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管理者细说医院疗愈环境设计

摘要:目前,我国医院建设项目设计时主要以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为基础,从空间规划到功能布局,主要关注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设计辅助医生高效完成医疗服务,而忽视了通过疗愈环境设计从心理层面使患者舒缓压力、消除疲惫。现代医院项目设计应在顺应“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过

目前,我国医院建设项目设计时主要以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为基础,从空间规划到功能布局,主要关注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设计辅助医生高效完成医疗服务,而忽视了通过疗愈环境设计从心理层面使患者舒缓压力、消除疲惫。现代医院项目设计应在顺应“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过程中,将疗愈环境设计纳入初步设计整体方案,将设计注意力扩展至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疗愈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愈效果的目的。

医院 疗愈环境概念 研究背景 设计要素 设计策略

医院疗愈环境是康复医疗发展的热门话题,是一个涵盖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消解压力和恢复心理的减压理论、注意恢复理论是疗愈环境取得疗愈效果的主要理论支撑。

减压理论也称为支持性设计理论,是将减少患者心理压力作为医院环境优化的核心目标,利用压力恢复参数(间接反应在患者的生理指标上,如内容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来评估环境疗愈效果。

注意恢复理论则认为特定的环境要素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在产生生理疲惫、情绪失控、认知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后如何恢复耗尽的注意力,以快速恢复耗费的心神。虽然减压理论、注意恢复理论侧重点不同,但均强调环境能够产生疗愈效果。

本文通过探究医院疗愈环境方面的相关研究及著作,尝试将医院疗愈环境定义为改变医院环境固有的机构化特征,构建帮助患者从疲劳、焦虑、抑郁等心理负面状态中,快速消解压力和恢复心理的疗愈环境。

02医院疗愈环境研究背景

国外对医院疗愈环境的研究发展较早,19世纪80年代美国环境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提出减压理论,认为特定的环境要素可以直接阻断人体的压力反应,从而调整生理与心理的失衡状态,使其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开创性地提出将自然景观融入医院环境设计的论点,通过实证和量化的方法,阐述了自然环境在促进患者康复上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证明了医院除了是为患者提供救治场所之外,其建筑本身也能够影响患者自愈。

此后,在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人们认识到长期、慢性的压力会对人体生理和心理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失眠、焦虑、抑郁加重等症状。

有研究表明,患者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失是其在医院环境中感受到较大压力的主因。

一是控制感缺失,因为患者往往会被限制自我控制的权利,不光丧失吃、穿、住、行这些基础自我支配自由,甚至连隐私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设计应该使得患者在医院环境中具有更多的控制权,比如观景、休憩、穿行、食宿等方面的选择自由多样性和体贴的隐私保护,从而减轻患者压力。

二是社会支持匮乏,比如不被他人关心、无个人情感表达对象、缺失社交网络归属感等,医院可以通过提供互动空间、探望空间等来满足患者社交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压力。

三是缺乏运动和锻炼,大量例证可以证明哪怕对于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也有助于舒缓心情、减轻压力,因此设计需要考虑为患者提供活动和锻炼的场地和设施。

四是缺失自然环境积极干预,绿植、水、风、阳光、天空等自然景观都可以成为积极的自然环境干预手段,而这种积极干预往往能够减少患者的忧思,逃离充满压力的环境氛围,降低患者身心压力水平。

因此,目前医院疗愈环境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在保证具备安全的基础外,还需要融合控制感、社会支持、运动和锻炼、积极的自然环境干预四个方面的因素去构建疗愈环境从而减轻患者压力,促进患者在疗愈环境内更快自愈。

03医院疗愈环境设计基本要素

目前,医院疗愈环境设计常用的设计理论为循证设计,这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建立在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设计理论。所谓循证,是指遵循优秀研究成果中的证据,而循证设计则被看作是循证医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延伸,对医疗空间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相当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收益。

