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省际边缘的县市,在经济发展上往往有“先天不足”的烦恼,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地处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的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通过多年探索,成功提出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要素集聚”4个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走
地处省际边缘的县市,在经济发展上往往有“先天不足”的烦恼,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地处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的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通过多年探索,成功提出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要素集聚”4个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走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台”。
地处黄河岸边、位于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的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曾是河南省深度贫困县。省际边缘县市如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2024年,河南省《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打造“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全国羽绒制品集散地、区域服务中心消费中心、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4个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要素集聚”4个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台前在县域经济层面积极尝试,加快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前台”。
立足特色产业
黄河、金堤河横贯而过的台前,人口和耕地三分之一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在滞洪区,1978年12月正式建县,经济发展滞后,2017年被确定为河南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建县之初,台前县的群众自发到其他省份走村串户收购鸭毛、鹅毛,经过简单分拣、包装后,销售到浙江萧山一带的羽绒加工企业。随后,大家在家乡建厂,不断发展壮大。“建县初期,这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产业,羽绒产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台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为峰告诉记者。经过近50年发展,台前县羽绒产业已发展成为集鸭鹅养殖屠宰、羽绒水洗分拣、制品加工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体系。
“我是当初走街串巷的群众之一。”在河南省中威新塘羽绒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庆生告诉记者,行业内对好羽绒的最高质量标准是“黄金6小时”,即原料从产地到加工地要在6小时内完成生产。台前交通便利,借助临近养殖业发达省份山东的地理优势,当地形成养殖、屠宰、运输、加工、仓储等产业聚集地,逐渐形成羽绒原料生产优势。
“欢迎大家来到绒娇家纺直播间!”在中威新塘研发楼的直播现场,主播正讲解着自有品牌羽绒制品,办公室主任赵宪超说,直播间可以现场充绒,制作流程全透明。移步车间,一排排成品羽绒整齐摆放,生产线每天可连续生产10吨成品羽绒。
如何让“小羽毛”拉动大产业?台前充分发挥羽绒资源优势,引育壮大龙头企业,以设计理念更新做优品质,以营销方式创新打响品牌,以细分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从上游的水禽养殖到中游的羽绒加工,再到下游的羽绒制品生产,台前目前已拥有羽绒及服饰加工企业19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年深加工羽绒原料能力1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年加工羽绒服装及羽毛工艺制品达3500万件,从业人员3万余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羽绒生产加工基地。
2024年7月17日,国家棉花羽绒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台前县成立。“这是国内继浙江萧山、四川成都和江西共青城之后的第四家国家级羽绒检测中心。”台前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郭延勤介绍,该检测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台前羽绒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化边缘为枢纽
台前虽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县市,但也蕴含着巨大潜能。当地三面与山东省毗邻或隔河相望,西连中原经济区,东接环渤海经济圈,是河南距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最近的一个县,也是河南衔接、融入环渤海发达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连南贯北的京九铁路与承东启西的晋豫鲁铁路在台前交会并设站,形成铁路交通的“黄金十字架”;开工建设的京九高铁过境设站;台辉高速建成通车……如今,台前已融入国家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大格局。如何充分挖掘发展潜能,为省际边缘县开拓一条符合自身禀赋的发展道路?台前另辟蹊径,化边缘为枢纽,在化工产业基础上,重点谋划建设“台前国际陆港”,大力发展石化、煤炭、普货物流三大板块。
“昨天晚上刚发走2500吨汽油。”在濮阳恒润筑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危化品专用铁路编组站,恒润石化副总曹泽允告诉记者,从整车出发到驶至京九铁路,仅需10分钟。
恒润石化主要从事石油化工产品综合利用生产加工、公铁海水多式联运等,承担了“台前国际陆港”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总投资16.5亿元。作为“台前国际陆港”的核心功能区,恒润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已成为濮阳新型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仓储基地,区域性石化能源公铁海水多式联运的枢纽中心。
台前有关部门正积极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和到站资质审批;与大连商品交易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实现大宗石化产品“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为周边化工企业一站式解决原料、物流、销售、融资等难题。台前还开工建设1200万吨公铁联运煤炭物流园项目,预计今年8月建成,将满足豫北鲁西等地煤炭的需求。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台前持续加强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化工产业集群。
“三期年产10万吨硝酸项目,为一期、二期项目提供原料,一期、二期为四期项目提供原料,形成了以硼系化合物为主的产业链。全线达产后,将形成全国最大的硼系化合物生产基地,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在台前县产业集聚区河南中硼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公司生产副总王哲向记者介绍,这一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稳定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化产业集群,助力台前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硼系化合物生产基地。
搭建合作桥梁
作为河南省东北门户,台前在面临省际天然界限的同时,也承担着与毗邻区域合作的重任。豫鲁5县水相连、地相接、人相亲。台前县被河南明确定位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强调要深化豫鲁两省省际区域合作,支持其与山东阳谷、东平、梁山、郓城等县在公铁水联运、石化产业、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升合作水平,实现高质量协同联动发展,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样板。
“我们在台前布局了10个肉鸭养殖小区,在满足肉食加工企业需求的同时,产出的鸭绒也可供羽绒企业需求。”山东中心食品聊城一体化项目负责人汤泓彬说,该项目现有饲料企业2家、肉食加工企业4家、肉鸭养殖小区10个,分布于山东莘县、阳谷县、东阿县以及河南台前县等区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畜牧业发展。
类似聊城一体化项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24年1月,河南与山东联合印发《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两省将携手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合作园区、优势产业基地、高端产业集群。
区域协同发展,关键在产业联动。在产业合作上,河南中硼、恒润石化与上游企业鲁西化工、东明石化等企业合作购进生产原材料;台前可祺时装与阳谷商羽羽绒有限公司就羽绒制品生产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两地企业互利共赢。全力申报中原(河南)石化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及保税仓,积极扩大影响,吸引山东毗邻地区企业入驻,致力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024年7月26日,台前县、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泰安市东平县、济宁市梁山县、菏泽市郓城县5县人大跨区域联动工作签约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台前举行,5地以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为契机,围绕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需跨区域协同治理事项等方面,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