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确权:ALL IN的权力游戏”论坛活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6:19 2

摘要:4月15日晚,“数字确权:ALL IN的权力游戏”论坛活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协办,获得解放日报、《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人民

中企视讯(编辑 周天琪)4月15日晚,“数字确权:ALL IN的权力游戏”论坛活动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协办,获得解放日报、《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主持开幕仪式,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秘书长杨光致辞。

在 Web3 时代的浪潮下,数字确权作为基础命题正在重塑内容生产、传播、交易与治理的底层逻辑。随着技术的演进,信息的生产和分发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区块链赋能创作者经济、AI 生成内容引发版权归属争议、文化资产加速数字化确权、跨境数据流动面临合规挑战……一场围绕“权力再分配”的全球性博弈正悄然展开,深刻影响着数字世界的未来格局。如何构建技术、内容与法律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成为学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筹划本次论坛的现实契机。

杨光在致辞中表示,论坛主题中提及的“权力游戏”实际上指向一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全球性博弈。回顾历史,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核心生产要素的确权都构成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基础。步入数字时代,“数据”作为AI算法的“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形态的核心生产要素。要想真正释放数据的价值,必须解决如何在数字世界中界定权属和权益的根本问题。区块链共识技术的出现,为数字世界构建了一套高效、透明、可信任的数字确权公共基础设施。当然,“信任源于数学,未来始于共识。”通过数字确权实现数字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以及生产关系的重构,绝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需要建立起从技术理想到社会理念的桥梁,在社会层面形成普遍共识。这正是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肩负的使命,也是本次系列活动的目的所在。

随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洋渼科技”创始人覃冠豪、“米粿AI”CEO丁黎分别作主题演讲。

孙玮教授围绕“智能媒介的个体化进程——基于新闻生产确权的分析”的主题展开演讲。她将“分布式新闻生产”分成了四个方面:专业新闻机构的生产,非专业的组织、个体的生产,人工智能的生产,多种类型的生产。其中,智能体与Web3的碰撞带来了个体用户权利的突破式进展,个体化智能体的可编程实践实现了信息的全过程自动化,拓展了用户参与编程的可能性。孙玮提出,要想在应对时代变革的过程中重新建立新闻的公共价值,需要在分布式生产与报道来源的追踪、确权,离散化拥有与自由流动、交流,异见的呈现、碰撞与共识的达成,建群与破圈这四个方面实现平衡。

覃冠豪以“第三代互联网:IP资产数字化与价值的金融化实现”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区块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层面。他分享了自己建立企业内网络,连接自己公司的服务器与供应商的服务器的实践,利用自身的中心化平台打通金融物流的流程,为供应链提供便利。他表示,金融领域的“确权”对象是交易而非内容,这可能与新闻领域有所差异。区块链的未来在于非中心化应用的普及,中国具有开阔的区块链发展潜力,已有的关于区块链的判决案例可以提供确权参考。

丁黎以“基于图生图 AI 算法下的漫画制作变革”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表示,在内容形式层出不穷的当下,漫画仍是性价比最高的IP创作模式,这也是“米粿AI”尝试以漫画为AIGC商用切入点的原因。漫画行业面临人才稀缺、工作强度高、内容成本高等痛点,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解决方案,即基于标准的漫画生产流程,将整个任务拆分成若干子任务,根据生产过程构建数据集,解决当前端到端生产模式无法落地应用的问题。“米粿AI”的定位正是通过AI技术连接专业创意工作者,通过提供专业制作服务、打造创新合作模式,推动AI从生产力工具向生产式引擎的快速迭代。

在圆桌讨论环节,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仰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笑、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青年科学家李辰星、“洋渼科技”创始人覃冠豪、“米粿AI”CEO丁黎等嘉宾围绕“数字确权的全球权利博弈”主题展开讨论。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肖仰华教授表示: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基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构建的传统认知与价值体系亟待重构,这些前 AI 时代的思维范式已难以适应新的技术文明形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周笑教授表示:当新闻媒体内容生产的市场交易成本随着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部组织管理成本随着 AIGC 等技术的发展,都无限趋近于零的时候,内容产品面临失去交易价值的风险。我们正面临整个新闻内容生产价值体系的全面变革。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青年科学家李辰星先生表示: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字确权问题有一个边界:当数字内容脱离原生平台(如视频网站)时,版权管理就从信息技术问题转化为法律治理问题。分布式技术虽能支持 Web3 平台内的全流程管控,但生态规模不足导致内容生产仍在 Web3 平台之外,无法对其实现有效的管理。还需通过制度完善与拓展应用构建完整数字资产闭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玮教授表示:区块链技术,为个体大众参与分布式新闻生产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大空间,或可培养公民感知真相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人与社会现实真切的联系。区块链技术也可能在新闻行业建立分布式验证机制——它并非经济层面的应用,而是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完整保留所有信息节点,以拼图式的方式确认真相。以上种种,目标是促进良性的社会沟通,实现新闻的公共价值。

洋渼科技创始人覃冠豪先生表示:在 Web3 时代背景下,如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应用,也与商业模式的设计息息相关。产业应用上的适法性的挑战,创新不是否定与颠覆,关键在于了解技术创新特点与现行法规的融合应用。面对创新科技与商业模式变革,法规律与产业规范也存在应用领域与地区的差异,过程可能循序渐进的动态融合,有赖产业界与公部门单位携手努力,推动以 Web3 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

米粿 AI CEO丁黎先生表示:当今互联网平台通过免费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实则构建了更隐蔽的价值交换体系。这种模式通过海量免费优质内容挤压竞争对手,最终形成“注意力垄断”——用户以时间和数据为代价,平台则通过衍生服务获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周笑教授最后简要总结了此次论坛:当AI和人共同成为创作的参与者,应首先明确确权的对象,然后实现对每个对象的合理确权。这种数字确权的实现,仰赖于对未来区块链能覆盖生活方方面面并实现互联互通的畅想。期待未来能就一些具体问题再展开探讨。

期待各方就相关重要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跨界合作。

来源:中企产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