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旋律能穿越时空,唤醒人们心底深处最炽热的情感与记忆。《基建工程兵之歌》便是这样一首承载着特殊使命与荣耀的歌曲,它诞生于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见证了一支特殊部队为国家建设披荆斩棘的壮丽征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旋律能穿越时空,唤醒人们心底深处最炽热的情感与记忆。《基建工程兵之歌》便是这样一首承载着特殊使命与荣耀的歌曲,它诞生于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见证了一支特殊部队为国家建设披荆斩棘的壮丽征程。
基建工程兵,这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虽存在时间不长,却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兵种,于 1966 年正式组建。其建设方针为 “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下辖 10 个指挥部(军级),32 个支队(师),150 多个大队(团),5 所技术院校,总兵力约 50 万人。他们的战线广泛,涉及冶金、煤炭、黄金、水电、石化、核能、交通、通讯、水文地质、航空航天等众多重要领域 。在其存在的 16 年间,先后担负了国家大中型基建工程 132 项,完成工民用建筑面积 1800 万平方米,水文地质普查面积 224 万余平方公里,钻探工作量近 80 万米,修筑公路 2300 公里,还积极投身重大抢险救灾斗争,两万大军更是成为 “深圳拓荒牛”,为国家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各部队在组建后,都渴望拥有一首能反映自身队伍特色与精神的歌曲。于是,各单位纷纷自行创作,这一诉求最终反映到了兵种层面。兵种领导找到了原兰州军区文工团创作组组长李沛泉,彼时,他已调入基建工程兵部队,担任三支队宣传科科长。李沛泉,这位 11 岁便参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洗礼,还参与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红鹰》音乐主创的文艺工作者,在接到任务后,即刻与兵种宣传部的同志们投身到歌曲创作之中。
创作过程中,兵种政工组干事洪科执笔,根据基建工程兵最高领导的指示,努力让歌词反映部队宗旨,高度概括各行业性质,突出以工为主、劳武结合的特点。经过反复斟酌与三次精心修改,歌词终于定稿。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每一个词句都承载着对部队使命的深刻理解,每一次修改都是对精准表达的不懈追求。定稿后的歌词,犹如一颗闪耀着希望与力量的种子,等待着音乐之泉的浇灌。
李沛泉带着定稿的歌词回到本溪驻地,全身心投入到配曲工作中。音乐创作是一场灵魂的对话,他在音符的世界里寻找与歌词完美契合的旋律,让每一个节拍都能跳动出基建工程兵的热血与豪情。初创完成后,歌曲寄往北京审稿。通过后,总部又邀请李沛泉到北京对歌曲进行再次仔细推敲。此次打磨,整体歌曲变动不大,仅对最后一句稍作修改。至此,《基建工程兵之歌》正式诞生,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基建工程兵的天空中闪耀。
歌曲诞生后,迅速发往各部队征集意见。基层部队的反馈热烈而积极,大家一致认为歌词概括性极强,每一个部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感受到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这一歌曲,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基建工程兵全体将士共同的心声与精神寄托。此后,李沛泉将歌寄给《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编辑部邀请他到北京商议公开发表事宜。李沛泉秉持着对兵种的尊重与负责,在获得兵种政工组主任签字同意后,歌曲于 1976 年 2 月号刊上正式发表。由于当时没有《基建工程兵报》,1978 年 10 月 1 日,在《基建工程兵报》创刊号上头版,再次刊登了这首意义非凡的歌曲,让它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自此,《基建工程兵之歌》成为新兵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所属部队中广为传唱。“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从内地到边疆,从南方到北方,遍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激昂的旋律,奋进的歌词,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战士投身到基建工程兵的宏伟事业中。在冶金工业基地的熊熊炉火旁,在煤炭矿井的幽深巷道里,在水电大坝的建设工地上,在交通线路的开拓前沿,这首歌曲伴随着战士们挥洒汗水,见证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一个个奇迹。
在参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基建工程兵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修筑秦岭、天山、川藏、青藏等公路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工程任务,战士们毫不退缩。他们在崇山峻岭间开山辟路,在悬崖峭壁上搭建栈道,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修筑出一条条连接祖国各地的交通大动脉。在参加河南、辽宁、河北唐山等地的重大抢险救灾斗争中,他们更是冲锋在前。洪水肆虐时,他们跳进湍急的水流中,用身体筑起一道道人墙,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过后,他们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搜救幸存者,不顾余震的危险,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两万大军奔赴深圳特区开发建设时,在荒芜的土地上,他们以 “拓荒牛” 的精神,搭建起简陋的竹棚作为住所,忍受着蚊虫叮咬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日夜奋战在建设工地。他们移山填海、拓荒造城,为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直至今日,当两鬓斑白的老兵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依然会心情激动,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基建工程兵之歌》已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了基建工程兵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它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代表着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建设的历史丰碑之上,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激昂的时代强音。
来源:聪明熊猫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