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在20分钟摧毁美国所有11艘航母? 专家:有这能力也没这可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1:47 2

摘要:近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宣称“中国凭借高超音速导弹可在20分钟内摧毁美国全部11艘航母”,这一言论引发全球热议。尽管该说法被广泛质疑为夸大其词,但其背后折射出中美军事博弈的深层逻辑与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显著提升。专家指出,即使中国具

近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宣称“中国凭借高超音速导弹可在20分钟内摧毁美国全部11艘航母”,这一言论引发全球热议。尽管该说法被广泛质疑为夸大其词,但其背后折射出中美军事博弈的深层逻辑与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显著提升。专家指出,即使中国具备单次打击多艘航母的技术潜力,现实中的战略部署、地理限制与政治风险也使得“20分钟全歼美国航母”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近年来构建的“以陆制海”反航母体系,被视为打破美国海上霸权的关键。以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为核心,配合高超音速滑翔弹头(HGV)和天基侦察网络,中国可对4000公里内的海上目标实施精准打击。此类导弹的突防速度超过10马赫,能够穿透美军“宙斯盾”防御系统,对航母甲板、弹射器等关键部位造成“功能性摧毁”,使其丧失战斗力。

然而,技术突破并不等同于实战效能:

目标锁定难题:航母编队的高机动性和电磁干扰能力,使实时定位难度陡增。尽管中国已构建“侦—控—打—评”闭环系统,但广袤海域的持续监控仍需依赖卫星、无人机和超视距雷达的协同,存在技术盲区与时间延迟。拦截与生存能力:美国航母编队的防御体系涵盖标准-3反导导弹、E-2C预警机及密集阵近防系统,即使拦截率有限,也能通过分散部署和电子对抗削弱打击效果。此外,尼米兹级航母的水线装甲和数千个水密隔舱设计,使其抗沉性远超二战时期的舰船。

赫格塞思的“20分钟全歼论”忽视了美国航母的全球部署特性与军事战略本质:

地理与数量限制:美国11艘航母需轮换维护,实际可同时部署的仅4-5艘。即使在西太平洋热点区域,美军也极少集结超过3艘航母,其余分散于大西洋、中东等地区。中国反航母体系虽覆盖亚太,却无法全球同步打击。政治与风险管控:击沉航母是“战争升级”的标志性事件,可能触发核冲突阈值。中国军事战略以“区域拒止”为主,旨在威慑而非主动攻击,通过破坏航母作战能力迫使其退出战场,而非追求全面击沉。

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反航母能力的提升确实改变了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但“20分钟摧毁11艘航母”是脱离现实的战略幻想:

技术层面:单次打击需发射数百枚导弹,且需突破多层防御网,成功率难以保证。美国兵棋推演显示,中国需至少摧毁3-4艘航母才能瓦解其区域制海权,而非全数歼灭。战略层面:美国航母的威慑价值在于“存在”而非“参战”。一旦冲突爆发,美军可能提前撤离航母至安全距离,或通过分布式海上作战(DMO)分散风险,降低被集中打击的概率。历史经验:冷战至今,美国航母从未在实战中被击沉。1967年“福莱斯特”号因事故损失惨重,但现代航母的损管能力和防护设计已大幅优化。中国方向:发展更智能的侦察-打击一体化系统,如福建舰搭载的歼-35隐形舰载机与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进一步压缩美军航母活动空间。美国方向:推进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新型防御技术,并探索无人舰艇与分布式作战模式,降低对航母的依赖。

赫格塞思的言论本质是渲染“中国威胁论”,为美军预算扩张造势。中国反航母能力的崛起确实动摇了美国“航母无敌”的神话,但战争是复杂系统的对抗,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正如专家所言:“击沉所有航母在技术上或许可行,但在战略上既无必要,亦无可能。”未来,中美博弈更可能聚焦于“威慑与反威慑”“控制与反控制”的动态平衡,而非追求毁灭性打击4710。

来源:小蒋论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