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的春日,凉风习习,35岁的陈丽华在下班路上哼着小曲,步履轻快。她是位小学语文老师,生活规律,家庭美满,最近正忙着备课和照顾女儿。可就在几天前,她无意间发现脚底那颗从小就有的“富贵痣”变得不对劲——不仅变大了,还时常瘙痒、刺痛,甚至偶尔流血。丽华起初没当回事
南京的春日,凉风习习,35岁的陈丽华在下班路上哼着小曲,步履轻快。她是位小学语文老师,生活规律,家庭美满,最近正忙着备课和照顾女儿。可就在几天前,她无意间发现脚底那颗从小就有的“富贵痣”变得不对劲——不仅变大了,还时常瘙痒、刺痛,甚至偶尔流血。丽华起初没当回事,心想:“不过是颗痣,可能是鞋子磨的。”直到疼痛影响走路,她才抽空去医院检查。
在医院,皮肤科医生的表情却让她心头一紧:“这痣不简单,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得立刻切除!”丽华愣住了,癌症?一颗小小的痣,怎么就成了致命威胁?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恶性黑色素瘤,一种凶险的皮肤癌!幸好发现及时,手术成功切除,丽华逃过一劫。这个故事令人心悸,也敲响了警钟:黑痣并非总是“富贵”的象征,忽视它的变化,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陈丽华,35岁,南京人,是一所公立小学的语文老师。她身高一米六,体型匀称,气质温柔,笑起来总带着几分书卷气。丽华大学主修教育学,毕业后扎根教学一线,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她工作认真,课余喜欢读书、练瑜伽,生活简单而充实。丽华的丈夫是名工程师,夫妻俩育有一个8岁的女儿,家庭和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健康方面,丽华自认为底子不错。年轻时,她偶尔感冒,从不生大病,体检也一切正常。她脚底的那颗黑痣从小就有,家人戏称是“富贵痣”,寓意好运。多年来,痣不痛不痒,丽华几乎忘了它的存在。近年来,她隐约觉得痣有些变化,但忙于工作和家庭,她总觉得“小问题”不值一提。直到这次刺痛难忍,她才被迫走进医院,揭开了一场健康的危机。
半年前,丽华开始察觉脚底的黑痣有些异常。痣周围偶尔瘙痒,走路时有轻微刺痛,但症状断断续续,不影响日常生活。她以为是鞋子太紧或脚底皮肤干燥,抹点润肤霜就过去了。丽华忙着备课、开家长会,压根没时间细想。
几个月后,她无意间发现黑痣变了模样:直径从原来的5毫米长到近2厘米,表面不再平滑,而是凹凸不平,颜色也从单一的黑色变成了黑灰相间,边缘模糊不清。有时走路,痣会因摩擦破溃流血,甚至渗出淡黄色液体。丽华觉得不妙,但仍抱侥幸心理:“可能是痣长大了,去医院祛掉就行。”她甚至在网上查了“激光祛痣”,打算找个周末处理。
上周,黑痣的刺痛突然加剧,走路像踩在针尖上。丽华终于坐不住,下班后直奔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仔细观察痣的形态,听完她的描述,脸色凝重:“这痣变化太大,表面破溃、颜色不均,很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必须马上切除并做病理检查!”丽华一听“癌症”,吓得手脚冰凉:“不就是颗痣吗?怎么就成癌症了?”
