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这里的房价约为3万元,而到2021年互联网行业巅峰时期,房价最高涨到了7万。那时,阿里员工一边享受着股票带来的财富增值,一边见证着房产的巨大溢价,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如今房价又回落到3.5万,从最高点近乎腰斩,这一涨一跌的背后,是互联网行
最近,网络上频繁出现有关金融、互联网、地产等行业薪酬及人员编制变化的消息。这些行业曾是人们眼中的高薪领域,即便如今薪酬有所调整,依旧备受关注。
互联网行业的兴衰起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房价走势上得到了生动体现。阿里作为互联网巨头,其员工的收入与购房行为曾推动未来科技城房价一路飙升。
2019年,这里的房价约为3万元,而到2021年互联网行业巅峰时期,房价最高涨到了7万。那时,阿里员工一边享受着股票带来的财富增值,一边见证着房产的巨大溢价,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如今房价又回落到3.5万,从最高点近乎腰斩,这一涨一跌的背后,是互联网行业从繁荣走向调整的缩影。
与此同时,阿里也传出部分部门裁员10%的消息,这在集团历史上并不多见。曾经的互联网大厂,如今也在面临人员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发展速度的放缓,让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金融行业同样未能置身事外,曾经稳定且高薪的投行领域也出现了降薪潮。头部券商中信、中金等纷纷传出降薪的消息,令人惊讶的是,此次降的并非随经济周期波动的奖金,而是底薪,降幅达到了5000元。尽管不同部门对于降薪的反馈不一,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只是试点,后续或逐步推广至整个集团乃至行业。
有消息称,此次降薪是为了响应共同富裕的要求,压一压行业的薪酬泡沫。
毕竟,在经济周期下行时,券商作为央国企,其员工的高薪与监管机构人员的薪资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位在大型金融公司工作十几年的高级员工,去年的年终奖至今未发,这也反映出行业面临的困境。对于刚毕业进入金融行业的新人来说,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级市场的从业者首当其冲感受到了行业的寒意。创业项目减少,能实现IPO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曾经的模式创新浪潮退去,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做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的人员面临无项目可投的尴尬局面,投出去的项目也大多成为“坑”;负责IPO业务的员工则只能听着前辈讲述当年做一个项目就能在北京买两套房的辉煌历史,而自己却无项目可做。
中美关系的变化也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元基金由于资金多来自国外,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外资对大中华区的投资配置系统性下调,许多美元基金的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即便想转向人民币基金,也面临薪资下降、工作风格差异等许多问题。
二级市场的困境则主要源于监管压力。公募基金行业中,刚毕业两年的新人在头部公募基金就能拿到80万的高薪,但近年来基金业绩普遍不佳,净值大多在0.6-0.8之间,即便如此,基金公司仍能通过收取管理费赚取巨额利润,给员工发放高工资。为了规范行业,后续或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将公募基金管理费限制在1%以内,这将导致整个行业面临30%-50%的薪资调整压力。
券商研究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公募、私募等客户交易的佣金,监管层计划将交易佣金从万分之八砍到万分之四,这也使得券商研究所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从业者开始寻求其他出路,有的希望通过个人炒股实现财富自由,有的则可能陷入内幕交易、老鼠仓等灰色地带,而像任泽平这样的顶流人物转型直播带货,虽然引发关注,但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却难以复制。
房地产行业的衰落更是令人唏嘘。
从数据来看,2021年底到2022年底,众多地产公司员工总数大幅减少。
金科股份裁员率高达70%多,2021年还有24000多名员工,到2022年底仅剩6000多名。
在行业繁荣时期,某头部民营企业曾一年给员工涨三次薪水,员工们充满干劲,加班加点工作;然而从2019年开始,公司冻结薪资,四年间多数员工工资未涨,工作热情也随之消散。如今,员工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内卷,因为卷也没有加薪和升职的机会,但又不敢完全躺平,生怕被裁员,处于一种既想放松又不得不保持工作强度的拧巴状态。
跳槽也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从项目经理跳槽出去,可能只能成为工程师,甚至面临失业。还有部分女员工选择在行业低谷期怀孕生子,这与以往行业鼎盛时期女员工临产前还坚持工作、应酬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刻反映出行业的兴衰对从业者生活和工作态度的巨大影响。
曾经火爆的教培行业在政策的冲击下,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许多教培老师失去了原本体面的工作,部分人转入地下进行私教工作,虽然收入可观,能达到平均工资的10倍,但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被举报检举,将面临严重后果,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
还有一些人尝试转型,有的转向新兴的Web3领域,但随着AIGC的兴起,生意受到冲击;有的投身知识付费行业,然而知识付费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利润大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难以分一杯羹,更多的人则不得不转行从事销售等其他工作。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曾经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一些二线城市,公务员的待遇甚至与互联网大厂不相上下。
然而,近年来也经历了薪资调整,那些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公务员的福利和奖金被大幅削减,降幅达到30%左右。在体制内,一个小科员想要晋升的难度越来越大,获取现金利益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这也反映出国家对体制内管理的日益严格和规范。
