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9日晚,南极熊做了春秋大梦,和一批投资机构、银行、上市公司等合作,筹集到了200多亿元人民币,约28亿美元,一下子把所有国外3D打印领域的上市公司全部收购了,包括Stratasys、3D Systems、Nano Dimension 、Mate
南极熊导读:通过低价收购,以色列Nano Dimension已经成为全球拥有最繁杂的3D打印技术和产品的公司。
△南极熊配套: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最后终局是大鱼的肚子里装满了小鱼和虾米
2025年3月29日晚,南极熊做了春秋大梦,和一批投资机构、银行、上市公司等合作,筹集到了200多亿元人民币,约28亿美元,一下子把所有国外3D打印领域的上市公司全部收购了,包括Stratasys、3D Systems、Nano Dimension 、Materialise 、Desktop Metal 、Markforged、Velo3D等,然后打包所有资产,经营5年后,拿到A股值2900亿。
△南极熊做梦《》
2025年4月26日,南极熊获悉,以色列3D打印公司Nano Dimension宣称,已正式完成对美国连续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制造商Markforged(NYSE:MKFG)的收购。几周前,这家3D打印公司刚刚完成对工业3D打印机制造商Desktop Metal的收购。
△Markforged FX10 3D打印机
此次交易最初于2024年9月宣布,交易总额达1.16亿美元(约合8.44亿人民币),按每股5美元计算,已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并满足所有惯例成交条件。根据协议,Markforged现任首席财务官Assaf Zipori将在交易完成后出任Nano Dimension的新任首席财务官。这一任命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管理与运营能力。
Nano Dimension,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在金属与复合材料增材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并实现了向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的重要飞跃。Markforged已安装的1.5万套系统将成为Nano Dimension拓展全球市场布局的重要资产,为公司提供强大支持。
Nano Dimension首席执行官Ofir Baharav表示:“收购Markforged是我们实现‘打造先进数字制造领导者’愿景的重要里程碑。借助Markforged成熟的产品组合与市场基础,我们将在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加速扩展。Markforged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已接近50%。未来,Nano Dimension将继续采取明确、果断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并强化资本结构。”
△Nano Dimension3D打印电子产品
Nano Dimension的艰难整合之路
在经历一段充满并购不确定性、法律纠纷和管理层动荡的时期后,Nano Dimension正式完成了对Markforged的收购。此次交易估值较Markforged截至2024年9月24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71.8%,源于时任首席执行官Yoav Stern主导的收购扩张战略。他同时发起了另一项收购协议,以每股5.29美元、总价约1.79亿美元(约合13.0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Desktop Metal(NYSE代码:DM)。
然而,由于收购进程延迟,Desktop Metal于去年12月起诉Nano Dimension,指控该公司未能“尽最大合理努力”完成交易,并在另一项诉讼中将Markforged列为被告,指控Nano Dimension违反了与Desktop Metal的协议条款。Nano Dimension坚决否认所有指控,称“毫无根据”,且“不符合合并协议的规定”。
在此期间,Nano Dimension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Yoav Stern于2024年12月被解除首席执行官职务,并被董事会罢免。随后,公司董事会由激进投资者Murchinson支持的新成员接管。Murchinson此前曾公开批评Yoav Stern对并购交易的推动,称收购Desktop Metal和Markforged的价格“过高且不合理”。
最终,特拉华州衡平法院裁定Nano Dimension必须完成对Desktop Metal的收购,相关交易已于本月初完成。不想吃掉也不行。
△Markforged总部
Markforged的价值主张
2024年,Markforged年收入超过8500万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毛利率约为50%。此前,根据2023财年数据测算,Desktop Metal与Markforged的合并预计可实现3.4亿美元(约合24.7亿人民币)的年度收入目标。
Nano Dimension表示,整合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Markforged,将进一步巩固它们在智能制造和生产线制造领域的地位。公司将Markforged定位为先进制造系统、材料科学、云服务和人工智能驱动生产领域的重要领导者。
对于Nano Dimension而言,人工智能能力至关重要。公司相信,Markforged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对制造精度和一致性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业务整合预计还将扩大公司的客户基础和应用版图。Markforged的3D打印系统已在全球广泛部署,覆盖航空航天、国防、汽车、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和医疗技术等多个行业。
Nano Dimension强调,凭借Markforged在快速制造、供应链韧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公司成长。通过整合Markforged,Nano Dimension将专注于提升在工厂级金属和复合材料3D打印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也向投资者承诺,这项举措将助力实现股东价值提升,构建稳健的资本结构,并持续改善财务表现。
