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右侧“是”字基本和字帖里的单字“是”一致; 在《圣教序》中,“扌” 的写法较为统一,竖钩起笔方切,提画斜向右上,与右侧部首形成连带,“提”字左侧 “扌” 的提画与右侧 “是” 的首笔横画存在轻微错位,可能因非同一原字导致衔接稍显生硬。
右侧“是”字基本和字帖里的单字“是”一致; 在《圣教序》中,“扌” 的写法较为统一,竖钩起笔方切,提画斜向右上,与右侧部首形成连带,“提”字左侧 “扌” 的提画与右侧 “是” 的首笔横画存在轻微错位,可能因非同一原字导致衔接稍显生硬。
《集王圣教序》中二个“聪”字。二个“搃(总)”字,这四个字右边的“总”字完全一样,不是“聪”字就是“搃”字或者全都是拼接而成。
三点水竖提形成的牵丝方向与右边同字起笔不呼应,细微处稍显生硬,显露集字拼接痕迹。
庭字上部“广”字的撇画与“辶”交叉位置生硬也显突兀,使得在组合上有明显的拼接感,不过整体字形非常和谐,亦具特色。“莫”字中间的“曰”部向左突出,不符合一般书写是习惯,有可能是组合而成。
一是避王羲之父亲“王旷”的讳,二是从结构看,日字旁一般采取的类似“晦”字的位置与方式,旷字适度偏高。
“革” 字的笔画形态和右边 “力” 字的笔画在书写节奏和气势上有所不同,是通过巧妙拼接形成一个整体字。《宝晋斋法帖》有类似的“力”字。
内部 “甬” 基本一致, 但外部 “辶”写法不一,接近 “道、远”的“辶”写法,捺画平出,应该是拼接字形。
总计10个教字,“0231教”字左偏旁“孝”的撇画是一个典型的枯笔,其它9个“教”左偏旁“孝”的撇画没有枯笔;结合反文旁基本一致的情况,可以肯定“教”是拼接的字形。
0955文
文 单一结构的三角形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笔画均匀,字形舒朗。笔画流畅,撇画和捺画笔断意连,捺画至捺脚处绞转行笔,顺势侧锋收笔,成方形笔意内涵。
0956顯(显)
顯 显的繁体字,左右结构的长方形字。结构均匀,笔画厚实,字形端正。丝字的书写要连贯且方向不一;显字上部“日”的横折内收,左上角不封口。“页”字右侧横折则有外拓势。
0957義(义)
義 义的繁体字,上下结构的侧梯形字。上紧下松,上密下疏;笔画均匀连贯;字形中正。左下部笔画收紧,右边钩画向右下竭力伸展,形成左下的空间留白。
0958幽
幽 嵌套结构的方形扁字。内紧外松,上开下合,中间高两侧低,笔画均匀,字形中正。疑似《兰亭序》,笔结楷化,特别是“凵”笔画不连,写成竖、横、竖,显得透气。
0959履
履 半包围结构的梯形字。上窄下宽,内松外紧,笔画均匀,字形舒朗。尸字旁口扁宽,撇长外放。双人旁写成“丬”字(汉隶、章草以及魏碑中大量出现),狭长且紧贴撇画往左挤;“复”字向右挤,左右之间形成显著留白。
0960之
之 独体字结构的长方形字。上疏下密;笔画上轻下重;字形狭长,重心左倾。形成上疏下密,点画有飞来坠石之势。
0961者
者 上下结构的三角形字。上疏下密、左放右收、左疏右密;笔画均匀;字形舒朗。二横的方向变化较大,上短横向下势,下长横向上,起笔处距离较远;竖画和日字的左竖方向略有变化;直撇挺拔有力。
0962莫
莫 上下结构的长方形字。左低右高,上密下疏,笔画厚实,字形端正。“艹”的第一横化点,且远离其他三个笔画,形成疏密对比关系。最后捺写成较小的点画,与前面较为平正形成造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感觉。
0963測(测)
測 测的繁体字,是左中右结构的侧梯形字。左短右长,笔画均匀。“刂”的左短竖写成点画,位置极高,紧贴竖钩,与右侧结构形成留白。注意右侧二个三角点画呼应及对比关系。
0964其
其 单一结构的长方形字。笔画均匀果断,字形舒朗修长。竖画挺拔,下面二个点画分散,左密右疏。
0965際(际)
際 际的繁体字,左右结构的方字。上密下疏,左小右大,内紧外松,笔画均匀灵动,字形飘逸。“阝”竖画倾斜,“祭”字撇低捺高,撇画有向左下插入之势;示字位置偏左,二点分散,左远右近,左低右高。
来源:其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