美国医疗设计中心曾将循证设计简述为“为获得最好的效果,基于可靠的科学研究对现有的环境做出决策的过程”,“效果”是指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满意度等个人情况通过临床体征、医疗手段、主观感受所调查得出的测量结果和医疗保健质量的指标。

根据大量的国内外医院疗愈环境的循证设计例证,基本的设计关注点都集中在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营造自然氛围、色彩与照明的选配、可靠的建材选择等方面。

3.1 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对医院里最脆弱人群的保护,给予了患者最大的通行自由和行动自由的条件,他们可以自主决定想去的地方,在医院建筑群里穿行,在花园或广场里散步,并独立的选择使用公共服务设施,需要采取例如设置平缓的坡道,取消出入的门槛,减少台阶,提供低矮的台面,设置无障碍厕所与电梯,建设盲道等措施。

同时,人性化设计则是在无障碍设计基础上,在细节处对患者流露的体贴和温柔,例如提供户外遮阴避雨措施,设置户外直饮水,提供标识导引,设置休息区域,布置咨询站点等。

显然,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可以给患者提供安全感,建立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缓解身处医院的焦躁、沮丧、不安的感觉。

3.2 营造自然环境

疗愈环境设计时如能尽可能多的营造自然环境,就能够有效缓解身处其中之人的压力。大量证据表明,相较于城市环境,人们更喜欢身处自然环境,享有充分的自然景观、采光、新鲜空气、安静的环境,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会更好的得到改善,这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与提高满意度上也能间接得到证明。已有实验能够证明,随着上述自然环境的要素比例提高,患者的情绪效价与情绪唤醒水平随之上升,患者情绪维持在积极向兴奋水平。

3.3 色彩与照明的选配

现有研究发现,长时间面对大面积高饱和度的色彩会对患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考虑多色彩的调和,并通过搭配室内环境照度和色温,营造出带有积极、欢愉氛围的室内整体环境,以减轻患者压力。

在室内环境照度和色温的选择上,已有研究表明室内环境照度能够对患者的压力恢复造成重要影响,高照度(250lx以上)会让视觉神经承担更多负担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负面情绪,低照度(50lx-100lx区间)则会显著提升患者焦虑感并降低积极情绪,因此过高或过低的照度均不利于患者压力的消散,室内环境照度选择在100lx-250lx区间较为理想。同时,有证据表明在低色温环境下(2500K-3000K),偏于暖色的光源能够创造相对柔和、舒适的环境氛围,减少患者负面情绪。

3.4 可靠的建材选择

选择建材时,应至少同时满足环保与功能两方面要求,以使患者能够尽可能不会因对环境感到不安而产生焦虑和不信任感。举例如下,材料除满足性能要求外应无刺激气味,触感尽量避免冰冷感和坚硬感,阳角处以圆角衔接,地面应防滑耐污,墙面应耐污防菌易擦洗,有吸音功能等。

04医院疗愈环境设计策略

医院疗愈环境规划设计时,除了满足上述的基本要素外,还应该着眼于具体的项目案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思考疗愈环境设计策略。

4.1 项目规划选址考量

项目选址“依山傍水”俯瞰

注:自此以下图片均拍摄自温州市中心医院

在进行项目的方案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规划与选址,需要将整个项目场地作为医疗环境,并将景观设计纳入方案专篇考虑。尽可能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场址的天然属性,包括全年日照、气候、阳光朝向、风向、自然地势、周边景观等因素,通过借景手法,充分利用水流、绿植、地势等原生面貌,将建筑形象寓于自然景观建立起和合共生的和谐感,使患者在大部分时间应该都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氛围感,享有新鲜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身处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流水潺潺、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中。

项目选址“依山傍水”俯瞰

同时应合理规划交通流线,要保证患者进入场址的初印象能够感受到整体环境具备的自然环境氛围。整个场址内通往自然空间的出入口应清晰易见并方便通往各个医疗功能区域,交通道路应尽可能避开自然空间区域以减少喧嚣,使自然声(水流、鸟鸣、寂静感等)充盈,道路旁应设有明晰的标识导视,住院楼作为场址内的高层建筑应充分沐浴在阳光中,院区各入口应布设绿植充裕自然气味,减少尾气的味道影响。总之,应快速建立起患者对医院疗愈空间的认同感,达到环境能够对自己的健康恢复建立信心的目的。

