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的绍兴,夏日的蝉鸣依旧喧嚣,可林亚中家的院子里却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霾。59岁的林亚中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一份刚拿到的体检报告,眼神空洞。报告上写着“肺部结节,疑似恶性”,她怎么也想不到,体检时发现的这个小“疙瘩”竟是肺癌。更让她心寒的是,短短一年内,
2022年的绍兴,夏日的蝉鸣依旧喧嚣,可林亚中家的院子里却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霾。59岁的林亚中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一份刚拿到的体检报告,眼神空洞。报告上写着“肺部结节,疑似恶性”,她怎么也想不到,体检时发现的这个小“疙瘩”竟是肺癌。更让她心寒的是,短短一年内,她的二妹林亚美和三妹林亚华也相继确诊,同样的肺癌,同样的噩耗。邻居们私下议论:“这林家咋了?中邪了?”三姐妹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肺癌会传染吗?为啥我们仨都逃不过?”
林亚中,59岁,是三姐妹里的大姐,退休前是绍兴一家纺织厂的会计,工作细致,性格温和。她身高1.58米,体重55公斤,身材匀称,脸上总带着笑。她不抽烟,酒喝得少,爱吃清淡的浙菜,蒸鱼、腌笃鲜是她的拿手菜。她有轻度高血压,平时吃药控制,体检一直正常。二妹林亚美,57岁,是个家庭主妇,活泼开朗,喜欢跳广场舞,身高1.60米,体重60公斤,健康状况良好,除了偶尔感冒,几乎不生病。三妹林亚华,55岁,在当地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性格爽朗,身高1.55米,体重52公斤,略有脂肪肝,但不严重。三姐妹都不吸烟,没接触过有害化学品,生活简单健康。可这一年,肺癌像个不速之客,接连敲响她们的门。
林亚中一家住在绍兴老城区,房子是老式的二层小楼,院子里种着桂花树。三姐妹感情好,逢年过节总聚在一起包粽子、聊家常。她们的父母早已过世,父亲年轻时抽烟,50多岁因肺癌去世,这件事在姐妹心中留下了阴影。但她们觉得自己生活健康,平时注意饮食,家里通风好,空气清新,肺癌似乎离她们很远。
林亚中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晚散步,晚上看看电视剧,睡眠质量不错。二妹林亚美是广场舞“领队”,每天跳一小时,精神头儿十足,饮食偏爱素菜,胡萝卜、西兰花是常客。三妹林亚华工作忙,但闲下来爱骑自行车,体型保持得不错。她们体检习惯良好,每年去社区医院查一次,血糖、血压都正常。可2021年6月,林亚中的一次常规体检打破了平静:肺部结节,1厘米大小,边缘不规则。医生建议复查,她拖了一个月,才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找江洪主任确诊。手术后,病理显示是微小浸润性腺癌,幸好发现早,没转移。
大姐的诊断像警钟,敲醒了全家。林亚美赶紧体检,结果发现两肺多发结节,左下肺一枚较大。她找到江主任,做了肺癌切除术,病理也是腺癌,无转移。三妹林亚华起初不以为意,但今年6月体检,肺部结节又找上门,情况与两位姐姐如出一辙。她定了7月手术,乐观地说:“姐姐们都好了,我也行!”可三姐妹心里有个大疑问:“肺癌为啥缠上我们?会传染吗?”
