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旁店铺里传来带有乡音的吆喝,空气中弥散着麻辣鲜香的美食香味,大学生们捧着咖啡悠闲而过,拉家常的嬢嬢提起一捧挂着露水的鲜果。
烟火气十足的正因社区
傍晚时分,走进新都街道正因社区,烟火气扑面而来。
两旁店铺里传来带有乡音的吆喝,空气中弥散着麻辣鲜香的美食香味,大学生们捧着咖啡悠闲而过,拉家常的嬢嬢提起一捧挂着露水的鲜果。
老板陈献培的菜刀在砧板上快速起落,鲜红的二荆条辣椒被剁成细碎的末子,与蒜末、姜末混合,散发出辛辣的香气。
这是“小厨娘湘菜馆”每天雷打不动的开场——为招牌菜剁椒鱼头准备配料。
从重庆来正因社区创业近二十年,陈献培早已把新都当故乡,二十年中,正因社区也换了模样。
来正因社区创业近二十年,陈献培早已把异乡当故乡(右一)
味道生根:安家也安放梦想
出生于重庆万州一个小村庄的陈献培,从小爱挤在灶台边,看大厨如何用一把铁勺调出让人唇齿留香的滋味。
从打杂做起,在油盐酱醋中摸爬滚打,2008年,听朋友说“新都正因社区人气旺,是个创业好地方”,他带着全部积蓄6万元来到这里。
“客流稳定,生意不愁!”看准机会,陈献培在正因社区盘下一间60平米的店面,挂上了“小厨娘湘菜馆”的招牌,开启了自己在新都的创业之路。
“小厨娘湘菜馆”的蜕变是正因社区发展改造的缩影
“正因社区的人气,是因西南石油大学的建设而来。”正因社区党委书记魏永翠告诉小新。
这里是统规自建房安置小区,但有着独到的天然优势,身处“高校经济圈”——毗邻西南石油大学,紧靠地铁3号线,业态丰富、人流密集。
正因社区属于典型的“高校经济”推动发展社区
这里5条主街、64条背街和60余条小巷交织成网,2000多家商铺中仅餐馆就有300余家,民宿房源更是超过8100间。在仅0.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消费潜力巨大。
凭借分量足、价格实惠、口味地道,陈献培的小店很快站稳脚跟。
开业第一年,净赚15万元,他果断在附近买下一套房,把重庆老家的父母和妻儿接来,真正在这片热土扎下了根。
正因社区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
城中村的改造与蜕变
奔波劳碌的居民、在外漂泊的游子、久别重逢的归客、素未谋面的旅人,正因社区似乎拥有让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感到安心的魔力。
逛吃逛吃,一个悠闲的下午就过去了
但因为是自建房,前期缺少规划,管理也一时跟不上,正因社区一度成为“问题社区”,是远近闻名的“城中村”。
“社区跟学校比较近,师生经常来这里逛街就餐,但社区环境不好。”西南石油大学一名老师回忆。
污水乱倒、车辆乱停......针对“脏乱差”的环境,2017年底,正因社区启动城市更新改造:对社区内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补欠账”,对生活环境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正因社区党委书记魏永翠(右一)走访了解陈献培的店铺经营情况
整治中,魏永翠时常带着笔记本走街串巷,记录居民诉求,协调解决交通秩序、市容管理等难题。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白手起家的陈献培。
改造持续了三年。期间,陈献培的店铺因外围施工客流锐减,但他仍十分支持社区工作。”短期阵痛换来长远发展,值得!”他常这样鼓励自己和周边商户。
提升改造后的正因社区
改造后的正因社区焕然一新:拓宽的街道、翻新的外立面、畅通的消防通道,让这个曾经的"城中村"彻底改头换面。
让商家欣慰的是,随着环境提升和政府规范管理——特别是食品安全等标准的严格执行,社区商业品质提高,居民消费信心明显增强。
奶茶店门口排起长队,烧烤摊前闻着孜然香气,二楼的书店亮着温暖的灯光,隔壁饰品店的橱窗里摆着时下最火的潮流单品。
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傍晚时分,林荫路下人群鱼贯而入
“现在客人吃得放心,我们做得也安心。”陈献培说。
这场蜕变,记录着无数家商铺的成长,也承载着新都城市治理的历史记忆,更成为很多游客了解这座城市的入口。
烟火中的小小幸福
2022年,悉尼设计奖(Sydney Design Awards)获奖名单公布,“成都市新都正因社区更新城市设计”获得城市设计类唯一国际金奖。
今年3月,成都市特色商业街协会发布"2024年度最具夜间烟火味街区TOP10"榜单,正因特色商业街区成功入选,与青羊区天府今站、成华区建设路等成都知名商业街区共同跻身十强。
正因街区跻身"2024年度最具夜间烟火味街区TOP10"
在这里,时间是流动的,也是静止的,二十年里,顾客涌进一批又一批,但喧闹与生机一直在。
陈献培说,从重庆来到新都近二十年,正因社区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另一个故乡。这里的烟火气,这里的街坊情,是心灵温暖的归处。
最后一桌客人离去。陈献培端出一条刚出锅的鱼,辣椒鲜红,热油滋滋作响。家人围坐,吹着巷子里的风,边吃饭,边唠家常。
川流不息的灯火里,历史的味道,地域的风味,时代的潮流,都在此处碰撞融合。
正因这方小小的天地,万户千家,味道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
万户千家,味道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
一键导航正因社区
来源:新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