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颜色,一般人看不到,你想看看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06:49 3

摘要:当光线进入眼睛时,它会刺激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负责感受强光和颜色)。视锥细胞有3 种类型:长(L)、中(M)和短(S),每种类型分别对光谱中大致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敏感。大脑将这些视锥细胞的相对激活程度解读为颜色,如看到黄色光时,对红光和绿光敏感的视锥细

图源wiki|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第44期】看点

科学新闻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颜色!一般人看不到,你想看看吗?

🦝斥资一亿研发的防浣熊垃圾桶,结果是……培养出了超级浣熊?

✈️气候变暖到什么程度了……地球最北端的飞机跑道居然都开始融化了

奇闻电波

🛏️睡觉的时候,枕边的手机会致癌吗?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颜色!

一般人看不到,你想看看吗?

绿色的叶子、红色的玫瑰、蓝色的天空……我们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主要是光、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它会刺激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负责感受强光和颜色)。视锥细胞有3 种类型:长(L)、中(M)和短(S),每种类型分别对光谱中大致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敏感。大脑将这些视锥细胞的相对激活程度解读为颜色,如看到黄色光时,对红光和绿光敏感的视锥细胞会同时产生反应。视锥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会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解读,将其转化为我们所感知到的各种颜色。此外,大脑还会结合过往经验和记忆来识别颜色。

人类有S、M和L型视锥细胞。|BenRG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团队预先绘制了每位参与者的视网膜图谱,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其视锥细胞类型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款名为“oz”的设备,利用激光脉冲逐个刺激视网膜中的M型视锥细胞。

当然,如果没有这台设备的帮助,在自然条件下,只刺激一种视锥细胞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它们的敏感度与L视锥细胞和S视锥细胞重叠,总会同时刺激到其他视锥细胞。而借助这台机器,这种新颖的刺激模式在自然界中从未出现过,大脑被迫将其解读成一个全新的信号,于是所有志愿者都感知到了一种名为“olo ”的新颜色,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蓝绿色调。olo这个名字源于二进制的010,表示在L、M和S型视锥细胞中,只有M型视锥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五位志愿者形容它是极其浓郁的绿松石色,饱和度之高超乎我们以往所见。研究团队指出,它的色彩无法以任何形式呈现,即使是最先进的显示器或虚拟现实设备,亦不能还原olo的真实色彩。

研究人员尝试用肉眼可见的物质来模拟近似它的颜色——这种颜色与olo最接近,而olo的饱和度更高。|参考资料[2]

🦝斥资一亿研发的防浣熊垃圾桶,

培养出了超级浣熊

阿拉斯加固体废物服务中心最近推出了全新的加固好用防熊垃圾桶,为了证明其有效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直接交给熊。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熊砸烂、啃咬垃圾桶的画面,一只熊甚至轻松把垃圾桶打开,当作帽子戴了起来。

图源:参考资料2

不过说起垃圾桶和野生动物之间的逸事,怎么能少得了浣熊?

加拿大多伦多被称为“浣熊之都”,2021年的数据称,多伦多每平方千米有100只浣熊,它们无处不在,会随机出现于人行道、屋顶、交通工具。浣熊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许多意外,比如停电、地铁停运、入室抢劫等,当然……它们对市民造成的最令人头痛的困扰,就是翻垃圾桶

多伦多曾更换过多次垃圾桶。多伦多政府推出的新厨余垃圾桶,还在垃圾桶上装了特殊的防浣熊转向锁,结果几天后,浣熊就学会了把垃圾桶撞倒,然后轻松扭开锁。

后来,多伦多又推出了防浣熊垃圾桶2.0,斥资3100万美元研发,声称“浣熊完全无法打开“,有媒体称“完全符合熊体工学”。这种垃圾桶并不简单,它不仅需要抵御雨雪、冷热和积水,还要手柄轻便、方便残障人士使用。旧款垃圾桶只有一个锁,而2.0版外部则安装了旋转手柄,手柄连着内部圆盘,形成了一个重力锁结构

