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白水而言,灵魂即是情绪的真实流动。她以“水”为名,也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她的作品始终承载着对水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投射,《海洋》《雨滴》《地心》《春水》等作品均通过AI生成的视觉影像、数据分析、装置艺术等手法,再现了水的多种形态,通过色彩、动感的变化,让
在当代艺术领域,白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既大胆拥抱最前沿的技术——AI、AR和互动编程,又执着于艺术最本质的命题:如何让作品拥有灵魂?
对白水而言,灵魂即是情绪的真实流动。她以“水”为名,也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她的作品始终承载着对水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投射,《海洋》《雨滴》《地心》《春水》等作品均通过AI生成的视觉影像、数据分析、装置艺术等手法,再现了水的多种形态,通过色彩、动感的变化,让观者进入一个流动的、充满未知与想象的空间。
走进她的艺术展中,观众常常会不自觉地沉浸于一场跨媒介的感官盛宴:画布上的笔触与舞者的肢体遥相呼应,数字影像的律动与现场音乐的节奏相互契合。这些别出心裁的表现方式令人惊艳,白水却认为这都是水到渠成的。“很多时候,某种情绪涌上心头,你可能会想唱歌、想跳舞或者拿起画笔。我把自己瞬间的感受放在作品里,可能这个作品就更有灵魂一点。”白水微笑着说。
“感受”是她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与那些沉浸于自我表达的艺术家不同,白水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既向世界袒露自己的艺术思考,又真诚地期待着与观众对话。在创作过程中,她常常想象观众的反应。有时,甚至凌晨两三点钟在个人账号上发布短视频,分享自己的一些创作体验。“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家的留言,”她说:“我会认真思考怎么在下一次创作中更好地回应这些期待。”
她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也很高。早在七八年前,白水已经开始接触AI。那时,她苦于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无法充分表达她的思想,便开始思考能不能写一段代码、做一个软件,跟电脑互动一下,做出更好的效果。她尝试用AI制作了一些元素拼贴到作品中,“玩”得不亦乐乎。如今看到这项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成为人人都希望参与的热门概念,验证了白水在创作方向上的正确性。“现在AI火了,说明我们方向上是对的。”她调侃道。
当代艺术与科技,白水不只是突破先锋的界限。她说,1911年,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毕加索就开始用报纸、树枝等日常材料剪贴到画布上,形成拼贴效果,呈现出立体感。
“那时候只能用报纸或者树枝,现在已经可以用电脑、用AR,把元素做得更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自然中的元素从来没有改变过,金、木、水、火、土、风都是元素,改变的是科技,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白水这样说。
她希望大家可以正视技术的发展,并认为,人们对新技术的恐惧往往源于对未知的陌生感。这种不安情绪会引发一系列疑问:AI是否会威胁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甚至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存在价值?随着像Deepseek这样的技术工具逐渐普及,人们会发现这些新兴科技并不可怕。在她看来,这项技术不仅没有带来威胁,反而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白水特别关注科技为女性创作者带来的改变。她观察到,女性艺术家的比例仍然偏低。很多女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暂时搁置艺术梦想。但如今,AI等新技术大大缩短了创作所需的时间,为女性提供了重拾艺术梦想的可能。白水充满期待地表示:“科技正在打破传统创作的壁垒,特别是对经历过生育、家庭责任等事务的女性而言,这些工具让我们更容易找回创作的节奏。”她强调:“除了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女性首先是她自己,希望每一位放下画笔的女性都能找回自己,不要放弃。”
今年三月,白水获得2025福布斯中国新锐艺术家奖,并受邀参加2025福布斯中国女性峰会,与我们现场交流她最新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感悟。白水介绍,她的新展《观自在》正在上海的春美术馆展出,这场展览将自然、科技与文化融汇在一起,使观众在色彩与光影的流动中感受生命的韵律。
这些跃动的光线,本质上是自然与万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无声互动。置身于白水构建的独特场域中,或许我们能在光影变幻中看见自己的投影,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结。展览仍在继续,每一位愿与光影同频的观者都可以随时走进白水的艺术世界。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