4.2 室外疗愈花园设计

医院室外康复景观的重点布局是疗愈花园的设计,花园选址应多是患者能够轻易注意到并能轻松到达或经常穿行的部位,同时应该是相对较僻静且没有人工噪声、气味污染的地点,如避开交通疏散口、设备机组、业务区域等,并且避免临近厨房、实验室。疗愈花园以丰富的形态适配不同的室外场景,包括大门花园、庭院花园、屋顶花园、环形花园、中庭花园等多种景观花园形式,以下简述各类型花园的优点。

大门花园经常置景于广场中,营造绿意盎然的氛围感,缓解广场路面坚硬冰冷的刻板印象所带来的视觉压力,形成带有花园形象的绿色空间,美化入院门口。

大门入口景观

大门花园景观

庭院花园是指四周贴临环立建筑群,因建筑与花园边界合围而成庭院。庭院有良好的采光,能够便捷提供遮阴、阻挡风雨的设施,有很强的私密空间氛围,因此能给予患者可靠的安全感和情感交流机会。同时,身处建筑内部的患者,也能够透过窗户看到庭院里的绿意盎然,感受到疗愈空间氛围,并明确了解通往花园的路径。

庭院花园景观

屋顶花园为高建筑密度项目提供了提升绿化率的一个方法,是一种非常私密的花园形式,不同于地面花园,屋顶花园所提供的俯瞰、远眺的开阔视野能使人感到轻松与舒畅。但值得注意的是,屋顶花园应该具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才能够对患者开放,否则,更适合于单独向医护人员开放,作为医护人员休闲放松的独立空间。

屋顶花园景观

环形花园是像绿化带一般将建筑环绕设置绿色植被,适合于狭小的项目场址,通过精致的环形布局,将建筑出入口融于花园景观,可以通过结合健身步道,吸引患者走出建筑锻炼。

环形花园景观

中庭花园有别于一般的室外花园,一般多设于室内天井位置,是患者在室内也能享有的花园景观,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少,适合冥想和观赏,患者即使身处室内也能体验到室外景观的美好。

中庭花园景观

采取开放式公众场所设计理念,除将医院公共区域开放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外,也延伸开放给周边居民,既为城市和市民建设一个公共开放的绿色疗愈空间,也减少了院内患者的孤独感,扩大了患者的社交空间。

同时,对于选址于城市中心的医院,将医院公共区域开放,能够减少医院与城市的边界感,扩大疗愈景观的感受范围,通过打造城市广场、城市阳台、城市花园等场景,提供社交交互空间,人们可以漫步、休憩、观赏、眺望、驻足、交谈、活动、锻炼,弱化患者对亚健康状态的界面感。这些场所甚至可以布局从事园艺种植的盆栽区、举办公益活动的广场花园、健身步道、锻炼设施、休闲座椅等,以公园的氛围感满足社交的心理需求。

社交休闲区

4.4 建筑通透性设计

建筑通透性设计主要是通过提高窗墙比使室内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能够直观接收到室外信息,包括室外景观、自然光线、天气变化、季节转换、时间流逝、新鲜空气等,弱化室内与室外的界面感,有证据显示这会降低患者主观焦虑水平,减缓患者压力。

通透性设计

为保证户外空间的规模大小适宜,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和开放空间的宽度和高宽比建议维持在1∶3和1∶2之间,在满足日照与节能设计的规范基础上,通过设置大面通透的窗户、阳台、露台等形式,并通过调整窗户形态、控制窗台高度、调整座椅布局、避免建筑与树木遮挡观景视野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开阔视野。

