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李大爷买下10亩荒地 儿子嫌弃不肯回乡 如今变身农家乐年入百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06:29 2

摘要:那天我骑电动车经过樟树湾,看到李大爷正站在果园里,手拿竹签一个个戳熟透的猕猴桃。我停下车打招呼,他朝我招手,眼角的褶皱比去年又深了些。

那天我骑电动车经过樟树湾,看到李大爷正站在果园里,手拿竹签一个个戳熟透的猕猴桃。我停下车打招呼,他朝我招手,眼角的褶皱比去年又深了些。

“来啦,等会儿帮我摘几个给你娃子尝尝。”

李大爷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袖口有个歪歪扭扭的补丁。虽然快七十了,但腰板还是直的,走路带风。他的手粗糙得像树皮,指缝里镶着洗不掉的泥垢,这是土地留下的印记。

我们镇上都知道李大爷的故事。七年前他用积蓄买下山脚那片荒地时,全镇人都在背后议论他犯傻。那块地处在山脚下,土壤贫瘠,之前种过几季玉米,后来连杂草都长得稀稀拉拉。

“别傻了,一把年纪了,折腾啥?”当时镇长还专门喊他去谈话,怕他被骗。

李大爷只是摸着后脑勺笑,“就想试试。”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买地还有另一个原因——想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李小海回来。

“咱这么大年纪了,孩他娘走得早,也该有个依靠。”李大爷那时候偶尔跟我爹喝酒时会说,“小海那孩子从小聪明,读书也行,就是心太野。”

但小海没回来。他在省城做什么互联网工作,每次电话里都说忙,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去年春节我在镇上碰见他,听说他爹买了荒地,直接笑出声。

“就那穷山沟,能种出什么?”小海说话时眼神飘忽,不知为何不愿看我,“我劝他卖了那地,来省城我给他找个养老院,顶配那种。”

那天李大爷叫我进了他的农家乐主屋,说是主屋,实际上就是以前他自己住的老房子,后来加固翻新了一番。屋里还挂着李大爷老伴十多年前的照片,相框有点歪,下面放着半杯水,水面上漂着几粒隔夜的枸杞。

“今儿个生意怎样?”我问。

李大爷从冰箱里拿出两瓶啤酒,用脏兮兮的围裙角擦了擦,“周末都订满了,刚送走一拨深圳来的,说是什么公司团建。”

我俩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他的院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种着几株月季,旁边斜靠着把锈迹斑斑的铁锹。桌上放着个老式收音机,正播着戏曲,沙哑的男声穿过沙沙的杂音传来。

“要不是城里那些人闲得慌,哪会花钱来咱这吃土啊。”李大爷一边笑一边摇头,“去年那个旅游博主来了一趟,拍了视频,说我这是什么’世外桃源’,能’望山见水忘俗尘’。”他捏着嗓子学那女孩说话,把我逗得直笑。

“不过这不是挺好的吗?”我抿了口啤酒。

“是挺好。”李大爷点点头,然后突然沉默了一会儿,“你说,这些城里人为啥这么爱花钱来看咱们天天看的这些山呢?”

我摇摇头,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谁都知道,城里人来,不只是为了看山,更是为了李大爷的手艺。他懂农活,更懂吃。自从那地买下来,他先种了果树,后来又盖了几间农家乐的房子,几年时间,居然把那片荒地变成了附近有名的”李家果园农家乐”。

县里的报纸还来采访过,说他是”返乡创业的银发模范”。李大爷把那张报纸裱起来,挂在农家乐的墙上,旁边贴着几张城里人来玩的照片,他站在中间,笑得见牙不见眼。

不过我知道,那些报道只说了一半的故事。

李大爷起初是真的想着让儿子回来一起干。他把老伴留下的首饰都卖了,又借了点钱,把荒地硬是改造成了良田。前两年收成不好,他硬是咬牙坚持,有一次下大雨,山上的泥石流差点把刚种下的果苗冲走,他一个人在雨里抢救了一夜。第二天被人发现时,发着高烧躺在泥水里,手还抓着一棵歪歪扭扭的小果树。

住院那会儿,李大爷给儿子打电话,想让他回来帮忙,小海说在开重要会议,回不来。后来听说小海其实是在陪女朋友逛街,只是不想回这个破地方。

不知道是命硬还是运气好,李大爷挺过来了,果园也活下来了。渐渐地,他种的水果出了名,品种多,口感好,加上他把老房子收拾出来做了农家乐,提供住宿和农家饭,生意越来越好。

去年我带孩子去,看到院子里停了五六辆车,都是外地牌照。有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拿着手机直播,镜头对着李大爷做的菜,还用普通话介绍说这是”乡野美食”。李大爷在旁边手足无措地笑,把抹布往裤腰上擦了又擦。

“现在他俩还联系吗?”我问。

李大爷喝了口酒,抬头看着那片果园,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偶尔会发信息问问。上次还说想投资,要我扩大规模。”

“那您…”

“我没回他。”李大爷笑了笑,“我一个老头子,也不懂什么投资不投资的。这样就挺好。”

我没再问下去。夕阳照在果园里,一片金黄。收音机里的戏曲换成了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李大爷起身,慢慢走到院子中央,抬头看了看天。

“得把晾的被单收了。”他自言自语道。

我帮他收完被单,准备告辞。临走时,他往我电动车后座上放了一袋水果,沉甸甸的。

“好好吃啊,个头大的留给你爹娘,小点的给娃子吃。”

我一路骑着车往家走,路上遇到我们镇上的王会计。他指着我车后座的水果袋子问:“李大爷那儿拿的?”

