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四月的广东,不应该是木棉花飞舞的季节吗?咋就天天下雨,跟天上漏了个窟窿似的!最近这几天,广东从北到南暴雨倾盆,还刮大风、下冰雹,简直就是水陆空三军联合演习!
先说说背景。
今年的气候有点反常,冷空气跟暖湿气流在广东上空掐架,形成了一条切变线,就像楚河汉界一样。
这切变线往南一推,就像推土机铲雪,雨就哗哗地下。
然后看看现状。
从4月23号开始,韶关、清远、肇庆就成了重灾区,雨下得那叫一个猛啊!清远阳山一天就下了110多毫米,直接荣登-水榜-冠军。
梅州平远还刮起了11级大风,那风力,相当于一辆125迈的车横着在街上跑,电线杆都被吹倒了,噼里啪啦直冒火星子,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珠三角也好不到哪去,广州花都好多路段积水没过小腿,外卖小哥直接在抖音直播,吐槽说电动车秒变水上摩托,送餐箱都能养鱼了!白云机场的飞机也因为风切变复飞,机长都说这是-空中陷阱-。
这暴雨一来,各行各业都遭殃了。
韶关的种粮大户看着被淹的秧田欲哭无泪,政府补贴的排水泵都来不及抽,化肥钱都打了水漂。
广州天河CBD的白领们则在朋友圈晒公司的-暴雨关怀包-,雨衣拖鞋都印着公司logo,成了新的炫耀资本。
城里人晒雨衣,农村人愁水灾,这对比,扎心啊!专家也说了,粤北山区好多留守老人,应急能力差,面对这种灾害,真是让人揪心。
政府部门也没闲着,气象预警短信满天飞,村里的大喇叭也用客家话喊:-落大水莫去河沟洗衫!-佛山的千年古榕都得加固,就怕被风吹断。
全省都启用了好几百个避难场所,连南瑶族自治县还把民族学校体育馆改成了双语安置点,考虑得真周到。
24号,雨下得更大了!广州从化一小时就下了68毫米,相当于倒下一场特大暴雨。
增城有些小区地下车库直接变-水帘洞-,沙袋都挡不住墙缝里喷出来的水。
不过,深圳龙岗的科技公司却发现了商机,用无人机巡检,帮住建局定位了好多处隐患边坡,AI算法比人工快了8倍!
当然,也有一些争议。
有人说气象预警有-地域歧视-,对城中村、老旧社区的提示不够具体。
气象局的工程师解释说,-停课铃-APP能定位到街道级的预警,但很多老人还在用老年机,信息差没办法啊!越秀区杨箕村的居委会主任拿着扩音器挨家挨户喊,让老人家别看黄历,要听广播!
25号,雨到了粤东,揭阳的菜价蹭蹭往上涨,西洋菜都8块一斤了!潮州的茶农更惨,头春茶还没采完,就被冰雹砸了,做不出好茶了。
不过,专家建议受灾茶园可以改制蜜兰香,这种茶耐损,还能挽回点损失。
26号,雨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但是,珠江口的咸潮预警又来了!持续的强降雨让珠江淡水冲击量太大,沿海地区自来水都变咸了!珠海的大妈说早上煲粥都不用放盐了,也是苦中作乐。
水务局的专家说,现在调节水库泄洪就像同时转三十个盘子,既要排涝又要保供水,难啊!
这场持续十多天的暴雨,打破了近二十年的记录。
专家说,这几年华南前汛期暴雨越来越频繁,跟北极涛动异常有关。
看来,以后的防灾工作得更上心才行。
这场暴雨,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们该如何应对?科技在防灾减灾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你好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