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浩新教授的团队确定了一种非传统的溶酶体氢离子泄漏路径——SLC7A11,并探讨了它如何影响溶酶体和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4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上发布了两项重要科研成果。
徐浩新教授的团队确定了一种非传统的溶酶体氢离子泄漏路径——SLC7A11,并探讨了它如何影响溶酶体和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该研究题为“SLC7A11 is an unconventional H+ transporter in lysosomes”。
徐教授与研究员胡美钦共同担任通讯作者,而博士生周南、陈静芝以及胡美钦则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这项研究。
另一项由胡海岚教授主导的研究揭示了在压力应激状态下,外侧缰核和蓝斑核之间的循环交互,以及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顺序激活过程,这些机制对于抑郁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论文标题为“Neuron-astrocyte Coupling in Lateral Habenula Medi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胡海岚是通讯作者,辛倩倩和王俊盈则是共同第一作者。
据浙大介绍,医学院注重原创性和战略性的科研工作,鼓励跨学科合作,力求将临床需求转化为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
尤其是在复发性肝癌、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帕金森病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大脑情绪调控机制方面,浙大医学院于2025年3月至4月期间,在顶级期刊如《细胞》、《自然》和《柳叶刀》上发表了6项重大发现,体现了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