我点点头。

“那老头子真是命好,听说去年收入得有百来万了。”王会计啧啧称奇,“他儿子现在可黏他了,听说三天两头打电话,还说要辞职回来帮忙。”

我笑了笑没说话。路过供销社时,看到墙上贴着县里”农业致富能手”评选的海报,李大爷的名字赫然在列。

到家后,我把水果拿出来,发现袋子底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李大爷歪歪扭扭的字:“周末带你娃来玩,我做红烧肉给他吃。”

我把水果洗好,想起上次去李大爷那儿,无意中看到他卧室床头放着一本账本,翻开一页,上面工整地记着每年的收入和支出。最下面有一行特别的注记:“留给小海的”。

那天晚上吃饭时,我问老爹:“你说李大爷把那么多钱留给儿子,值得吗?他儿子又不回来。”

老爹嚼着李大爷送的猕猴桃,慢慢地说:“人这一辈子啊,就得找点事做。他留不留给儿子那是他的事,他种地、做农家乐,那是他自己的乐趣。”

后来我又去了几次李大爷的农家乐。每次去,他都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的笑容比以前还多了。上个月我去时,看到农家乐门口多了辆新车,停在那棵他当年抢救的果树旁边。

“谁来了?”我好奇地问。

李大爷脸上闪过一丝犹豫,然后笑着说:“小海昨天回来了,说是请了长假,要帮我一阵子。”

农家乐的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李大爷向我招招手,低声说:“走,带你看个东西。”

他带我来到果园深处,指着一块新开垦的地说:“这是小海的主意,说要种点新品种的水果,还要弄个采摘区,让城里人过来体验。”

我有些惊讶:“他打算留下来了?”

李大爷摇摇头:“谁知道呢。年轻人哪坐得住啊。不过…”他看着远处的山,“我这些年没白忙活。”

回去的路上,我远远地看到李小海站在农家乐门口,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指着什么跟旁边的工人说话。他变了很多,穿着整洁的衬衫,看起来像个生意人。但当他转过头看向果园时,我发现他的眼神和李大爷一模一样。

那天傍晚,我在村委会门口又遇到了王会计。他递给我一根烟,说:“你知道李大爷儿子为啥突然回来了吗?”

我摇摇头。

“听说他在城里创业失败了,欠了一屁股债。”王会计吐了口烟圈,“回来找他爹要钱呢。”

我愣了一下:“那李大爷…”

“谁知道呢。”王会计耸耸肩,“反正那老头子现在日子过得红火着呢。”

两天后,我经过李大爷的农家乐,看到院子里多了几张桌子,桌上摆着簇新的餐具。李大爷和小海正一起搬箱子,两人说着什么,不时哈哈大笑。

李大爷看到我,招手让我过去:“来来来,尝尝新研究的菜。”

饭桌上,李大爷炒了一盘蒜薹肉丝,碧绿的蒜薹脆嫩多汁,是他自己种的。小海给我倒了杯白酒,说:“谢谢你这些年照顾我爹。”

我摇摇头,不知该说什么。

吃完饭,小海去送客人了。李大爷拉着我来到后院,指着果园深处那片新开垦的地说:“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等。”

“等什么?”

“等他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己回来。”李大爷声音很轻,眼睛望着远处,“我知道他在城里过得不顺,那些事啊,镇上早有人告诉我了。但我没去找他,也不求他回来。就像种这果树一样,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其他的,得等它自己长。”

夕阳下,李大爷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出奇地平静。他摘下草帽,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然后又笑着说:“去年收入一百多万呢,都是现钱。”

我知道他在说给谁听。

转眼又过了两个月。那天我去镇上办事,路过李大爷的农家乐,看到门口停着许多车,进去一看,游客们正围着李大爷拍照。他穿着整洁的新衬衫,腰杆挺得笔直,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小海站在一旁,拿着对讲机指挥服务员上菜。看到我,他走过来小声说:“现在周末预约都排到下个月了。”

“你打算一直留在这里?”我问。

小海沉默了一会儿,说:“至少这段时间会留下。我欠了些钱,得还。”

“你爹知道?”

“他什么都知道。”小海看着忙碌的李大爷,“但他从来不提。”

临走时,我看到李大爷在果园里给一棵小树浇水。那是小海新种的一种南方水果,不知道能不能在我们这里活下来。李大爷小心翼翼地松土、培根,就像多年前他刚买下这片荒地时一样。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影子边缘有些模糊,但轮廓依然挺拔。

回家路上,我想起李大爷曾经对我说过的话:“人这辈子啊,就是不断地等。等雨停,等庄稼长,等果子熟,等孩子回。其实,最难的不是等,而是准备好了等的东西,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

现在,李大爷的等待有了结果。他用十亩荒地和七年时光,耕出了一片丰收的果园,也等回了那个曾经不愿回乡的儿子。

至于小海会留多久,谁也说不准。但至少此刻,在这片曾经的荒地上,父子俩正一起忙碌着,头顶是同一片蓝天,脚下是同一片土地。

或许这就够了。

后记:

昨天下午,我又路过李大爷的农家乐。小海正在门口接待客人,李大爷则在果园里给果树修枝。两人相隔不远,却都忙着自己的事,看起来像两个平行线。

但我注意到,李大爷时不时会抬头看一眼儿子,然后继续低头忙活。而小海送走客人后,也会往果园方向望一眼。

或许,这就是他们父子俩的相处方式。不太亲近,却又彼此牵挂。就像那些果树,虽然扎根在同一片土地上,却各自向着天空伸展,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

回家路上,我摸出手机,翻出李大爷前几天发给我的照片。照片上是他和小海站在果园里,背后是一片硕果累累的景象。父子俩都没有看镜头,而是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果实。

我想,无论小海最终会不会留下来,至少现在,他们都在这片曾经的荒地上找到了各自的收获。

而这,或许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