医生解释:“黑痣不全是安全的。正常痣稳定不变,但你的痣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形态异常,高度怀疑是恶性黑色素瘤,一种凶险的皮肤癌。不及时切除,可能扩散到全身。”丽华半信半疑,但医生的严肃态度让她不敢耽搁,当即办理了手术手续。
手术中,医生进行了冰冻切片病理,结果确认:恶性黑色素瘤!幸好肿瘤尚未扩散,切除范围足够,术后无需放化疗。丽华松了一口气,但仍心有余悸:“一颗小痣,差点要了我的命!”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癌症,占皮肤癌的少数,但恶性程度极高,易转移至淋巴结、肺、肝等器官。根据中国抗癌协会数据,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年发病率约0.5-1/10万,近年呈上升趋势。脚底、手掌等摩擦部位的痣,因长期刺激,更易恶变。
丽华的黑痣为何变成癌症?医生分析了以下原因:
长期机械刺激脚底痣受走路、鞋子摩擦,易引发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丽华的痣位于脚底中央,多年受压,增加了恶变风险。忽视变化
黑痣的异常变化(如增大、破溃、颜色不均)是癌变的信号。丽华半年来的瘙痒、刺痛和形态变化,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典型表现,但她未及时就医。遗传和环境因素
虽无明确家族史,但长期紫外线暴露、免疫力下降可能促进痣恶变。丽华虽不常晒太阳,但工作压力大,免疫功能可能受影响。
医生强调,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一旦转移,生存率骤降至20%以下。丽华的及时手术,堪称“捡回一条命”。
并非所有黑痣都会癌变,但某些变化需高度警惕。医生介绍了国际通用的ABCDE法则,帮助识别恶性黑色素瘤:
A(Asymmetry,不对称)正常痣形状对称,呈圆形或椭圆形。恶性黑色素瘤常不对称,一半与另一半形状不同。B(Border,边缘)
正常痣边缘光滑,与皮肤分界清晰。恶性黑色素瘤边缘模糊、锯齿状。C(Color,颜色)
正常痣颜色单一(黑、褐色)。恶性黑色素瘤颜色不均,可能混杂黑、灰、红、蓝等。D(Diameter,直径)
正常痣直径恶性黑色素瘤常>6毫米,且短期内快速增大。E(Evolving,变化)
正常痣多年不变。恶性黑色素瘤短期内增大、破溃、瘙痒、疼痛或流血。
丽华的黑痣符合ABCDE多项特征:不对称、边缘模糊、颜色不均、直径超2厘米、半年内快速变化,幸好她最终就医,避免了更严重后果。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医生总结了以下高危因素:
长期摩擦或刺激脚底、手掌、腰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痣,恶变风险更高。丽华的脚底痣长期受鞋子压迫,是重要诱因。紫外线暴露
长期晒太阳或使用日光浴床,增加黑色素细胞癌变风险。户外工作者需特别注意。家族史和遗传
有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或携带CDKN2A基因突变者,风险增加。多发痣或不典型痣
身上痣>50颗,或有不典型痣(形状、颜色异常)者,需定期检查。免疫力下降
慢性疾病、压力过大、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促进痣恶变。
恶性黑色素瘤虽凶险,但可防可控。医生为丽华和其他读者提供了以下建议:
定期自查每月检查全身黑痣,尤其脚底、头皮、指甲下等隐蔽部位。用镜子或请家人协助,观察是否符合ABCDE法则。及时就医
发现黑痣有增大、破溃、瘙痒、疼痛等变化,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皮肤镜和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保护皮肤防晒:外出涂SPF30+防晒霜,穿长袖衣物,避免10:00-16:00强紫外线。避免刺激:选择宽松鞋服,减少痣部摩擦。增强免疫: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睡眠。
有家族史或多发痣者,每年做一次皮肤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筛查。谨慎祛痣
勿随意用激光祛除可疑痣,需先排除恶性可能。丽华若贸然激光,可能刺激肿瘤扩散。
中医认为,黑痣与气血瘀滞、湿热内蕴有关。养护皮肤需调理全身:
饮食调养:多吃薏米、红豆,祛湿清热;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中药辅助:遵医嘱用黄芪、枸杞泡茶,补气养血。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促进气血运行。丽华术后喝了黄芪茶,感觉精神好转,皮肤也更光滑。
陈丽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人对健康的忽视。她忙碌教学,温暖家庭,却差点因一颗“富贵痣”失去未来。术后,她感慨:“如果早点重视变化,就不会这么提心吊胆。”家人的拥抱,学生的祝福,让她更珍惜健康的可贵。
生活中,我们常把黑痣当做“装饰”,觉得不痛不痒无需在意。可丽华的经历告诉我们:黑痣可能藏着致命危机,任何异常都值得警惕。从今天起,不妨多花一分钟检查身上的痣:拍张照片记录大小,留意颜色和形状,有疑问就去医院。这些小小的习惯,或许就能守护你的健康和幸福。
陈丽华的经历,是一堂生动的健康课。一颗不起眼的“富贵痣”,揭开了恶性黑色素瘤的凶险面纱,也提醒我们重视黑痣的变化。通过了解ABCDE法则、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让生活少一些风险,多一些安心。愿每个人都能从丽华的故事中汲取教训,用科学知识守护皮肤健康,远离恶性黑色素瘤的威胁,拥抱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 (2023). 《皮肤癌防治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2024). 《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筛查与案例分析》.来源:虞医生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