诊室里,江洪主任,是心胸外科专家,翻着三姐妹的病历,推了推眼镜,对林亚中说:“你们仨的病确实罕见,但别怕,肺癌不传染。你们的情况,是家族聚集性在作怪。”林亚中一愣:“不传染?那为啥我们仨都得?家里是不是有啥问题?”江主任笑笑,拿出一张肺部CT图,娓娓道来:“别急,我给你们讲讲,肺癌的真相和你们家的‘魔咒’。”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或肺泡的恶性肿瘤,主要分非小细胞肺癌(约85%)和小细胞肺癌(约15%)。它是中国癌症的“头号杀手”,2022年新发病例约78万,死亡超60万。肺癌的可怕在于早期无明显症状,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仅20%。三姐妹的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手术治愈率可达90%以上。
江主任指着CT图说:“肺癌像个‘隐形刺客’,早期可能只是个小结节,不疼不痒。你们仨体检及时,抓住了早期,算幸运。”他补充:“你们父亲得过肺癌,家族史是个信号,但不代表你们‘注定’得病。”
林亚美问:“江主任,我们仨一年内都得病,是不是肺癌会传?”江主任摆手:“放心,肺癌绝对不传染!”他解释:
肺癌不是由细菌、病毒引起,而是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的非传染性疾病。它不会通过空气、接触、食物传播,家人同住不用担心“传染”。三姐妹的病例是家族聚集性,不是传染,而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巧合”。“你们仨长得像,病也像,但这不是传染,是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境叠加的结果。”江主任说。
江主任列出三姐妹发病的原因:
遗传易感性肺癌有一定家族倾向。若直系亲属(如父母)有肺癌,后代患病风险增加2-3倍。研究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相关,尤其在东亚人群中常见。三姐妹的父亲得过肺癌,可能携带相关基因变异,传给了她们。共同生活环境
三姐妹住在同一小区,空气质量、饮食习惯类似。绍兴老城区空气中可能有PM2.5或工业粉尘,长期吸入增加肺部负担。家里若有二手烟暴露(比如父亲抽烟留下的影响),风险更高。健康意识的“连锁反应”
大姐林亚中的诊断促使二妹、三妹体检,早期发现结节。这不是“传染”,而是体检意识提高,暴露了潜在问题。
江主任说:“你们仨不抽烟,没特殊职业暴露,病因主要靠遗传易感性。但别怕,发现早,治得好!”
林亚华问:“我们没抽烟,咋还得病?”江主任解释,肺癌的诱因不只是抽烟,还有这些:
吸烟与二手烟:烟草是头号杀手,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二手烟增加20-30%风险。空气污染:PM2.5、工业废气、厨房油烟,长期吸入伤肺。职业暴露:石棉、氡气、柴油废气,常见于建筑、矿业工人。家族史:有肺癌家族史,风险翻倍。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与部分肺癌相关。“三姐妹没抽烟,但父亲的肺癌史和环境因素,可能‘埋雷’多年。”江主任说。
江主任叮嘱:“你们仨是体检救的命,肺癌早期信号得知道!”他列出几大症状:
持续咳嗽:干咳或带血丝,超2周不缓解。胸闷气短:肿瘤压迫气道,呼吸费劲。体重下降:无故瘦5公斤以上,伴乏力。胸痛:隐痛或刺痛,深呼吸加重。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没症状也别大意,低剂量胸部CT是早期筛查的‘金标准’。”江主任说。
江主任给三姐妹开了个“防癌处方”,也适合所有人:
戒烟限烟吸烟者立即戒,5年后肺癌风险降30%。远离二手烟,家里通风好。防污染
雾霾天戴N95口罩,厨房用油烟机,少去粉尘多的地方。健康饮食
多吃蓝莓、菠菜,富含抗氧化物,护肺抗癌。少吃烧烤、腌制食品。规律运动
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氧。勤体检
40岁以上,尤其有家族史者,每年做低剂量胸部CT,抓早期肺癌。心态乐观
压力大伤肺,笑口常开,癌细胞也怕“正能量”。
林亚中记下这些,感慨:“江主任,幸亏体检早,不然我这命都没了!”
林亚美问:“我们家有肺癌史,咋办?”江主任宽慰:“家族史不可怕,关键是早防早查。”他建议:
基因检测:若条件允许,查EGFR等基因突变,评估风险。更勤体检:家族史人群,40岁后每年CT,50岁后每6个月查一次。改善环境:搬到空气好的地方,家里用空气净化器。健康生活:戒烟、运动、吃清淡,降低诱发因素。“你们仨手术后恢复好,定期复查,活到80岁没问题!”江主任笑说。
医院走廊里,林亚华推着行李,准备出院。她看着姐姐们健康的笑脸,心里踏实了。肺癌不是“传染病”,而是家族史和环境的“恶作剧”。三姐妹的经历告诉我们:体检是救命的“哨兵”,健康是自己的“堡垒”。她们决定以后每年聚会时,加一项“集体体检”,让肺癌再无藏身之地。
你呢?有没有肺癌家族史?抽烟或咳嗽老不好?别拖,赶紧做个胸部CT。肺癌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人生你做主。从今天起,给肺多点爱,少点伤害,未来的日子,阳光依旧!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 《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中华肿瘤杂志》. “肺癌家族聚集性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2022年第6期.
北青网. “肺癌会传染吗?三姐妹一年内相继确诊”, 2022年6月24日.
来源:虞医生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