开阔的视野景观

同时,这些设计的窗户应该尽量能够打开(限制开启角度保证安全),使能够自主控制享受呼吸新鲜空气和倾听室外声音的权利,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做窗景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庭院花园的私密性,通过布景做隐蔽性设计,避免室内患者能够直接俯瞰花园全景,而使患者在使用庭院花园时会担心窥探的目光。

4.5 人性化设计

在医院室外疗愈花园范围内增加人性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吸引患者走出室内,去放松身心和缓解压力。

增加花园的入口数量,衔接通往不同功能区域方向,既方便各类人员通行,又能够增加患者散步的圈数(患者对离开的时机把握更有控制感)。

疗愈花园有长时间的日照采光,因此设置一些固定式及移动式的遮阴挡雨设施和可供休憩的长椅、短椅组合,如遮阳伞、遮阳棚、天幕、凉亭,无疑能够增加患者一天中到访和停留的频率和时间。

通透的连廊设计

雨棚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椅子材料应设置靠背和扶手,并尽量避免使用在冬夏季节过冷或过热的材料,因此不建议采用金属材料(除冷热因素外,还容易反光使人目眩),室外木材较为常用且与生态的融合感更强。

水景、座椅、遮阳伞

另外,如果绿植选型设有可供采摘的花木或场地设计有野餐的用途(大面平坦的草坪或者露台),还可以设置室外直饮水和洗手点位。花园内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导引和夜景照明,使患者易于辨认方位,没有寻路辨迹的压力,减少不安和困惑。

无障碍通道

花园主路应该平坦且足够宽,不宜设有斜坡,地面铺设连续设置防止拐杖、轮椅被卡入,选材应不反光且防滑,并要减少地面上阴影和光亮的极端反差,因为这种反差可能会产生视错觉而造成跌倒,建议在主路上标示距离标记,使患者能够判断每天的通行距离或者测算目标距离。

4.6 室内疗愈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作为医院医疗功能开展的主要区域,患者在这个整体偏封闭的空间中需要面对疾病、疼痛、衰老、创伤等事项,容易对室内环境产生恐惧、不安、沮丧、焦虑等负面情感,通过以下建议,能够弱化医疗机构化氛围,减轻患者压力。

去机构化设计一方面界面装饰方面尽量选用带有积极意向的主题,避免患者从消极角度理解而增加压力感,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壁画、临时彩绘、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景观小品、智能交互互动装置等,丰富室内装饰环境,同时注意避免选用单调的大面高饱和度色彩,并佐以低色温环境与暖色光源,营造出富有层次感、舒适感的室内疗愈空间,弱化患者对医院冰冷、严肃、单调的刻板印象。

家居化布置

另一方面通过宜居性设计,在装饰中采取适老化、无障碍的细节设计,营造家庭护理的亲密氛围,例如局部采用家居式装修增进亲切感,减少外部视线干扰以弱化被注视感,允许病房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布置提高满意度等。

引入自然要素。自然景观、采光、新鲜空气、安静的环境是室内疗愈环境的自然要素,通过合理设计增强自然要素的存在感,强化环境对患者的压力恢复效果。

自然景观可以作为调节室内环境氛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中庭花园、屋顶花园以及绿植综合布景的方式,在建筑室内设置,弱化室内外的交界感。

室内花园在选取植物植栽时,不要单调地选用终年常绿的植物种类,更建议搭配选取能随季节性逐时变化的植栽群落植物,并伴有淡雅香型的种类为佳。

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新鲜空气)因素相较于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更能给予人积极的情绪引导,这种情绪价值引导不仅适用于患者,也非常适用于常年在此工作的医护人员,这是因为日光环境可以对人的应激机制、生理节律等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有证据表明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季节性情绪失调、软骨病,减少镇痛药剂量,提高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病人活动专用的病房外廊设计

