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下午,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内人头攒动,整个会场座无虚席。随着大屏幕上"2025年法制教育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标语亮起,吉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走上讲台,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讲座拉开序幕。
“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离诈骗有多远?”
4月23日下午,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内人头攒动,整个会场座无虚席。随着大屏幕上"2025年法制教育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标语亮起,吉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走上讲台,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讲座拉开序幕。
沉浸式揭秘:诈骗套路“现场拆解”
“前不久,咱们市一名大学生因轻信‘游戏皮肤免费送’链接,3分钟内被骗走两个月生活费……”反诈民警手持话筒,结合PPT动态演示还原诈骗过程。屏幕上,一条伪装成“官方客服”的短信弹出,扫码后跳转的虚假页面、诱导输入支付密码的“陷阱”被逐帧拆解,台下学生屏息凝神,有人举起手机记录关键信息。当民警播放一段“裸聊敲诈”真实录音时,犯罪分子的威胁语气让全场鸦雀无声,随后爆发阵阵惊呼:“太可怕了!原来一句话就能被套住!”
“灵魂拷问”引共鸣
“有没有同学收到过‘刷单返利’广告?”“举手!我室友差点上当!”民警抛出问题后,一名男生主动分享经历,现场气氛活跃。民警随即模拟骗子话术,邀请学生上台“实战”应对:“客服说要给你退款,但需先转账验证账户,你该怎么办?”“挂断!找官方核实!”台下学生争相抢答。民警竖起大拇指,顺势分发《大学生防诈指南》,手册封面醒目的“96110反诈专线”被学生们争相传阅。
触目惊心!涉案工具“现身说法”
讲座中,民警事前准备的证物袋,袋中数张被查获的“两卡”(电话卡、银行卡)引发骚动。“这些卡全是大学生为赚快钱出售的,最终流向诈骗团伙!”民警语气沉重,“每张卡背后可能是几十个家庭的积蓄被骗光。”现场学生紧盯证物,窃窃私语:“原来借张卡后果这么严重……”。
民警特别提示:"一张被出售的银行卡可能涉及上百万元诈骗资金流转,同学们务必守护好个人账户信息,坚决不做电诈犯罪'工具人'"。
争做反诈“代言人”
"原来有这么多陷阱!"参与讲座的学生感慨道。三个小时的沉浸式学习让"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三不一多"原则深入人心。吉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合高校开展“剧本杀反诈实训”“反诈短视频大赛”等创新活动,让防骗意识真正扎根青年心中。全民反诈,从校园出发!
来源:吉林市公安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