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游戏、动漫、网络小说等数字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精准部署,相关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作品不断涌现,在彰显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实力、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同时,更推动以动漫、游戏IP为核心的“谷子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游戏、动漫、网络小说等数字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精准部署,相关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作品不断涌现,在彰显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实力、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同时,更推动以动漫、游戏IP为核心的“谷子经济”蓬勃发展。
“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音译,泛指由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等二次元作品衍生而出的徽章、卡牌、挂件等周边产品,上述产品作为文化IP的重要衍生载体,正成为连接创作者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已催生出千亿级消费市场。但“谷子经济”不断生长的背后,IP争夺、盗版侵权、销售欺诈等法律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隐患桎梏,亟须强有力的司法服务明确指引、保驾护航,以更健全的产业司法保护体系,助力“谷子经济”茁壮成长。
对二次元角色的热爱是消费者“买谷”的核心动力。浏览阅读、下载游玩是动漫、小说、游戏等作品传播并收获消费者认可的关键环节。但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建立盗播网站、提供网盘链接、私下传输发送等方式传播本需单独付费或购买会员的动漫、小说、游戏,对著作权人利益造成直接损害,影响作者、制作公司创作优质作品积极性,所供资源中亦存在未引进、未审核乃至违法内容的作品,对“谷子经济”构成源头危害。
独特的IP是创作周边产品、发展“谷子经济”的前提和根本,权利人如果未进行IP布局或者陷入IP争夺战,极有可能影响长远发展。实践中,IP争夺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例如角色设计师入职新单位后仍用前单位设计素材、制作者购买角色设计图时对著作权事宜安排欠妥导致“一图多卖”、共有著作权人违反约定擅自授权第三方等。如某知名动漫角色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由于动漫角色设计草图作者于不同时间与不同主体签订了多份涉及草图著作权归属的协议或者说明,引发耗时近8年的数次诉讼,对该动漫商业开发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随着IP价值愈发凸显,“谷子经济”面临着商标抢注、盗版侵权等行为的持续威胁,部分商家为利用二次元角色的影响力,通过注册近似商标,盗用形象生产周边等手段谋取不当利益。
二手交易、海外代购在“谷子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实践中,不乏犯罪分子利用消费者对限量“谷”、海外“谷”的喜爱,通过虚构交易信息、伪造物流单据等方式实施诈骗,由于购买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或聊天群组传播,消费者不掌握卖家真实信息,追讨维权面临困难。
尽管“谷子”产品的受众范围不局限于青少年,但未成年人保护是“谷子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实践中,既存在中小学生投入高额资金长期“吃谷”引发媒体关注的事件,也存在一次性购买高价值“谷子”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件。低龄未成年人投入高额资金购买“谷子”后,其监护人可能主张购买行为无效,若商家未尽合理审查义务,则可能被判决返还部分消费款项。
“谷子经济”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等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将严重损害创作者利益,制约行业健康发展。针对涉“谷子经济”的盗版侵权案件,司法机关应适度提升经济损失认定标准,视情形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持续发布涉数字文化产业保护典型案例,在文化产业聚集地区加强针对性普法宣传,与行政部门协作强化监管,统一涉知名IP商标保护尺度,充分提示“私域”购买、“拼团”抢购风险,规范二手市场买卖,探索平台纠纷处理机制建设,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切实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让“谷子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真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