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人工耳蜗医保新政受惠患者迎来开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7:25 2

摘要:一个月过去啦,河北首批!人工耳蜗医保新政落地,市人民医院为更多耳聋患者按下“重启键”中3岁的先天耳聋患者朵朵(化名)和其他几位同期接受手术的患者顺利迎来了耳蜗开机。

一个月过去啦,河北首批!人工耳蜗医保新政落地,市人民医院为更多耳聋患者按下“重启键”中3岁的先天耳聋患者朵朵(化名)和其他几位同期接受手术的患者顺利迎来了耳蜗开机。

3岁的语前聋患者

朵朵是语前聋患者,声音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但是围在她旁边的父母和医护人员都了解“听见”的意义。

在妈妈怀抱中认真玩玩具的朵朵突然因为背后的敲门声顿住了动作,这一细节反应让朵朵爸妈和诊室里的医护人员感动万分。

朵朵在寻找突然闯入她的世界的敲门声

76岁的语后聋患者

随后,76岁的老爷子也接受了开机调试。

他经历了断断续续20余年的“静音生活”。1998年,他头部摔伤颅内有出血,选择了保守治疗的他因血肿压迫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离完全丧失了听力。随着血肿的吸收,老爷子的听力逐步回升,但是远不及正常状态。几年后,一次疾病治疗使用的药物进一步伤害了他的听力,从此之后,老爷子的听力完全无法保证正常生活使用。

这些年,他尝试过佩戴助听器,助听器帮了很大的忙,让他可以与人对话,但是遇到多人交谈的场景,老爷子就觉得十分犯难:“我想听清他们在说什么,这个耳聋把我性格都改了,我不愿意见人,不愿意说话。”

耳蜗新政实施后,老爷子看到了新闻,找到了张学梅副主任就诊,并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开机当天,老爷子摘掉了助听器,尝试借助他的“新伙伴”听见这个世界。调试人员遮掩着口型说出测试词语,老爷子对常用词语随即就有反应。

开机后,老爷子适应得很快,但是这不意味着“一蹴而就”。

开机后患者可以听到声音,但“听到”不意味着“听懂”。人工耳蜗是通过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来帮助大脑捕捉外界声音,但是如何理解声音中的信息,需要大脑和人工耳蜗不断的训练和磨合。语后聋患者接受起来会更快,语前聋患者需要根据情况搭配言语康复训练,因为他们自幼依赖视觉沟通方式(如手语或唇读),大脑听觉皮层需从最基础的声波感知开始,逐步打通语言理解的道路。

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范西路)张学梅副主任介绍:近段时间,咨询人工耳蜗相关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之前因无法享受优惠政策而退却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十分盼望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获新“声”。成人语后聋患者是最佳的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之一,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并进行康复训练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很好的听力语言效果,恢复语言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医生说:

声音的传导与感知是一个精密的过程:

外界声音首先通过外耳、中耳向内耳传播,这一阶段可视为“传声”;

当声音抵达内耳后,会被转化为生物电信号,此过程如同“翻译”;

随后,这些生物电信号经由听神经传递至大脑,并在大脑中被解读出声音语言的具体含义。

由于上述声音传导与感知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听力损失。临床上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部位位于外耳或中耳,阻碍了声波向内耳的正常传入,属于“传声”环节出现故障。

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发生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致使“翻译”与“破译”环节无法正常运作。

3.混合性听力损失:涵盖“传声”“翻译”“破译”等多个环节均存在问题的情况。

对于语后出现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且佩戴助听器效果不理想的成人及老年患者而言,人工耳蜗植入是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不过,植入人工耳蜗仅仅是康复的开端,术后的开机调试以及系统的言语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一般在术后3 - 4周可对人工耳蜗系统进行开机激活,开机后的1年内,大约需要进行5次随访调机,1年之后,每年调机1 - 2次即可。

在听力辅助设备中,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它们的工作原理与适用人群各有不同:

1.助听器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助听器的功能类似扩音器,仅仅是将周围环境的声音进行放大后传递给患者。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如今市面上的数字助听器大多能够依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对不同频段的声音进行粗略的分段补偿。

从功能特性来看,助听器主要起到放大声音的作用,对低中频声音的补偿效果更佳,患者使用后能够清晰区分音调和音乐,听到的声音也更为自然。

不过,助听器的补偿程度存在一定限制,主要适用于中度及部分重度听力损失患者。

2.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系统的工作流程为:麦克风收集声音,通过线圈将声音信号发送至皮肤下的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至耳蜗内;耳蜗内的听觉神经末梢接收电信号后,再将其传递至大脑,最终由大脑将信号解读为声音语言。

相较于助听器,人工耳蜗绕过了声音传播和信号翻译的环节,只要大脑具备声音破译能力,就能实现听力重建。它能够对所有频段的声音进行有效补偿,使患者捕捉到更多声音信息,在语音分辨方面更具优势。但人工耳蜗需要通过手术植入,主要适用于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甚至全聋的患者。

来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