图源:99percentinvisible

当时,人们找了10个浣熊测试这个垃圾桶都没打开。在部署后还引起了多伦多市民的很大反响,有人说好久没看见过院子里来浣熊了,还有些人担心浣熊会不会饿死。

结果好巧不巧,调查垃圾桶的记者偶然捕捉下了一只浣熊打开新款垃圾桶的视频……她调查发现,近50 万个垃圾桶中,依然有有24起与浣熊有关的投诉,虽然数量不多,但显然,浣熊中仍然有“熊中豪杰”的出现。

热爱浣熊的动物行为学家苏珊娜·麦克唐纳也参与了垃圾桶的测试,在采访中她提到:“相信我们为阻止浣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让它们变得更聪明,最终创造出超级浣熊”,而我们人类还不知道“这场军备竞赛究竟何时会取得胜利”。

✈️地球最北端,

一座机场的跑道正在慢慢融化……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在欧洲大陆以北,北冰洋与大西洋的交汇处。在这里有一座斯瓦尔巴机场,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有定期公共航班的机场。

最初,这里只是偶尔有飞机起飞或降落,而且每年只能使用几个月。后来随着人们的出行需要和北极旅行的热度越来越高,很多热爱冒险的游客将这里列为旅行目的地之一,航班也多了起来。

斯瓦尔巴机场有一条2300米长的跑道。丨Bjoertvedt - Wikimedia

由于地处北极圈以内,斯瓦尔巴群岛大部分地区土壤常年在0℃以下,会出现冻结现象,这种土壤或岩层被称为冻土层。如果连续冻结的时间超过两年,就成为多年冻土层。

多年冻土层一般分布在地下30 厘米~2米深的地方,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会在夏季融化,被称为活动层;下层在夏季仍然处于冻结状态。冻结时,土壤会膨胀,体积扩大,地面会出现一个小鼓包;融化时土壤收缩,地面慢慢塌陷。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地面就会出现裂缝。

斯瓦尔巴机场就是建在多年冻土层之上。1973年,当地重新建设了这座机场,虽然铺设了隔热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跑道依然会受到冻胀问题的影响。后来人们重新进行了隔热处理,这才彻底解决问题。

但随着气候变暖,就连多年冻土层都已经开始融化。斯瓦尔巴机场的跑道再次面临威胁。机场经理表示:“夏季,我们必须每天检查跑道,因为土壤随时可能坍塌。”

除了机场,斯瓦尔巴群岛上其他很多地方也受到多年冻土层升温和融化的影响。受影响地区的地面沉降影响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并且增加了山体滑坡和雪崩的风险。

为了减少碳排放,当地在寻找各种替代方案。2023年,他们关闭了燃煤发电站,转而使用柴油发电站,虽然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已经将碳排放量减少了一半。

挪威国有机场运营商Avionr希望进一步脱碳,他们计划新建一座机场专用发电站,以沼气为动力。并且将这座发电站与城市电网连接,将电站多余的电力用作备用电源。

【奇闻电波】

🛏️睡觉的时候,枕边的手机会致癌吗?

现代人离不开的手机,发出的辐射会造成什么影响?睡觉的时候放在枕边会致癌吗?这也许是许多人都会担心的问题,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环境》上的研究就得出了一个确切的结论。

想知道手机辐射是否会致癌?手机的电磁辐射究竟会不会造成影响,可以点击下方图片,收听由《万物》编辑部推出的音频节目【万物科学新闻】的第42集!

《万物科学新闻》每周3更!每集2-3分钟。

正在持续更新中,在这里,我们将为你带来丰富、有趣、最新的生活科普、有趣科学、颠覆认知,以及科研新闻……

如果你听了这期节目,也觉得很有意思的话,欢迎把你的感想评论区~

撰文 Skin,Ziv,阿娴

参考资料:

从未遇过的颜色

浣熊

[1]https://www.thestar.com/news/gta/toronto-built-a-better-green-bin-and-oops-maybe-a-smarter-raccoon/article_5e821e52-8a21-5517-bbb3-b8a4831a8a87.html

[2]https://www.alaskasnewssource.com/2025/04/05/sights-sounds-bears-vs-trashcans-alaska-zoo/

[3]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oct/05/canada-toronto-raccoons

机场跑道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valbard#Geography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Svalbard_Airport

[3]https://edition.cnn.com/travel/svalbard-airport-norway-northermost-melting/index.html?iid=cnn_buildContentRecirc_end_recirc

[4]https://zh.wikipedia.org/wiki/冻土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永久冻土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万物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