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千年风华 湖光见证骑行荣光 ——2025朝圣之路自行车系列赛“环微山湖200公里”挑战赛燃情开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6:15 2

摘要: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微山湖的薄雾,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名骑行者如离弦之箭般掠过蜿蜒的湖岸线。车轮与青石板路的摩擦声、湖风拂过耳畔的呼啸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助威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微山湖的薄雾,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名骑行者如离弦之箭般掠过蜿蜒的湖岸线。车轮与青石板路的摩擦声、湖风拂过耳畔的呼啸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助威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4月26日,2025朝圣之路自行车系列赛——“环微山湖200公里”挑战赛在济宁微山湖畔开赛。这场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承办,济宁市体育局、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微山县人民政府执行的赛事,以“健行大运 逐梦微山湖”为主题,将骑行运动与运河文化、红色基因、湖光山色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激活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随着激昂的冲锋号声响起,骑行者们如潮水般涌出起跑线,他们的身影掠过碧波荡漾的湖面,穿过千年古闸,在车轮的飞转中书写着属于骑行者的传奇。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朝圣之路自行车系列赛已从一场区域性赛事蝶变为国家级品牌赛事。七年间,赛事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骑行者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用轮迹丈量着中华文明的厚度与广度。2024年,赛事荣获“全国十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成为“骑行+文化”模式的标杆案例。2025年,赛事全面升级为微山、泗水、邹城三站分站赛及年度荣耀赛——中国曲阜-朝圣之路210公里挑战赛,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赛道以曲阜三孔、邹城孟庙等12处文化地标为节点,串联起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构建起“车轮上的文化长廊”,让骑行者在挑战自我的同时,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为系列赛的首站,“环微山湖200公里”挑战赛以“一湖碧水映千载”为脉络,将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智慧、微山湖的渔家烟火、伏羲庙的人文始祖文化融入赛道。骑行者从微山县运河文化广场出发,途经红荷湿地、伏羲庙、太白湖、二级坝等景观,沿途可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盛景,感受“古闸锁大江”的雄浑气势,触摸“伏羲画卦”的千年文明。200公里的赛道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骑行者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

赛事以“六艺”为灵感,在沿途设置六大主题驿站,将文化体验、美食补给与赛事服务深度融合,打造“车轮上的文化驿站”。骑行者每完成一段征程,便能在一处驿站驻足休憩,感受“礼、乐、射、御、书、数”的文化魅力。

“礼”留庄驿站:古运河码头与渔家村落交织,骑行者在此可触摸漕运文化的历史痕迹,感受“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乐”两城伏羲庙驿站:甲鱼汤的鲜香弥漫驿站,骑行者们围坐在一起,品汤赏景,聆听伏羲画卦的古老传说。“射”太白湖驿站:养乃世家羊奶粉与湖上人家鱼头汤成为“爆款补给”,骑行者笑言“一口汤补三公里”。“御”鱼台龙虾广场驿站:皮蛋瘦肉粥暖胃,小龙虾提神,驿站化身“舌尖上的加油站”。“书”二级坝驿站:骑行者在此可品读微山湖的生态密码与历史典故。“数”微山运河文化广场:完赛奖牌以“鲁国玉璧”为形,四站奖牌合璧成璧,骑行者手握“玉璜拱荷”奖牌,完成“以骑寻迹”的文化朝圣。颁奖仪式上,骑行者们高举奖牌,欢呼声与掌声响彻云霄,将赛事氛围推向高潮。

赛事不仅是一场骑行者的狂欢,更成为全民参与的文体旅盛宴。沿途村庄的村民自发组成“护骑队”,为骑行者递水、指路、维护秩序。孩子们举着“加油”手幅在路边雀跃,老人们挥舞双手为选手鼓掌,渔家晒网、游船穿梭的场景与骑行者构成一幅动态画卷。

济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宗华灿表示:“我们以赛事为支点,撬动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两城驿站的甲鱼汤食材均来自当地养殖户,鱼台龙虾广场的‘小龙虾宴’带动了周边餐饮消费。以骑行之名,将体育的激情、文化的厚重、旅游的活力熔铸成“行走的大运河”文旅品牌。”

为扩大赛事影响力,主办方同步推出“环微山湖”线上挑战赛,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乡村振兴等为目标,起点自行选定,骑行爱好者通过APP累计完成200公里骑行,即可获得电子完赛证书。目前4500余名骑行爱好者报名参加。线上赛与线下赛形成“双轮驱动”,让更多人以“云骑行”的方式感受微山湖之美。

此外,赛事奖牌设计以“拈荷循玉•以骑寻迹”为主题,四站奖牌可拼接成战国鲁国玉璧,集齐者可获赠礼盒。这一设计不仅承载骑行者的荣耀,更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微型博物馆”,深受骑行者喜爱。

车轮滚滚,文脉悠悠。当最后一辆自行车冲过终点,骑行者手中的奖牌已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把钥匙——打开微山湖的山水画卷,解锁千年运河的文化密码,见证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这场赛事,正以“骑行+N”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全民健身写下生动注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济宁方案”。(通讯员 王金山 宫锐)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