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新桥镇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唐欢。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用自己攒钱买的泳池,教孩子们学会了游泳,顺便讲了五年防溺水知识。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坚持,让我对“青春担当”有了最真实的体会。
衡山青年说
新桥镇中心学校教师 唐欢
用一池清水守护乡村孩子的明天
我是新桥镇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唐欢。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用自己攒钱买的泳池,教孩子们学会了游泳,顺便讲了五年防溺水知识。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坚持,让我对“青春担当”有了最真实的体会。
我刚到新桥镇中心小学时,发现孩子们的体育课只有跳绳和跑步篮球等体育项目,那年夏天,我所教授的孩子溺水身亡的悲剧深深刺痛了我——我们教孩子跳绳跑步,却没能教会他们最基本的保命技能。于是,我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校园里搭起了一个长15米、宽5米的移动泳池,游泳加训练设备消毒用品等前前后后花了小两万。记得泳池第一天注水时,校长站在池边叹气:“小唐啊,你这可是自讨苦吃,农村有句俗话‘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学会了游泳人家不一定感谢你,要是学会游泳以后他们私自下河出了事,说不定要找你麻烦。”可我觉得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不能因为患得患失就止步不前,只要我在教授他们游泳技能的同时强调防溺水安全知识,是可以把风险规避的,我不是去培育冒险者,我培养的是懂得敬畏又敢于突破的生命,“堵不如疏”,比起一味的发放防溺水宣传册,强调不准去水边岸边,封堵他们去玩水的通道,通过建立泳池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戏水环境,去引导他们养成安全意识,这或许是另一种思路……
很多人问我:“一个体育老师怎么想起教游泳?”我的回答很简单:农村孩子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我自编教材,把游泳动作拆解成“小狗刨”“青蛙蹬”,用方言编成顺口溜;我带着学生用废旧轮胎当救生圈,用空矿泉水瓶做浮力包,还发明了“溺水情景模拟游戏”;2022年央视报道后,有家长从外地打电话来问:“唐老师,能让我家娃暑假回来学游泳吗?”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创新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
作为青年教师,我想为衡山的教育发展做三件实事:
1.2025年购置新的泳池,五年前购买的泳池早已锈迹斑斑,今年我将购买一个更大的支架式泳池,让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参与防溺水学习;
2.拍摄《学游泳防溺水》系列短视频,让山里娃的教学视频成为全国孩子的安全课;
3.带好“种子教师”:如果可以,我愿意培训周边乡镇教师,把“游泳+安全”课程推广到更多村小。
有人问我:“自掏腰包又吃苦受累,图什么?”我想起去年那个闷热的午后,当六年级学生集体游过泳池时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看见了青春最好的模样。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青年教师就像村头的老槐树,不需要多耀眼,但一定要扎根泥土、默默成荫。我会继续守着这方水池,让更多孩子带着生存的本领、成长的勇气,游向他们人生的星辰大海。
衡山青年说
岭坡乡团委书记 杨叶婧
青春算式助力乡村振新
我是岭坡乡团委书记杨叶婧,我想用三组带着泥土味的“青春算式”,分享基层共青团如何在小乡村书写大文章。
第一组算式:20次服务×12个村=乡村振兴的青春底色
去年,我们在全乡12个村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20余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洄水湾村志愿者用废弃轮胎创作艺术装置,既美化村庄又陪伴留守老人。同时,乡团委走访42个重点困难儿童家庭,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用关爱温暖童心。我们深知,整治环境不只是清扫垃圾,更要温暖人心。通过这些行动,我们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温暖了留守群体,以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希望,绘就温暖底色。
第二组算式:12个直播间×365天坚守=永不掉线的青春承诺
我们成立了岭坡乡电商孵化基地青年之家。12个村社区均开通直播账号,以村“两委”干部为核心,动员返乡青年加入,培育有志青年,壮大主播队伍。我们提供了20余个公益性岗位,带动了本地青年返乡创业就业40余人、周边群众年收入增长10000元以上。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去年八月,望峰村一名截瘫35年的手工编织者孙幼林,通过直播售卖手工竹篮。当看到他红着眼说“直播间让我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意识到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乡村命运。我突然明白:那些深夜亮着的补光灯,照亮的不仅是农产品,更是弱势群体的希望之光。
第三组算式:1个团委枢纽×N种创新=千万重平安守护的青春担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岭坡乡团委以“禁毒大篷车”为载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出“文艺+宣讲”复合形式,通过本土表演队融合传统与现代节目,设立平安建设宣讲区,联合多部门搭建“政策服务矩阵”,为群众一对一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将平安理念传播至每个角落,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成效。
当我们欣喜于这些“青春算式”结出的累累硕果时,也清醒认识到:乡村振兴的考卷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如何让更多青年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怎样让直播间不仅“带货”更要“带路”?如何让基层治理的“大篷车”永葆动力?这些新课题正等待着我们共同破解。
面对新时代的赶考路,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破题:
一是打造人才留驻的“温暖港湾”。在走访中发现,青年返乡最大的顾虑是“回来能干什么”。我们已经成立岭坡乡电商孵化基地青年之家,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出资+专业团队运营”模式,为青年返乡创业搭建平台。例如,95后青年周国平2019年营收就达500万元,在岭坡乡电商孵化基地的大力邀请下,于2022年回乡入驻,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先锋。
二是助力数字赋能的“流量变现”。针对部分直播间存在“昙花一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5期电商孵化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邀请经验丰富的讲师、直播带头人为他们传授电商知识和技能,其中30名学员在培训后加入岭坡乡电商团队,望峰村直播团队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凸显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青春创新”。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搭建青年交流平台,丰富文体活动,激发青年活力。同时,开展素质拓展夏令营,不仅提升青少年的安全意识,还增进对红色历史的理解,强化文化自信,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基层团组织就像青春路由器——既要接收时代信号,更要放大青年声音。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共同书写“五兴六强”现代化新衡山的壮丽篇章!
【团团帮你找对象专栏来啦】
春暖花开,向你而来
小团子们加油哦~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