因此不应过于追求业务功能用房的布局而选择以人工机械手段替代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量确保室内路线直观通透。常规设计会通过调整建筑朝向、形态,提高窗墙比,设置天窗或天井,建设大面的露台景观或者玻璃落地窗景等手段达到使身处室内的人尽可能地直接享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安静的环境需要通过缓解室内高声压级噪声来营造,从而配合上述视觉景观,通过视听交互作用,对患者压力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常规设计会通过提高窗墙比和建筑层高,使用吸音建筑材料,人流分流设计,配设音乐背景音等手段达到降噪或掩盖的效果。

4.7 建立人文装饰氛围

疗愈环境除了尽量贴合自然环境外,还应当具备积极联想导向的艺术感和温馨体贴的人文关怀感。建筑整体设计理念传达出来的艺术美学应该要能够接地气,每个项目的营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客观地融入当地环境与文化,营造融情于景的意境。

因此人文性首先应贯穿于建筑的顶层设计,建筑的立面造型应该以和合共生理念思考,不要过于凸显建筑个性与特色,应该使当地的患者有亲切感。建筑室内外可以装饰雕塑、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展,但应该挑选赋予人积极联想意味的作品,避免作品过于抽象及晦涩难懂,使人苦于理解或有消极解读。

同时,建筑室内外如有充足空间,可以考虑设置音乐曲艺的舞台和设施,并开放给人们进行才艺展示和社交活动。在装饰细节处同样可以在路边随意可见的地方流露人文装饰氛围,例如手绘石头、小景涂鸦、祈福风铃、愿望墙等布景。

4.8 特殊病人细节考虑

在应对不同患者群体时,疗愈环境设计应在细节处显露针对性的侧重点,以老年病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这三类专科医院进行举例。

老年病医院的疗愈环境设计需要考虑到老年人行动能力降低和其身体的脆弱性,应注重通行和行动无障碍化设计以及安全性保障措施。

一方面,应通过选择防滑、防眩光等不易造成跌倒的材料品类,增加扶手、靠背长椅等辅助设施,缩短治疗通行路径,减少台阶或高差地势;设计轻便开启的大门,采购减少弯腰次数的定制设施等等措施,以方便老人行动,并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应当在减少孤独感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计室内花园和社交空间以方便老人轻松进入和交谈,提供场地和设施以便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等。

肿瘤医院的疗愈环境设计同老年病医院有相近之处,需要考虑到癌症患者行动能力降低和其身体免疫能力的脆弱,设计时需要添加癌症患者喜好的元素,如绿植、自然声、座椅、安静的环境和独处的空间,并避免过度使用鲜花和香味(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对气味比较敏感,浓郁的气味容易引起恶心)。同时,设计可以考虑设计室内康复空间,提供康复锻炼和室内景观,提高癌症患者的身体机能并避免室外环境对低免疫功能患者的伤害。

儿童医院的疗愈环境设计应采用“可视性”“趣味性”和“分散性”设计,通过儿童视角,可以在建筑室内外各处直观地发现可以跑、可以躺、可以坐、可以抚摸、可以移动、可以揉捏等具备趣味的物件或构造物,同时还应该具备安全性,例如没有尖锐的棱角、不易滋生细菌的材质、没有绊脚易跌倒的台阶,柔软的触感等,并应该儿童玩乐场景中向大人提供一个可以休息的空间,且该空间应具观察全景的视野。

05疗愈空间设计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康复医疗需求日益旺盛。医院疗愈环境既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又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医院疗愈环境作为康复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发展研究方向也是国内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疗愈环境设计的重点偏向于室外康复式景观设计,尤以治愈系医疗花园为主,而没有系统性探索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压力和治愈效果的室内环境因素,以及通过定量的方式测定如何通过优化室内环境减轻对患者心理压力,现有的室内疗愈环境设计建议更多的来自于实际案例的定性经验总结而不是通过实验对照分析得出的定量数据建议。

因此,作为医院基建从业者,通过现有庞大的医院案例和人口基数,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实证研究与循证设计相结合,出具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医院疗愈空间设计指引,促进康复医疗更快、更好的发展,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来源:今日招标公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