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晚间,有着“胰岛素龙头”之称的通化东宝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不过这一次,却是因业绩预告的第三次修正而引发“惊雷”。
一起寻找伟大公司强国财经 原创
一家东北公司爆雷,同时也一家医药公司。懂的人自然懂。
业绩连续修正三次,而且一次不如一次,从盈利修正到亏损,听起来就是个悲剧。
这就是有“胰岛素龙头”之称的通化东宝,股价已从25元崩到7元之后,看市场如何反应?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看看这家东北医企怎么了。
三次变脸
正所谓: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年度业绩三次“变脸”:从预盈千万到巨亏四千万。
4月27日晚间,有着“胰岛素龙头”之称的通化东宝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不过这一次,却是因业绩预告的第三次修正而引发“惊雷”。
根据最新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72.3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相较上年同期减少12.11亿元,降幅达103.66%;扣非净利润更是跌至-919.54万元,同比减少11.77亿元,降幅100.79%。
而在三个月前的2025年1月20日,通化东宝首次披露业绩预减时,归母净利润尚预计为4052.77万元,虽同比大降96.53%,但至少维持盈利;
仅一个月后的2月20日,这一数据便修正为盈利1164.21万元,降幅扩大至99%;
如今不到两个月,公司直接“画风突变”,净利润彻底转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业绩蹦极”。
业绩修正的原因层层叠加,堪称“连环雷”。
首次预减时,公司归咎于胰岛素集采导致收入下滑,以及终止研发管线计提的大额减值损失;第二次修正则因商标侵权诉讼终审判决赔偿超预期——2021年甘李药业起诉通化东宝“长舒霖”商标侵权,最终法院判决通化东宝需赔偿6131.21万元,远超此前预计的3000万元,差额部分直接拖累利润。
而最新一次修正的“导火索”,则是对子公司研发项目转让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修正,以及将支付给SAADOCIA公司的预付商业化权利款确认为损失,并调整为经常性损益。
三次修正,次次加码,让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稳定性的信心逐渐崩塌。
杀人不过诛心,而且要来三次,可以想像近10万持股散户何其煎熬。
截至2024年10月24日,通化东宝的股东户数仍有9.5万户,其中多数为中小散户。
尽管4月25日公司股价以7.52元收盘,微涨2.31%,市值147亿元看似平稳,但业绩“暴雷”的消息在周末发酵,股吧里早已炸开了锅。
“原地一声惊雷”“又踩雷了,幸好周五跑了”等评论此起彼伏,折射出散户的恐慌与无奈。
事实上,通化东宝的股价已在集采落地后经历了长期震荡。2024年4月胰岛素专项接续集采中,公司6款产品全部中标,平均降价15%,其中门冬胰岛素降幅达43%。公司曾寄希望于“以价换量”,获得了超4500万支的总签约量,较首次集采增长73%,但2024年销售收入却并未如愿提升。
反观同行甘李药业,同样6款产品中标,价格全线上浮,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16.77%、80.75%,上演“逆袭”。
冰火两重天的对比,让通化东宝的策略失效显得更为刺眼。所以,到底是政策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集采后遗症
通化东宝的困境,本质上是集采压力下国产胰岛素龙头转型阵痛的集中爆发。
自2021年国家启动胰岛素集采以来,行业格局加速重塑。通化东宝作为传统强者,主打中低端市场,依赖规模效应,但首轮集采后价格优势被压缩,2023年净利润已同比下滑86.42%。
2024年接续集采中,公司为保市场份额再度大幅降价,却陷入“量增利减”的泥潭——
一方面,商业客户因价格预期持续下调而控制库存,导致短期发货受阻;另一方面,集采带来的收入下滑与费用激增形成“剪刀差”,叠加研发投入加大、诉讼赔偿等偶发因素,最终压垮了利润表。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产品线结构单一。通化东宝收入90%以上依赖胰岛素,且以二代产品为主,三代胰岛素市场份额被甘李药业、诺和诺德等对手挤压。2024年公司甘精胰岛素“长舒霖”因侵权纠纷被迫换牌为“平舒霖”,虽未影响生产,但品牌重塑需要时间与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
行业竞争,是公平的,人人都得面对。但是,除了外部竞争,通化东宝的内部财务处理也引发争议。
三次业绩修正间隔短、幅度大,尤其是将预付SAADOCIA公司的商业化权利款从非经常性损益调整为经常性损益,直接导致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被部分投资者质疑“财务洗澡”。
此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修正涉及对子公司研发项目转让的会计判断,专业性较强,却未充分披露细节,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资本市场对业绩“变脸”向来严苛。2024年以来,A股已有多家公司因业绩预告大幅修正被监管问询,通化东宝能否逃过此劫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频繁的修正已动摇投资者对管理层的信任——
当一家百亿市值公司在三个月内三改业绩预期,如何让市场相信其财务管控能力?
破局之路
俗话说,做人不能太悲观。非要说点乐观的话:尽管眼下危机重重,通化东宝并非没有转机。
股价腰斩再腰斩后,投资者也希望给点机会解套。
作为国产胰岛素的“老牌劲旅”,公司拥有深厚的生产底蕴和稳定的渠道网络,在基层医疗市场仍具优势。若能把握以下三大方向,或可重拾增长动能:
1. 加速三代胰岛素渗透,开拓创新药管线
目前公司三代胰岛素占比不足30%,远低于甘李药业的70%以上。需加快“平舒霖”等新品推广,依托集采获得的庞大签约量,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加大GLP-1等热门降糖药的研发投入,弥补产品线单一缺陷。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显示转型决心,后续需聚焦高效产出,避免无效投入。
2. 优化财务管控,重建市场信任
针对频繁的业绩修正,管理层需公开透明地解释会计调整逻辑,尤其是递延所得税、预付账款等争议科目,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背书。同时,加强内控机制,避免因诉讼赔偿、研发决策等问题反复冲击利润表。
3. 拓展海外市场,对冲国内集采压力
在国内胰岛素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通化东宝已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布局,但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未来可借助“一带一路”政策,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加速出海,复制国内集采“以价换量”的成功经验。
此次业绩“暴雷”,对通化东宝投资而言,影响不言而喻,股价或因利空承压,近10万股东难免经历阵痛;但长期而言,公司能否从“集采依赖症”中突围,在创新药赛道追上对手,才是决定其能否重返千亿市值俱乐部的关键。
资本市场向来残酷,却也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企业以机会——通化东宝的下一站,是涅槃重生,还是继续沉沦?答案或许就藏在未来两年的战略执行力中。
但是,投资不是请客吃饭,对有些企业,大家还是要小心为妙。
中国企业,祝好运!通化东宝,祝好运!朋友,祝好运!
来源:老鱼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