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日于贵州毕节举行的“党建引领 牵手共建”助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沙县、威宁自治县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培育赋能行动(以下简称“牵手行动”)总结交流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自2018年启动帮扶以来,番禺区慈善会累计投入2410.18万元,在贵州省毕节市实施204
在近日于贵州毕节举行的“党建引领 牵手共建”助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沙县、威宁自治县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培育赋能行动(以下简称“牵手行动”)总结交流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自2018年启动帮扶以来,番禺区慈善会累计投入2410.18万元,在贵州省毕节市实施204个帮扶项目,惠及毕节市赫章县、金沙县、威宁自治县(以下简称“毕节三县”)数十万群众。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正在乌蒙山区结出累累硕果。
“牵手行动”总结交流会现场
精准对接 从需求出发的帮扶之路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2018年3月,在番禺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番禺区慈善会启动首个资助毕节市帮扶项目,拉开了“6·30”助力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的序幕。
“我们始终坚持‘毕节所需、番禺所能’的原则。”番禺区慈善会负责人介绍,随着民政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推进,穗毕两地沟通交流的不断加强,番禺区民政局了解到毕节在推动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多年来,在番禺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番禺区慈善会针对毕节三县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与帮扶组团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实施了系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援助、物资支持、医疗援助等多领域、多样化的乡村振兴项目。截至今年2月25日,番禺区慈善会资助毕节市的项目累计达到204个,资助总额高达2410.18万元。这些资金和项目的投入,让毕节的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公益服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番禺区组织项目团队核心骨干到毕节市实地调研
多元赋能 重点培育社会组织
2024年,番禺区慈善会创新推出“牵手行动”,将帮扶重点转向社会组织培育,将东部的资源优势与西部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携手探索独具特色的“社会组织赋能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之路。
“我们不仅‘输血’,更要帮助当地‘造血’。”番禺区慈善会项目负责人介绍,在番禺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番禺区慈善会立足“毕节所需、番禺所能”,通过项目购买方式委托番禺区社联会开展“牵手行动”,与毕节三县建立常态化协作沟通机制。番禺区民政局、番禺区慈善会指导番禺区社联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及行业专委会作用,实施全方位赋能计划。“社会组织大讲堂”邀请番禺区品牌社会组织负责人、优秀社会工作者授课,在毕节三县分别开展10个课题的专题培训,涵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组织政策法规等四大方面内容,让社会组织负责人满载而归。
通过在番禺组织跟班学习、毕节实地调研、系列讲堂、小组共学、“一对一”督导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牵手行动”促进了两地社会组织之间的经验共享和能力提升,让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在乌蒙山区落地生根。据悉,通过线上线下全年“陪伴”,毕节三县社会组织从数量上增长,从质量上提升,特别是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数已突破2000个,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牵手行动”交流会议
开展系列讲堂传授先进理念和经验
威宁县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蜕变是最好的例证。这个2021年成立的初创型社工机构,深深受益于“牵手行动”。“番禺的专家手把手教我们做项目设计,这种帮扶让我们受益匪浅。”该中心负责人说道。通过与番禺区社会组织的结对帮扶,目前,该机构不仅获得了专业督导和资源支持,更在项目设计、品牌打造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赫章县一线基层工作者也感慨道:“以前我们只能看着别人发展,现在通过学习后,也敢于大胆尝试新领域的新项目,今年我们的社会组织正在承接省社会工作部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示范点建设项目。”
硕果盈枝 共绘振兴新图景
如今,毕节三县社会组织从“破土萌芽”走向“茁壮成长”,基层工作者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多元服务”,影响群众从“被动受益”变为“主动参与”。目前已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和“一老一小”志愿服务活动10000余场次。行业协会商会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数22个,达成意向金额10.41亿余元。46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公约。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在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帮扶项目、协助科学决策等方面主动作为,投入资金约为3.1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0多万人次;投入助力乡村振兴资金2.02亿余元,参与志愿者1万余人次,惠及100余万人次,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威宁自治县的实践更具代表性。通过“牵手行动”,当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得到优化,志愿服务队伍从9家发展到37家,专业社工师数量增长近3倍。威宁自治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学习提升工作本领,补齐了能力和素质的短板,希望“牵手行动”能持续下去,带动毕节三县实现成果转化,助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 守护乌蒙山区儿童成长
乌蒙山区的红色血脉孕育着未来希望。针对革命老区儿童成长需求,番禺区慈善会构建“教育帮扶+成长关爱”双轨模式,为山区孩子铺就全面发展的成长之路。“同一蓝天 共同幸福”品牌项目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组织贵州毕节、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300余名儿童赴番禺开展研学活动。项目精心设计了“红色传承+科技创新+文化体验”三大特色板块:在海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在科技企业感受前沿创新成果;在特色校园体验多元文化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不仅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同时,还积极联动社会资源,开展与老区困难学生的结对资助活动,拓展助学内容,延伸助学链条,创新助学方式,近年来,累计结对资助帮扶毕节三县困难学生10余名,提供帮扶资金超5万元。
在教育赋能方面,番禺区慈善会设立专项教育帮扶资金,构建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选派番禺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开展教育培训交流;另一方面接收威宁骨干教师来番禺跟岗学习。通过教学研讨、管理经验分享等深度互动,有效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种“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既注重短期关爱,又着眼长远发展,为乌蒙山区儿童成长注入了持久动能,彰显了番禺慈善帮扶的温度与深度。
展望未来 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经过七年的持续努力,番禺区慈善会对贵州毕节的帮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产业方面,番禺区的援助资金用于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如种植、养殖等),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教育方面,番禺区慈善会资助的教育援助项目为毕节市的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帮助众多学生改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当地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
“党建引领下的东西部协作,不仅是资源的流动,更是理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毕节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番禺、毕节两地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巩固协作成果,激发社会活力,促使乡村振兴的“同心圆”越绘越大,让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番禺区慈善会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创新帮扶方式,拓展帮扶领域,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共赢,为广州市东西部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贡献番禺慈善力量。
文:番禺融媒记者 陈晓
图:番禺区慈善会提供
来源:番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