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逆行人生》,你别去跑外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4:59 3

摘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着所谓的“成功”——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然而,总有一些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逆流而上,挑战常规,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逆行人生”。这种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却因为坚持自我而显得格外珍贵。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着所谓的“成功”——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然而,总有一些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逆流而上,挑战常规,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逆行人生”。这种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却因为坚持自我而显得格外珍贵。

《逆行人生》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故事。在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是“不理智”的,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是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逆行人生并非盲目地反抗社会规则,而是在认清自我需求后的主动选择。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标准化的成功模板,许多人被裹挟其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而那些选择逆行的人,往往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最终决定跳出框架,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逆行人生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有人选择回归田园,过上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有人投身艺术,用创作表达内心的声音;还有人专注于公益,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

这些选择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这种逆行,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无数孩子的未来。然而,逆行人生并非没有代价。它往往意味着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甚至面临经济上的困难。许多人会在中途放弃,重新回到常规轨道。但也有人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一位选择独自骑行环游世界的年轻人说:“路上很辛苦,但每一天都让我感到真实地活着。”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正是逆行人生最动人的地方。从社会角度来看,逆行人生者往往是创新的源泉。他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许多改变世界的创意和发明,都来自于那些敢于逆行的人。

比如,某些环保技术的突破,正是由一群放弃高薪工作、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家实现的。他们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逆行人生还教会我们重新定义成功。在一个过度强调物质成就的时代,逆行者的存在提醒我们:成功可以是内心的平静,可以是对梦想的坚持,也可以是对社会的贡献。一位放弃高管职位、专注于家庭的主妇说:“我现在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幸福感却提高了。”这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逆行人生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当然,逆行人生并非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选择也应各异。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可能的情况下,活出真实的自己。对于那些选择逆行的人,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评判。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逆行人生或许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它代表着一种对生命自主权的追求,一种不愿被定义的勇气。无论最终选择何种生活方式,能够忠于内心、勇敢前行的人,都值得尊重。因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逆行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

《逆行人生》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或许我们不必做出惊天动地的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小选择里,都可以加入一点“逆行”的勇气——拒绝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节奏。这样的人生,或许不够完美,但一定足够真实。而真实,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奢侈品。

《逆行人生》在2024年就已经上映,我一直没看。怕让自己回忆起跑外卖的日子。2025年,我回武汉休息,看到了这部电影。全程我都沉浸在巨大的窒息感中,代入感太强了。

剧中讲到的问题很复杂,中产阶级、失业、内卷、糖尿病、房子断供、车祸、直播、家属重病、找工作被骗、外卖员与保安的关系、全职太太的风险、国际学校的必要性、渺茫的劳动仲裁、生硬的笑脸打卡、追求最大限度的排名算法、底层互害和互助……扛不下去的悲剧比比皆是,电影撕开一角,照到了阳光,给人希望,让人在窒息的空间里暂时缓口气。

一个78年的程序员,同济大学的高材生,自以为是公司的骨干,45岁时被裁员了,推想他的年薪50万以上,他的房贷是一万五一个月,打算让孩子读20万一年的国际学校,父母在小区开了小超市,太太辞职照顾家庭,之前家里拼凑付了首付,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公司辞退他如果按11年的工龄,他可以得到70万的补偿,但是实际他只拿到30万,刚刚够给父亲的手术费。这个家庭如果连续两个月没有收入,只能卖掉房子维持生计。而卖房子不但没有赚钱,最好的结局是亏300万,他在投了1000份简历、被骗、被歧视后选择了送外卖。在送外卖的初期,他是经历各种磨难和刁难,11个差评和2个投诉,简直入不敷出。

后来他正视现实,向各类高手讨教,经过努力开发了小程序,争取到了单王。但是房子还是被卖掉了,孩子也没有去国际学校。最后被总部发现,打算召去算法中心工作。这何尝不是一个轮回,他难道不会再次被裁掉?第一次就是用自己的算法把自己优化了。取代他的孙奋斗同样也被算法淘汰了,谁能高枕无忧?更有可能被跑外卖跑掉的血糖又能高回来。

本片的结尾,为了一个单王的2500元的奖励,所有人都在全力比赛,一个个退出后,最后被锁在18楼的大山,即便是爬了18楼楼梯,依然无法达到终点,上升通道被锁死了。隐喻了普通人穷尽一生的拼搏,也到不了别人的起点。单王老黑在拼命赚钱只替自己转单致残的男孩还债,老抠从不打菜只买米饭和天天买彩票为的是给白血病女儿医治。大山是个经历生活磨练努力而知足的好男孩,阿英是个单身妈妈却每天都笑嘻嘻的……还有来自家庭的齐心协力,妻子的理解,她去教小孩打鼓,直播、做足疗,父亲身残志坚和母亲重操旧业贴补家用,孩子懂事优秀,即便最后卖了房子,搬到老旧小区,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

高志垒得到了单王,他只是跟所有获奖人员一样,感激拥有工作机会。是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台工人,有机会工作就很难得了,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事实上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人才,去扭转无限内卷的局面。当你越努力的时候,大家都努力了,原来跑12小时赚的钱,现在要跑14小时,多劳多得也不存在了。

这个电影不是拍给外卖员看的,是拍给点外卖的人看的,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跑外卖的没时间看电影。资本的面目,没有人性,只有算法。即便各种艰难,很多人还是选择送外卖,因为它是有可能月入过万的,很多工作就是24小时不休息也到不了这个收入。

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写实的,即便过几十年,我们的下一代长大了,他们来看,还是能准确了解,父辈曾经经历了什么,一代人的生存压力来自哪里,以及资本如何对人力的精算。一部电影就像一本书,每个人有自身的理解角度。对于影片能够想到的还有很多,因为我的境遇和主人公差不多,特别有感触,中年真的是危机四伏,表面要光鲜亮丽,中产和返贫只差一次裁员,一次断供,一张病历单……

在广州跑了361单之后,我知道,我没机会做高志垒。他有糖尿病,还可以做单王。在上海,一万多的月薪不算多,能和一家人一起搬家,依然在上海生存。在中国,没几个中年人能做到。

生活的重负里,你感觉绝望了,不妨停下来,歇一歇,看看电影。看完了,该干嘛就干嘛。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