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顺治是个另类传奇的皇帝,除了他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痴情。还有就是他的退位和死亡真相?摘要:多尔衮掌权时代,大清的六大弊政,如果顺着这老小子的道路走下去,那很明显,大清就是另一个大元,幸运的是,小小的顺治皇帝一点儿也不像他那个假「皇父」,他这时候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满清要是想在中原站稳脚步,满汉融合是最重要的一步。
小时候看的很多电视剧里所讲述的情节都是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伤心欲绝出家做了和尚与皇家切割了,在活着的时候退位相当于太上皇了吧?最后应该也是自然死亡。
(还记得一个孝庄带已继承王位的康熙站在寺庙外偷瞄顺治的桥段)
长大后又听人提起顺治因病逝世,正常退位。so想请教各位才识渊博的知乎er,顺治到底是如何退位的,是否传说中的太上皇?以及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太上皇吗?
先说一说顺治这个皇帝。顺治皇帝除了大家熟悉的八卦之外,他对清朝政权的稳固和延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多尔衮掌权时代,大清的六大弊政,如果顺着这老小子的道路走下去,那很明显,大清就是另一个大元,幸运的是,小小的顺治皇帝一点儿也不像他那个假「皇父」,他这时候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满清要是想在中原站稳脚步,满汉融合是最重要的一步。
于是,他在 1653 年下诏说:「朕自亲政以来,但见满臣奏事。大小臣工,皆朕腹心。嗣凡章疏,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也就是我们的大清可不是满族人的清朝,是天下的清朝,可是我只看见满洲人给我写信,你们在朝廷里垄断了话语权,对于这件事,我很不满意啊,以后汉族人的奏章也要摆在我的书桌上。
同时,他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在国家制度上,顺治和别人的看法也有不同,他有一次问下面的大臣,说你们都说说,古代的皇帝们,谁干得最好?他这里问的古代皇帝,很明显指的主要是汉族皇帝,因为他们东北银以前虽然也有当皇帝的,比如说北魏,但毕竟很少,而且也不是全国政权,那皇帝当得都比较惭愧。
下面有的大臣说是唐太宗,有的说汉武帝,《清史稿》上记载,顺治的回答是「不然,明太祖立法可垂永久,历代之君皆不及也。」也就是他推崇的是朱元璋,原因就在于朱大皇帝打下了立法的基础,那才是一个朝代长治久安的保证。
不仅仅是朱重八,就连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也是他崇拜的对象,据说顺治每次看到崇祯的书稿就哭,看到画像也哭,甚至也跑到朱由检的坟头上哭了一鼻子,差点搞成一个梁山伯和祝英台第二。
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朝廷的政策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汉化,明朝化,中原化,我们说这样的转变其实对于清朝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来到了汉族人的中原,必须用汉族人的农耕文明来治理国家,这个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
不过这里也必须强调一句,汉化是汉化了,但从心里来说,那自然还是满族人之间更亲切。比如说顺治那时候大臣上朝的时候,满族官员自称「奴才」,而汉族人只能称「臣如何如何」,为啥?
因为奴才这个词在满族人心里,是自家人,是要爱护的,可是臣那就是臣服者,是外人,随时可以抛弃的,这种称呼上的问题一直到乾隆时期才规范下来,这个到时候我们再说;再比如,顺治规定当时的六部,每一部都设两名尚书,规定了满汉各一名,但满人尚书的地位就是比汉人尚书高一些,这也是事实。
言归正传,公元 1660 年 9 月,顺治的后宫死了一个女人董鄂妃。咋一听名字,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汉族大丫头,姓董,封号是鄂妃,实际上,这完全是错误的,董鄂是人家的姓,满洲八大姓之一,这女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女真人,而不是汉人,当时的全称应该是董鄂皇贵妃,《清史稿》记载,「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既然是「宠冠后宫」,那这个大丫头的死让多愁善感的顺治帝伤心欲绝就不奇怪了,福临亲自撰写了这位享年只有 22 岁女子的生平,还让大学士金之俊为董鄂妃写了一个《别传》,停止办公五天以示哀悼,仅比那个叔王济尔哈朗少了两天。
我们说这些还都没啥,但真正表现出顺治对董鄂妃爱之深的,还是随后的三件事。
第一个是追认董鄂妃为「孝献皇后」,你要知道,这时候他的大老婆,正牌皇后可还活着,一个妃子死了却得到了皇后的谥号,你让那个还喘气的大老婆咋想?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完全违反了汉族的礼制。
第二件事是用蓝笔批答奏章达四个多月,按照中国的古代制度,皇帝或者皇太后死了,在一段时间不用红色的笔批奏章,改用蓝色的,以示哀悼,但这事儿只能局限于上述的两个人,一个是老皇帝,大多数时候是爹,一个是皇太后,那就是娘了,其他的,就连皇后死了都不行。
顺治不仅追认一个妃子为皇后,还按照死了老娘的标准来纪念董鄂妃,你又让他那个还活着的老娘孝庄太后咋想?
最后一个就是他寻死觅活地想自杀,《汤若望传》这本书里记载,「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死不了之后,这哥们又想出家,最后也被劝住了,一个皇帝,还是一个很有水平,很有眼光和能力的皇帝,居然想为情自杀和出家,这个董鄂妃到底是如何地勾魂夺魄,娇媚喜人,确实很令人遐想。
也许是老天爷看他实在是太伤心了,觉得不能拆散了这对苦命的鸳鸯,五个月后,1661 年 2 月,顺治皇帝染上了天花。
就在我写这个史话的时候,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肆虐,大家是谈「毒」色变,但如果我们回过头看看我们人类的历史,你就会发现,也许在全球化的模式之下,这个新冠病毒的影响很大,可是和历史上很多曾经的瘟疫比,它已经算是温和的了。
在这些瘟疫里面,天花就是最古老,传播范围最广,收割人头最多的那个。如果我们相信印度的一些「历史书」,那么,3000 多年前,印度就应该流行过天花病毒,造成了大瘟疫。从那时候起,这玩意在全球就经常出现,每一次,都带走不少人头,致死率是 30%。
来源:史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