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 “删稿潮” 背后:高息争议遭投诉,舆论施压难掩合规质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6 12:49 2

摘要:近期,多起揭露互联网借贷平台 "套路贷"" 年化利率 1080%"的调查报道离奇" 下架 "。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4 月以来,某投诉平台涉及" 高息借贷 " 的投诉量环比激增 67%,但相关曝光文章却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删除。▶魔幻操作:某财经媒体发布的《教授调

—— 监管新规落地前夜,头部平台频现 "危机公关"

被投诉删稿的截图

近期,多起揭露互联网借贷平台 "套路贷"" 年化利率 1080%"的调查报道离奇" 下架 "。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4 月以来,某投诉平台涉及" 高息借贷 " 的投诉量环比激增 67%,但相关曝光文章却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删除。
魔幻操作:某财经媒体发布的《教授调研惊现 "套路贷"》一文,发布 48 小时内阅读量突破 200 万次,随后因 "涉嫌侵权" 被平台投诉下架;
投诉反噬:某高校教授的维权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 500 万次,次日即被标注 "内容存在争议" 限制传播;
律师函风暴:多家媒体收到自称 "受金融机构委托" 的律师函,要求删除 "不实信息",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舆论质疑,涉事平台坚称 "合法合规",但回应逻辑漏洞频现:
双重标准:某头部平台一方面宣称 "年化利率不超过 24%",另一方面被曝通过 "担保费"" 服务费 " 变相抬高成本,实际综合融资成本达 36%;
甩锅话术:某借贷平台称 "仅提供技术服务",但黑猫投诉数据显示,其关联第三方机构投诉量超 1.2 万条,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等问题占比达 73%;
数据矛盾:某上市助贷平台年报显示,2024 年贷款便利化服务平均费率 3.1%,但用户实际支付的担保费、手续费等隐性成本却未纳入统计。

法律界人士指出,平台 "删帖控评" 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侵犯言论自由:若文章内容基于真实投诉数据和公开合同,平台强制删帖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第 12 条关于 "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的规定;
商业诋毁争议:以 "侵权" 为由投诉媒体,若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内容失实,可能构成对媒体的恶意投诉,违反《民法典》第 1024 条名誉权条款;
监管合规风险:金融监管总局明确要求 "商业银行应完整披露综合融资成本 ",若平台通过删帖掩盖高息问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面对平台 "控评删帖",普通用户需提高警惕:
1️⃣ 查证信息源:通过黑猫投诉、银保监会官网等权威渠道核实投诉真实性,避免被 "水军" 误导;
2️⃣ 留存证据链:遇到删帖、限流等情况,及时截图保存文章链接、投诉记录,必要时进行公证;
3️⃣ 依法维权:若发现平台存在高息、暴力催收等问题,可向 12378 银保监热线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司法实践中,超过 LPR4 倍(约 15.4%)的利息可主张无效。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于 10 月实施的《助贷新规》明确要求:
✅ 商业银行与助贷平台合作发放的小额网贷,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年化 24%;
✅ 增信服务费必须计入综合成本,禁止通过 "担保费"" 咨询费 " 变相抬价。
专家分析,新规实施后,依赖高息分润的平台将面临生存危机,这或解释为何近期 "删帖潮" 集中爆发。

警惕! 当平台热衷于 "删帖控评" 而非解决问题,恰是其合规风险暴露的信号。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时,务必要求平台明确展示年化综合息费率(APR),对任何模糊表述或强制删帖行为,都应果断远离。毕竟,阳光下的金融服务,无需惧怕舆论监督。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