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近日,包括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省红十字会、省计划生育协会在内的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山东省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
为深入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近日,包括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省红十字会、省计划生育协会在内的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山东省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探索优化全民健康管理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综合干预。至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到48%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1%以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1岁以上。
到2025年底,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
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机构100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50家以上
根据通知,山东将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机制,实施针对孕产妇、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五个群体的健康管理管理提升行动。到2025年底,山东省内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普及免费婚检、孕前风险评估及叶酸补服服务,规范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做好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畅通“绿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为实现儿童健康管理提升,通知要求,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儿童眼保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营养喂养指导、体格生长监测为重点,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通知提出,山东将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时标准,中小学校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促进医校协同,推动医疗机构与中小学建立联系,鼓励医务人员担任健康副校长。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近视率纳入对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督促各级政府切实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到2025年底前,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47%以上,2030年达到60%以上。
同时,要开展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培训,2025年,重点行业培训率90%以上,到2030年,培训率稳步提升。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和职业健康“六进”等系列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60场次以上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面向网约配送员开展160场次以上的健康知识讲座。2025年,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到2030年,知晓率持续提升。
为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通知明确,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机构100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50家以上。到2030年底,所有县(市、区)建成1所以上康复医院或护理院、设置1处以上安宁疗护病区,9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规范化老年医学科,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到203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5个HCH(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工作站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为构建全方位健康管理阵地,通知要求,要积极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到2030年,乡村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够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大力拓展健康社区建设内涵,积极推广体重管理和膳食干预等健康工具和AI自我健康管理技术,引导社区居民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家庭健康指导员、营养指导员队伍作用,开展有针对性地健康宣教和干预活动。开展HCH(医疗机构、社区、家庭)连续营养服务模式建设,到203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5个HCH工作站。
在深化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建设方面,根据通知,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卫生室;高等学校要设立校医院、卫生所或卫生科。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现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规定,推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符合中小学生营养需求的带量食谱和“三减”健康菜品。
同时,要坚持以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为重点,把大健康理念融入企业管理运行,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还要巩固无烟机关建设成效,建设节约型机关,深入开展急救培训进机关活动,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通知提到,要积极倡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餐饮单位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定期开展营养膳食知识技能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外宣传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要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定期举办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竞赛,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健康宣教活动。
2030年底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两处方一提示”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
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加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
在创新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方面,通知明确,将全面推广“两处方一提示”健康管理服务。对就诊患者,开具“常规处方+健康处方”,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健康指导,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体检人群和家庭医生签约人群,加快推广“健康提示”,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全流程诊疗指导。2025年底前,设置体检科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方一提示”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30年底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
通知要求,推进慢病一体化管理。完善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拓展一体化服务路径,深化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底前,全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2030年降至11%以下。同时,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建省、市、县巡讲团专家库和科普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宣传巡讲,2025年全省开展不少于500场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持续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针对性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引导,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以上。
为深入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通知提到,要加强医疗机构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设,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加强体重管理人才技能培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加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2030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根据通知,山东将推动预防接种向全生命周期拓展,全面推广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为群众提供集接种单位搜索、地图导航、接种预约、接种信息查询、儿童入托入学查验等为一体的“掌上办”服务,2025年底前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并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扎实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2%以上。推广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引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儿童等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推动预防接种向全生命周期拓展。
为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推进“中医生活化”以及推动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到,将组织“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品牌活动,召开“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持续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技能竞赛等系列科普赛事。同时,推广贴近生活的养生文化载体,开发茶饮、药膳、文创等中医特色健康产品。持续推出康养打卡地和打卡路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作用。到2030年,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8%以上。
此外,还要大力健全体卫融合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机构开设运动促进健康特色门诊,社区设立运动健康中心(站、点)。到2030年,科学健身指导在各级体育机构中普遍实施,运动处方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广泛应用,体卫融合多元化服务模式基本形成,运动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来源:经济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