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长出恶性肿瘤,身体会发出7个信号,大家把这几个信号记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11:2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当癌症悄悄在体内扎根时,我们的身体其实早已察觉,它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警报。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微妙却重要的信号,直到为时已晚。

恶性肿瘤,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10万,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许多人不了解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或者误以为"小毛病"不必在意。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癌症往往从微不足道的症状开始,却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我们能够识别这些信号,或许能在癌症尚未酿成大祸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身体发出的七个癌症警报。

老李是个地道的"吃货",平时饭量很大,体重一直稳定在75公斤左右。但近半年来,他没有节食也没有增加运动量,体重却莫名其妙地掉了8公斤。

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不以为然,认为"瘦下来不是好事吗?"直到半年后,老李因为腹痛难忍去医院,才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医学上认为,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3-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就应该警惕是否患有恶性肿瘤。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大量能量,且会分泌某些导致食欲下降的物质,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瘦"下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数据显示,约有30%的癌症患者首发症状就是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特别是胰腺癌、胃癌、食管癌、肺癌患者,体重下降往往是最早出现的信号之一。

疼痛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是身体向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一个部位持续疼痛超过两周,且无法用常见原因解释,就要警惕是否是恶性肿瘤在作祟。

上海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张医生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右侧乳房时不时疼痛,开始她以为是乳腺增生,自行买药涂抹,但疼痛持续了三个月没有缓解。

最终检查发现是乳腺癌,所幸及时治疗,目前康复良好。

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提示不同的恶性肿瘤:持续性头痛可能与脑瘤有关;背痛可能提示肺癌、胰腺癌;腹痛则可能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信号。重点是,这种疼痛往往难以缓解,且逐渐加重,这是它区别于普通疼痛的特点。

小王最近发现刷牙时总是出血,起初以为是牙龈炎,自己买漱口水使用,但情况没有好转。后来他还发现自己的鼻子也经常出血,且大便颜色变深。在家人的坚持下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

异常出血包括但不限于: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阴道异常出血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某些肿瘤会影响血小板的产生或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肿瘤直接侵犯血管导致出血。

中国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的调查显示,约有65%的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前有不明原因的出血表现。而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约有40%会出现便血症状,这是结直肠癌、胃癌等的重要警示信号。

俗话说:"有血必查",任何不明原因的出血都不应该被忽视,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四、持续性疲劳

"上楼梯都喘,走路没劲,睡多久都不解乏",这是许多癌症患者在确诊前的共同感受。持续性疲劳不同于普通的疲劳,它不会因为休息而明显改善,且往往伴随着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

北京某医院血液科李主任回忆说:"有一位年轻患者,原本是马拉松爱好者,但突然发现自己跑不动了,连平时的5公里都坚持不下来,休息几天后依然如此。后来检查发现是淋巴瘤。"

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性疲劳?一方面,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导致机体能量不足;另一方面,某些肿瘤会分泌导致疲劳的物质或引起贫血,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根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调研,约80%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前有不同程度的疲劳表现,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和肺癌患者。如果疲劳持续超过两周,且没有明确原因,建议及时就医。

俗话说:"无病不发热",但如果发热持续时间长,用常规退烧药效果不佳,或者反复发作,就要警惕是否是肿瘤在作怪了。

武汉市某医院血液科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连续三个月每天下午都会低热(37.3-38℃),且伴有夜间盗汗,多家医院检查未找到感染证据。最终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过规范治疗后,发热和盗汗症状完全消失。

肿瘤引起发热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肿瘤坏死产物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源;二是某些肿瘤本身会分泌类似细胞因子的物质直接引起发热。而盗汗则常见于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

如果一个人不明原因发热超过两周,或者反复出现夜间盗汗(睡觉时大汗淋漓,需要更换衣物或床单),应该引起重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部位。如果皮肤或黏膜出现异常变化,可能是体内肿瘤发出的信号。

常见的变化包括: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可能提示肝胆系统肿瘤;色素沉着增加可能与肾上腺肿瘤有关;皮肤结节可能是皮肤肿瘤或转移瘤的表现。

广州某医院皮肤科陈医生分享:"我曾接诊一位患者,他背部的痣在短时间内明显变大、变黑,边缘不规则,还时不时出血。经活检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所幸发现及时,手术切除后恢复良好。"

记住"ABCDE"法则来判断痣是否有可能恶变:A(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C(颜色不均)、D(直径增大)、E(演变或升高)。如果一个痣符合以上特点,请立即就医。

"吃饭像吞刀片"是许多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共同感受。如果出现进食困难、食物卡在喉咙或胸骨后的感觉,尤其是这种情况逐渐加重,应该警惕食管癌的可能。

而持续的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下降,尤其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警惕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江苏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王主任介绍:"我们收治的很多胃癌患者,最初只是感觉'胃口不好',吃一点就饱,或者消化不良。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一定要做胃镜检查。"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且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胃病。如果消化不良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抗酸、助消化药物效果不佳,必须引起重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旦确诊恶性肿瘤,治疗之路往往漫长而艰难。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许多肿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以上七个信号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常常相互关联,共同出现。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信号,就更应该及时就医。

当然,出现这些信号并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不必过度恐慌。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必要的检查。

预防胜于治疗,定期体检是发现早期肿瘤的最有效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B超、CT等相关检查。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也是预防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

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康管理也是如此,从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的堡垒!

参考文献:
[1] 陈万青,孙可欣,郑荣寿,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2] 赵平,刘跃华,覃文新,等.中国早期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3):3421-3439.
[3] 徐兵河,石远凯,孙燕,等.中国肿瘤防治核心信息传播指南(2018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2):935-94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李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