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挽救生命:全球范围内,疫苗每年预防200万-300万例死亡(WHO数据)。仅麻疹疫苗一项,就避免了全球60%的儿童死亡病例。
人人享有免疫服务
我们可以做到
科学认识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2025年4月最后一周是
第51个世界免疫周,
主题是“人人享有免疫服务,我们可以做到”,
呼吁全球关注疫苗接种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疫苗接种是人类对抗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武器。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
从健康人群到慢性病患者,
疫苗始终是守护生命的重要屏障。
疫苗:健康的“隐形守护者”
疫苗的核心贡献
挽救生命:全球范围内,疫苗每年预防200万-300万例死亡(WHO数据)。仅麻疹疫苗一项,就避免了全球60%的儿童死亡病例。
消除疾病:我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脊髓灰质炎本土病例清零;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从9.9%降至0.3%(国家卫健委2024年统计)。
全生命周期保护:从新生儿乙肝疫苗到老年人带状疱疹疫苗,覆盖全年龄段需求,构建终身免疫屏障。
高发疾病与疫苗应对策略
肺结核:通过规范诊疗和健康宣教,强化“早筛早治”,可降低90%传播风险。
HPV感染:9-14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可预防88%宫颈癌(针对HPV-16/18型),需通过正规医疗机构预约接种。
流感:每年接种疫苗可以减少40%-60%的感染风险。
预防接种是健康第一道防线
1. 群体免疫的“护城河”效应
当疫苗接种率≥95%时,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传播链将被切断;
新冠疫情期间,疫苗使全球避免约1980万人死亡(《柳叶刀》研究)。
2.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投资”
儿童期:乙肝疫苗让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从9.7%降至0.3%;
成年期: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乙肝疫苗保护期长达30年;
老年期:接种肺炎疫苗的老年人,住院风险降低40%,死亡率降低50%。
3. 慢性病患者的“隐形铠甲”
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
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疫苗,急性加重风险下降45%。
科学接种:破除误区,守护生命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自然感染比疫苗更安全”
事实:麻疹感染死亡率1/500,疫苗保护25年且零死亡风险。
误区2:“健康人不需要接种疫苗”
事实:23%的流感传播者无症状,接种既是自我保护,也是社会责任。
误区3:“疫苗会破坏免疫系统”
事实: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与自然感染机制相似。
误区4:“疫苗副作用比疾病更可怕”
事实: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百万分之一,远低于疾病致残致死风险。
误区5:“疫苗免疫力会随时间消失”
事实:抗体监测+加强针(如乙肝抗体<10mIU/mL需补种),让保护持续在线。
全民免疫策略
重点人群覆盖
老年人:建议接种肺炎、流感疫苗。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30%心血管事件风险。
精准服务
乡镇居民可通过村医获取疫苗接种政策咨询。
提供抗体检测指导服务,建议慢性病患者定期评估免疫状态。
家庭防护指南
查漏补种:登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核对接种记录。
科学防护:流感高发季佩戴口罩,慢性病患者接种后仍需定期复查。
应急方案:发热或急性疾病患者,可延迟接种非紧急疫苗(如HPV),痊愈后补种。
这些“沉默的杀手”,正在被疫苗终结
肝癌:乙肝疫苗让儿童肝癌发病率下降90%;
宫颈癌:9-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宫颈癌发生率可降88%;
“不死癌症”:带状疱疹疫苗使5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降低97%;
新生儿窒息:孕晚期接种百日咳疫苗,宝宝出生后感染风险降低85%。
每一次接种,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当您为孩子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时,是在阻断家族乙肝传播链;
当您为父母预约带状疱疹疫苗时,是在守护他们尊严的晚年;
当您选择HPV疫苗时,是在为消除宫颈癌的全球目标贡献力量。
预防接种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世界免疫周不只属于今天,它提醒我们:在疾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
来源: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