
除了艺术成就外,《长恨歌》艺术团深知演出的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此,他们肩负文化使命,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延伸到国际与民间。
2024年,艺术团赴匈牙利、阿塞拜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10余场,以唐代乐舞架起文明互鉴之桥,彰显文化交流“软实力”;在国内,他们走进地铁、机场举办公益快闪,联合手游《唐宫夜宴》推出数字IP,拍摄短剧,让千年唐文化触达年轻群体,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在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的舞台上,他们用舞蹈的形式讲述传统的中国故事。2025年,艺术团再度登上央视舞台,献舞《团圆年·家乡味》春节特别节目,再次向全球观众展现陕西舞团的专业素养和舞蹈魅力。
成绩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和鞭策。“未来,《长恨歌》艺术团将以舞为笔、以情为墨,在骊山脚下书写文旅演艺的精彩篇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冯超表示。
来源:秦女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