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网络主播……随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跑腿配送、快递物流、网约出行、直播带货等行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也越来越受关注。
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网络主播……随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跑腿配送、快递物流、网约出行、直播带货等行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也越来越受关注。
双辽市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作为重要内容,强化组织覆盖、加大资源投入、激发群体活力,持续释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的红色效能。
针对全市新业态企业开展全方位摸排工作,运用实地走访、电话访谈与数据筛查等方式,建立全面且细致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信息台账。秉持党组织应建尽建、应联尽联原则,采取“建、联、挂、靠”等灵活方式,推动党组织覆盖从“有形”迈向“有效”,在新兴领域打造出坚固的党建堡垒。
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力量下沉、集成服务资源出台“关爱礼包”等,让新就业群体共享发展红利。联合保险公司,制定推广方案,专为新就业群体推出暖“新”保险;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资助新就业群体;组织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针对新就业群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提供“绿色通道”;设立党员报到站,鼓励新就业群体到社区登记备案,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引导其参与志愿服务,为辖区发展建言出力,实现双向赋能。
坚持以“小切口、办实事、解难题”的思路,全面整合平台阵地和服务资源,切实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团结凝聚工作,不断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双辽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统筹建成14个标准化“暖心驿站”。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雨伞等标配设施,并联合卫健部门增配外伤处理包,进一步丰富了驿站的应急处置功能。同时,发布暖心驿站全面开放的公告,点亮寒冬里的“暖新坐标”,有效解决了快递、外卖小哥热水热饭难、歇脚休息难、避暑取暖难等问题。如今,这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伤可用药”的温馨港湾,日均服务户外劳动者50余人次,成为快递小哥口中的“能量补给站”、环卫工人眼里“马路上的家”。
在辽西街西环社区,因辖区新开发楼盘多、交通来往便利,经市委社会工作部的协调联动,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暖心驿站”,里面配备有饮水机、微波炉、手机加油站、雨伞、应急药品等。沿街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群体,随时可以到这里加热饭菜、应急充电、临时歇脚。社区惠民食堂也完全对新就业群体开放,外卖、快递骑手等在食堂就餐还可享受八折优惠,切实打造了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湾”。
44岁的李美是一位宝妈。此前,为方便照顾孩子,她一直从事零工,做过食品批发,也拉过货。如今,她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骑手。“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时间比较自由,可以照顾好家里,而且市里边又比较照顾我们,建成了14个驿站供我们休息,中途可以去充个电、喝点水、聊聊天,非常解乏。”
“对于骑手而言,这不仅是个驿站,更是一个避风港。闲暇之时,骑手有一个落脚点,能喝上一杯热水,给手机充个电,更有精气神儿地奔赴下一个送餐地点。”美团双辽站城市经理孙梓棋说。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暖心驿站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展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关怀,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暖心驿站的建设中,持续为暖心驿站赋能,让真正有需要的人,体会到驿站的热情,助力社会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聚焦新就业群体政策需求,联合多部门开展“暖心‘住’力 ‘新’灵护航”专项行动,为新就业群体在交通安全、养老保险、法律援助等方面开展政策宣传及咨询服务。在美团站点,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专题解读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现场提供热线方便“一对一”申请指导;市进修学校心理教师通过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专业方法,帮助骑手群体化解职业焦虑。针对交通安全核心诉求,公安交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真实案例警示骑手规避违规风险;人社局同步开展养老保险政策“现场问诊”,司法部门就劳动权益纠纷提供法律咨询。通过“政策包+心理课”的组合模式,实现从法规普及到心灵护航的全链条服务,让200余名从业者真正“听得懂、用得上、靠得住”。
此外,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联建共建,建立“微‘新’愿”认领机制,协调总工会为货车司机送去200份洗护礼包,协调个私协会企业家为骑手发放近万元新春礼包,并对困难家庭开展“温暖家访”。这些暖心举措大大激发了新就业群体反哺热情:美团骑手送餐途中拾金不昧、及时反馈小区井盖松动、垃圾堆放等安全隐患,倾情助力社会治理,化身“移动探头”,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感谢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份关心和慰问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一位美团外卖主管表示,市委社会工作部经常组织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给骑手送慰问品,不仅有米、面、油等粮食类物品,还有手套、围脖、帽子,让外卖员感到心里暖暖的。他告诉记者:“我们团队里有一位姓陈的‘小哥’,家里母亲和媳妇都生病了,就靠他一个人送外卖挣钱养家,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对接了各种社会资源帮扶他,帮他解决困难。我们团队里还有一些骑手是外地来双辽工作的,社会工作部也帮忙联系了保障性住房,解决住的问题。他们还为骑手请了心理咨询师,不管是骑手有工作还是家庭等方面的困惑,都可以约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对于纾解焦虑情绪非常有帮助。”
与此同时,双辽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凝聚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合力,探索推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从新就业群体日常需求出发,围绕政务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子女教育、餐饮服务等方面,动员25家企事业单位及商户参与,为新就业群体全方位提供生活便利,并面向社会发出公告,不断吸纳更多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到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中来,暖“新”力量源源不断。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亲身体验了全程领办服务的骑手小哥开心地说:“这办事效率可太高了,节省了我不少时间。既办完了事,也没影响我接单送餐。”
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让新就业群体倍感温暖。从日常慰问物资发放,到针对困难个体的精准帮扶,再到“友好场景”的建设,一系列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家”的归属感,增强了树立职业理想、扎根城市生活的信心。
来源:吉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