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奥精医疗(688613.SH)询问公司的骨修复材料产品是否会受到中美关税战的影响。奥精医疗回复表示,公司的出海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且目前公司营收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会对公司的出海业务产生影响。
美国“对等关税”的无差别攻击致使全球经济、贸易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关税战不确定性重点聚焦的半导体、汽车和医药等相关产业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近来,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奥精医疗(688613.SH)询问公司的骨修复材料产品是否会受到中美关税战的影响。奥精医疗回复表示,公司的出海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且目前公司营收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会对公司的出海业务产生影响。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奥精医疗强调,全球化战略是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公司会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丰富产品品类、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并积极拓展具备高成长价值的新兴市场,实现公司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协同发展,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行业分析师表示,关税重构的不仅是成本曲线,更是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图谱。短期看,政策催化下的国产替代与成本优势企业直接受益;长期而言,具备真正创新力与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方能在波动中锚定价值。
骨修复材料行业多重替代趋势凸显,关税战加速人工骨国产替代进程
在骨修复材料领域,目前主要存在自体骨、天然骨与人工骨等产品,三者各具优劣。以异种骨和同种异体骨为代表的天然骨材料历史悠久,人工骨材料为后起之秀,逐步替代天然骨。
奥精医疗自主创新研发的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具有“制备工艺仿生、微观结构仿生、组织成分仿生”的特点,生物相容性、成骨速度、孔结构、降解速率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临床应用中可完美解决异种骨、同种异体骨等存在的来源有限、免疫排异及伦理问题,且供给充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发展潜力较大。据统计,人工骨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不足30%快速攀升至当前主导地位,并有加速替代的趋势。
目前,骨缺损修复材料正式成为继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运动医学类之后,骨科高值耗材的第五大产品品类。更为重要的是,奥精医疗的人工骨修复材料不仅可与其他骨科植入类产品配合使用,丰富骨科临床治疗方法,也使得奥精医疗与其他骨科高值耗材企业形成错位竞争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国产替代方面,我国的骨修复材料行业起步较晚,百赛(Biocomposites)、瑞毅(Wright)、伯克利(Berkeley)、强生、史赛克、美敦力等进口品牌的临床使用比例较高,部分国产产品的核心原料与技术也存在受制于人的困境。
近年来,在需求激增、政策红利、技术突破等多重利好的刺激下,我国骨修复材料市场发展迅速,国产品牌的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赶上甚至已经超越进口品牌,行业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清晰。其中,国家集采政策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挤压进口产品市场空间。
奥精医疗的国产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自主可控,成为国内骨缺损修复材料取代进口产品的标杆性高端骨科产品。资料显示,2023年公司的“骼金”人工骨修复材料中标国家集采,使得奥精医疗产品得以加速进院,公司人工骨终端医院数达到1800家,较集采前大幅增长。
此次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壁垒与技术封锁,使全球供应链风险骤增,进口品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意外成为加速骨科耗材行业洗牌的催化剂。中信建投研报表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与我国反制措施形成双向压力,但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逻辑将加速兑现。
多维度业务布局 构筑可持续增长底层逻辑
奥精医疗的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包括“骼金”、“齿贝”、“颅瑞”等产品,种类丰富,可充分满足临床骨缺损修复需求。其中“骼金”人工骨修复材料纳入国家集采,有望加速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与其他骨科耗材公司情况一样,集采降价对奥精医疗的营收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集采带来的压力,奥精医疗积极布局标外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丰富产品管线,形成了骨科、口腔、神外三大领域并驾齐驱的局面。
其中,口腔领域,2024年奥精医疗完成对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的收购,布局口腔种植产品,该产品与公司的齿贝产品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在市场拓展方面,采取的是内外双循环的多元化市场拓展策略。国内市场通过集采加速入院、攻城略地,成为公司稳固的基本盘。海外市场则是奥精医疗战略推进的重点领域,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奥精医疗重点聚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顺利获得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注册证,全面打开东南亚市场。
从目前全球骨科高值耗材发展状况来看,欧美仍是骨科需求最大的市场,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增长更为快速。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3-2028年东南亚骨科修复材料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21.4%,远超全球平均的7.2%。这一区域既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超6.5亿),又面临医疗基建升级、商业保险普及的双重红利。
此次中美关税战使得我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重点聚焦更具增长潜力的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奥精医疗的骨修复材料产品早一步卡位东南亚新兴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市场中,马来西亚技术准入门槛高但国际认可度高,适合技术输出;印尼人口红利和政策支持提供规模化机会;越南性价比优势和区域联动潜力显著。奥精医疗的仿生技术、多领域认证及全球化战略,使其在东南亚市场具备技术、成本和渠道三重竞争优势,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
行业分析师认为,全球化战略考验的是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倒逼企业的供应链效率升级,通过规模效应与敏捷生产结合构建“低成本+快速响应”双重优势,支撑企业参与全球价格竞争。
奥精医疗的核心产品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主要原材料为I型胶原蛋白及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产品已经获得中国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即将投入生产,未来可实现公司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胶原蛋白海绵兼具原材料和独立产品的双重属性,有助于降低公司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生产成本,提升人工骨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此外,2024年11月,奥精医疗于潍坊建设的新产线开始投产并投放市场,新产能建成后将新增200万盒年产能,是公司2023年销量的4倍。新产能的投产,实现了公司规模化发展效应,能够满足产品出海和集采带来的需求增加。
在人工骨修复材料快速发展的利好市场环境下,奥精医疗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多元化产品力、全球化布局构建内外双循环体系、供应链自主化降本增效,战略规划清晰、进展迅捷,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抓住了确定性的可持续增长底层逻辑,未来可从容静待花开。
来源:民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