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6日,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期间,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赋能科学教育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国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郝奎刚、天津市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郑翅)4月26日,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期间,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赋能科学教育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国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郝奎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乔盛等出席研讨会。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夏国明在致辞中回顾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历史,并肯定了实验教学对于赋能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播种,优化创新实验就是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求真求实的种子。”郝奎刚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灵魂。破解实验教学难题,一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实验;二要以数字化重构实验场景,拥抱数字化时代;三要以产、教、研融合聚焦育人合力,鼓励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中小学共同构建大科学教育的生态圈。
活动现场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文军围绕《新课标下生物实验资源开发与课程融合》展开探讨,结合“课程驱动”理念,详细阐述如何精准解读新课标要求,并将其巧妙融入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开发贴合课程的实验资源,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提升实践技能。
天津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盛祥平以学校实践为例,深入剖析如何提升实验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规划与精准配置仪器设备,推动课程内容与实验资源的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主任唐耀辉聚焦《中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开发》,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入手,结合“智能化、模块化、生态化”的实验室建设方向,分享搭建创新实验室硬件架构的方法,并围绕硬件资源构建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实现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协同共进。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勇男以“学科融合”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如何借助实验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展现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魅力与无限可能。
随后,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二中学一级教师张雯佳,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城市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教育装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杏林,中教启星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王秋平等分别作精彩发言。
本次研讨会通过专家引领、经验分享和跨区域跨学科交流,提升各方对实验教学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探讨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并搭建起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学校及教育装备企业合作交流的优质平台。
作者:郑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