尽管如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仍然是许多毕业生的首选,尤其是在就业环境不稳定的当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也导致该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与这些传统高薪行业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服务业的薪资却在上涨,服务员、月嫂等岗位需求旺盛,工资不断提高,且一工难求。然而,同样是服务业的空姐,由于航空公司效益不佳,工资与飞行班次挂钩,收入大幅减少。
这也表明,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行业的兴衰取决于多种因素,供需关系的变化对行业薪酬有着重要影响。
回顾过去,许多行业的高薪酬都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早期,空姐工资高是因为当时其他更好的职业不为大众熟知;外企兴起时,会英语的人才稀缺,且外企具有品牌红利,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员工薪资也相对较高;加入WTO后,贸易公司迎来发展机遇,从事贸易的人才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金融行业的辉煌则得益于企业发展对资金和IPO的需求。
这些行业的高薪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红利逐渐消失,行业开始面临调整。
除了行业红利,地域红利也对薪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薪资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在这些城市工作的人,其薪资中很大一部分是地域带来的溢价,包括高昂的房租和生活成本。然而,随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种地域红利也在逐渐缩减,许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实际到手工资并不比在老家工作的人高多少。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下,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70后如今大多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要么成为企业高管,要么在失业后选择送外卖、开滴滴,或者自己创业。
曾经被视为“退路”的开滴滴、送外卖,如今也因大量人员涌入而竞争激烈,收入大幅下降。一位北京的滴滴司机租完车扣除各项费用后,每月到手只有四五千,这与以往月入过万的神话形成了巨大反差。对于70后来说,如果在40岁时未能进入管理层,很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面临职业转型的困境。
80后作为当下网络语境中最“惨”的一代,正面临着35岁的职业危机。他们中有的人曾享受到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的红利,但如果在行业下行时踩中“坑”,如加杠杆购买资产,如今可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杭州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员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在行业繁荣时加杠杆买房,如今随着行业调整和房价下跌,不得不背负巨额房贷,甚至面临断供的风险。
对于80后来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只能先“苟着”,努力维持现状,避免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90后则见证了希望的逐渐破碎。他们出生在经济腾飞的时代,经历了奥运、世博等象征国家崛起的重大事件,青年时期又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当他们步入职场,准备大展拳脚时,却发现许多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异常激烈,曾经的希望逐渐破灭。
但90后也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积极寻找零成本起家的副业,如在自媒体平台写作、在知乎写小说、做直播运营、做猎头、成为行业KOL等。通过发展副业,他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在主业遇到困境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元化。
00后则面临着“地狱开局”。
他们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时代,整体学识水平较高,竞争也更加激烈。一份普通的运营岗位,都能收到来自名校毕业生的简历,就业压力巨大。然而,00后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他们在父母的支持下,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对人生价值有着多元化的追求。
他们不再将赚钱和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更愿意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即使选择“躺平”,也是一种与自己和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
在他们看来,人生的体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价值,就是一种成功。
面对行业的变革与时代的挑战,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首先要“锁住下限”,避免加杠杆、乱投资、乱跨行,防止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其次要“积蓄能量”,利用行业调整期,扎实基本功,补足自身短板,为下一次机会做好准备;最后要“保持希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而90后和00后则更倾向于寻找新的机会,发展副业,在顺应时代变化的同时,追求内心的热爱和价值。他们学会与生活和解,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从困难中汲取经验,努力在变革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行业的薪酬与编制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转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需要不断适应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经济##财经##裁员##薪水##还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是多少钱嘛#
来源:小志一直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