南极熊在梦里和一批投资机构、银行、上市公司等合作,筹集到了200多亿元人民币,约28亿美元,一下子把所有国外3D打印领域的上市公司全部收购了,包括Stratasys、3D Systems、Nano Dimension 、Materialise 、Desktop Metal 、Markforged、Velo3D等。南极熊逐一对这些公司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把3D打印机、材料、服务的生产放到中国内地,到2030年目标做到这样:
1、凭借本土巨大的工程师等人才红利、供应链优势,把产品和服务成本降低一半,运营效率提升了一倍。国外的研发、运营等费用支出太高,严重拖累了净利润;到了中国这部分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
2、凭借巨大的制造业市场红利,从2024年的16亿美元总收入规模,增长1.5倍,总额达40亿美元;
3、由于成本的下降、运营效率的提高、收入的提高,我们这批3D打印高科技公司的净利润总和达20%,也就是8亿美元的净利润;
4、然后南极熊把这些资产打包到一起,成为3D打印控股集团,拿到A股上市,市场给出10倍的PS市销率,市值达2900亿人民币,也就是400亿美元(如果是20倍市销率,那就是近6000亿人民币市值)。3D打印是增材制造,与减材制造(如CNC机加工等)、等材制造(注塑、锻造、铸造等)一起,成为整个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市值也不是不可能。
5、也就是说,通过收购和有效运营,2025年我们花出去的200多亿人民币,到2030年变成了2900亿,增值10几倍。既把全球最好的3D打印技术落地到了中国,帮助中国制造业提升科技含量、甚至重塑部分行业,还取得了很好的财务回报。这可真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然而,今天一早,南极熊睡醒了,发现枕头湿了一半,嘴角的口水也还没有干——这个3D打印春秋大梦,做得可真香!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却是南极熊在白天胡思乱想的结果。
国外3D打印上市公司真的很便宜,中国估值高20倍
△全球3D打印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中国厂商遥遥领先,数据时间为2025.3.29
为了方便说明这个3D打印春秋大梦从财务数据角度上的合理性,南极熊整理了以上这个《中外3D打印上市公司营收、市值、净利润、市销率对比》表格,由于国外多数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估值对比不方便用市盈率PE,所以用了市销率PS。
中外3D打印上市公司营收、市值、净利润对比(金额单位是美元)
2024年营收 净利润 2025.3.29市值 市销率PS Stratasys
5.74
7.26
1.26
3D Systems
4.4
2.87
0.65
Nano Dimension 约1.4(含收购的Markforged)
3.68
2.60
Materialise
2.89
0.15
2.93
1.01
Desktop Metal
1.49
1.66
1.11
Markforged
0.85
0.94
1.11
Velo3D
0.16
0.26
1.63
平均值
1.34
铂力特 1.72(¥12.51亿) 0.1(¥7507万) 28.2(¥205亿)
华曙高科 0.68(¥4.92亿) 0.09(¥6720万) 24.5(¥178亿)
平均值
△表格:南极熊整理的中外3D打印上市公司营收、市值、净利润、市销率对比
从以上表格可以清楚看出,美股3D打印上市公司多数都是连年亏损,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市销率均值只有1.34;而中国市场的市销率均值高达24.7。也就是说,如果一个3D打印公司年收入为1亿元,在美国上市的话,市值为1.34亿;在中国上市的话,市值就变成24.7亿,几乎高了近20倍!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3D打印应用潜力巨大,无论是航空航天、模具、注塑、医疗、鞋业、汽车,还是最近爆火的金属3D打印在手机3C领域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是得靠中国,增长预期很高。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对3D打印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比美国高很多,也有一定的逻辑。
南极熊强烈呼吁中国业界,对于低PS的美国公司,其实可以成为收购目标,中国可通过收购,提升在全球的技术、市场地位。
收购国外3D打印公司的技术价值
收购可帮助中国获得国外公司的先进3D打印技术,另外供应链和市场资源也互补。下面是3D打印收购标的公司的技术特点:
Stratasys:熔融沉积成型(FDM)、PolyJet、选择性吸收熔融(SAF),专注于聚合物打印,还有3D打印软件。
3D Systems:立体光刻(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涵盖聚合物和金属,还有3D打印软件。
Nano Dimension:基于喷墨的电子3D打印,专注于电路板和其他电子设备。
Materialise:提供多种3D打印技术如SLA、SL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主要为软件和制造服务。
Desktop Metal:粘结剂喷射3D打印金属/砂型、DLP光固化等。
Markforged:连续纤维增强(CFR)复合材料3D打印和粉末挤出(BPE)金属3D打印,还有软件。
Velo3D: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专注于金属复杂零件。
这只是一场夜间的“白日梦”?
以上会不会只是一个在夜里做的白日梦呢?
其实,从资金、从市场应用、从估值体系的角度,以上的收购是非常具有可能性的。南极熊认为,国内要拿出200亿元人民币来完成3D打印公司收购,现金+股权混合支付的话,报价比这些公司现有市值溢价20%到40%,真的不太难。由于连年亏损,他们中的部分是焦急等着被并购。
但是,中国来收购这些公司的话,必须都要经过美国国家安全审查(CFIUS),以上企业几乎都涉及国防军工业务,甚至拿到过美国国防部的大量订单和资助。加上目前中美的紧张关系,南极熊认为有99%的几率不会通过。之前南极熊曾经试过协助国内公司,以2亿元左右的报价收购欧洲某3D打印公司,因为涉及欧洲和美国的审查,律师做了判断后,不得不放弃收购。
另外,即使成功收购了:还有文化差异,中外整合起来也不容易;中国有谁有能力可以担当起这个3D打印大杂烩的总CEO呢?南极熊只是做做梦,目前的能力暂时无法胜任。
如果,通过新加坡或者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主体去收购呢?或许会存在一些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机构或者3D打印公司,可以+南极熊的vx: lihaixiong。欢迎探讨交流,一起造梦。
全球3D打印行业投融资并购事件汇总,尽在南极熊https://www.nanjixiong.com/forum-120-1.html
对3D打印专业人士的通知:
来源:小萱科技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