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就从和田玉油润度的根源开始剖析,和同好们一起逐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直击子料油润度的根源,并入手真正的高油、高密和田子玉。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资深的爱好者肯定是不会将注意力,停留在和田玉漂亮的外观上,他们往往更痴迷于子玉的温润感。
但在实际的挑选购买过程中,卖家可能会通过各种“外科手段”,来提升其表面的油润效果,令大家造成误判。
今天,我们就从和田玉油润度的根源开始剖析,和同好们一起逐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直击子料油润度的根源,并入手真正的高油、高密和田子玉。
首先,我们所感受到的油润度,是由视觉与触觉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如脂似蜡的内部半透明质地,以及体表覆盖的柔和油脂光泽,几乎与凝固的动物油脂一般无二。
其二,是优质和田玉与手接触时,会产生一种润泽,且具有适度阻尼,既不粗糙生涩,又不过度光滑的手感。把玩时间稍久,仿佛就真的产生了润滑油一样。
这种综合性的油润感,一则取决于和田玉透闪石与阳起石为主体的矿物成份。一则来自于少数优质玉石,微观上的细密纤维交织状结构。
加之后期的抛光、盘磨等人为改造因素,才会给我们带来温润滑腻的感受。在此还要介绍一下,与油润背道而驰的两种和田玉类型。
其一是以青海料为代表的水嫩型。由于其石英成份含量偏高,且多见微粒状结构,所以透明度显著高于新疆和田玉的平均水平,且入手也会有一种,近似于触摸玻璃的阻滞感。
其二是罗甸玉、唐河玉,以及高度僵石化的所谓沁料、鸡骨白类玉石。它们由于成份早已高度的腐朽钙化,所以透明度会普遍大幅下降,手感也会随之变得粗糙。
但到了现实生活之中,精明的主播们,大都会采用高水平的抛光技法,来强行压制住青海料表面的玻璃光泽,并给其罩上一层朦胧的“雾气”,以拉低其透明度,让我们看起来更油润。
直播间又会使用煮油炖蜡,表面涂抹等手段,向本已疏松干燥的罗甸玉、唐河料、沁料、鸡骨白内部注入油脂,从而迷惑初学者,这都是我辈不得不防的。
针对这种“障眼法”,我们只需要在攥过上述玉石之后,观察手上是否存在残留的油渍,便不难判断了。
而真正具有天然油润感的上等和田子玉,需要耐心的把玩体会,才能感受到其若有若无,相对节制的润泽温和质感。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