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患癌卖掉祖宅看病,儿子回乡挖开院墙角,全村人都沉默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18:57 4

摘要:一辆挖掘机停在李叔以前的老宅子前头,李叔那在南方打工的儿子李伟站在院子中央,手指指着西边的墙角,对开挖掘机的师傅喊:“就是这里,挖开!”

昨个太阳刚出来,村口就热闹得不行。

一辆挖掘机停在李叔以前的老宅子前头,李叔那在南方打工的儿子李伟站在院子中央,手指指着西边的墙角,对开挖掘机的师傅喊:“就是这里,挖开!”

我骑着电动车经过,忍不住停下来,和村里十几个围观的人一起看热闹。

李叔的那栋老宅子,已经卖给了隔壁村的张老板,准备拆了重建。去年李叔确诊胃癌晚期,花光了积蓄,儿子在深圳工厂的工资也不够治病,最后把祖宅卖了,换了30万看病。

谁知道李伟回来这一嗓子,把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人喊懵了。

“小伟,你这是要干啥?房子都卖给张老板了,你挖人家的墙做啥?”村支书老赵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走过来劝。

李伟脸上的表情倔得很,根本不理老赵。他拿着一张发黄的纸,上面画着几条歪歪扭扭的线,看起来像是地图。

“小时候爸跟我说过,家里有个秘密埋在西墙角。”李伟声音有点哑,“他说那是他爷爷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宝贝,要等我长大了才能挖出来看。”

“你爸胡说八道呢吧?李家啥时候出过参军的?”

村口卖馒头的王婶子端着蒸笼,馒头上还冒着热气。她放下竹篮,一屁股坐在路边石头上。她手里攥着两张皱巴巴的五块钱,估计是刚卖出去两个馒头的收入。

“李伟,你爸的病咋样了?上次我去医院看他,瘦得皮包骨头,我硬是没敢进去。”

李伟咬着牙不说话,眼睛红了一圈。我知道,李叔上个月已经不行了,李伟把骨灰盒带回来,刚下葬没几天。

挖掘机的轰鸣声打断了所有人的猜测。黄色的铲斗小心翼翼地刨开院墙角的土,李伟紧张地盯着每一铲土被翻开。

村里人越聚越多。大伙都知道李家的情况,李叔老婆早年得病走了,留下李叔和儿子相依为命。李叔是个木匠,手艺不错,在村里帮人做家具、修房子,挣得不多,但日子过得去。

“我记得李根那老头子,”六十多岁的刘大爷突然开口,“就是小伟的爷爷,确实当过兵,抗美援朝回来的。不过那时候谁家不穷啊,能有啥宝贝?”

挖掘机挖了约莫有半米深,铲子碰到了什么硬物,发出”咣当”一声。

李伟立马跳进坑里,用手扒开泥土。不一会儿,他搬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大概有鞋盒那么大。

围观的人顿时安静下来。

李伟抱着盒子,手有些发抖。铁盒上的锁已经锈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他找来一块石头,砸了几下才把锁砸开。

我和其他人不由自主地往前凑,想看个究竟。

盒子里铺着一层发黄的报纸,上面放着一本褪色的笔记本,一张泛黄的全家福,还有一个红色的小布包。

李伟先打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着几张纸条。他翻了几页,突然”啪”地合上了本子,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爸早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李伟哽咽着说,“这是他的诊断记录,最早的检查是三年前了。”

我愣住了。三年前?那时候李叔看起来还挺精神的啊,天天扛着木工工具到处帮人做活,谁能想到他那时候就…

李伟接着打开小布包,里面是一枚铜质的勋章,上面的图案都磨平了,只能隐约看出是五角星的形状。

“我爷爷的军功章,”李伟低声说,“爸爸一直没告诉我爷爷是烈士。”

最后,他拿起那张全家福。照片已经泛黄,但能看出是年轻时的李叔和他媳妇,还有小时候的李伟,站在这座老宅子前面。照片背面写着几行字。

李伟看了那几行字,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房子,是爷爷用军属补助建的。”良久,李伟声音颤抖着说,“爸爸早就知道自己病了,但他不肯动这个房子,说这是爷爷的心血…直到…”

他说不下去了。

我们都明白了。李叔大概是实在扛不住了,才把祖宅卖了。而且他居然撑了三年,直到最后才…

正说着,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村口。张老板从车上下来,皱着眉头看着被挖开的院墙。

“这是怎么回事?我买的房子,谁允许你们挖的?”

李伟擦了擦眼泪,走到张老板面前,把那本日记递给他看。

张老板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挺精明。他翻了翻日记,脸色慢慢变了。

这时,李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

“张叔,这是卖房子的钱,我要全部还给你。我不能卖了这个房子。”

张老板摇摇头:“钱我不能收。你爸跟我提过,他说房子卖给我,但让我答应他一件事——等你从南方回来,让你在老宅子住几天,怀念一下童年。”

李伟愣住了:“可是合同…”

“合同是签了,但我答应过你爸,会让你最后看看这个家。”张老板叹了口气,“其实我也不着急拆,你先住着吧,什么时候想通了再说。”

围观的村民面面相觑。大家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夕阳西下,人群散去,只剩下我和李伟站在院子里。

“我爸是个倔脾气,”李伟轻声说,“医生让他早点治疗,他说没钱,其实是舍不得卖祖宅。等到实在撑不住了,才…”

李伟说到这里,从铁盒底部抽出一张纸条,递给我看:“你看看这个。”

纸条上是李叔歪歪扭扭的字迹:

“儿子,等你看到这张纸条,我应该已经不在了。爷爷是烈士,这个房子是国家给的补偿。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没能守住它。但我更不能让你为了给我治病背上债务。癌症晚期哪有那么容易治好?我只是想骗你回来多陪陪我。房子的事,你别放在心上,人活着才重要…”

我看着李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爸当木匠这么多年,手上总是有刺,”李伟突然说,“小时候我问他疼不疼,他总说不疼。现在我才知道,他撑了那么久的病痛,也是一声不吭。”

晚上,我回到家,媳妇正在院子里掐花椒叶子。“听说李家那个事了吗?”她问。

“嗯,看到了。”我点点头。

“李伟那孩子回来守灵时,我去送了挽联。你猜我看见什么了?”媳妇停下手上的活,“李叔的床头放着个小药盒,里面装着小石子,我问李伟那是啥,他说是他小时候送给爸爸的’宝贝’,李叔一直留着呢。”

我没说话,只是点了根烟。村口的路灯亮了,黄晕晕的光照在泥泞的路上。

两天后,村里的广播突然响起来,说是李伟要在老宅前开个简短的会。

我和村里几十号人又聚到了李家老宅前。李伟站在院子中央,旁边放着那个铁盒子和一摞厚厚的纸。

“昨天我整理了爸爸的日记和医疗记录,”李伟声音平静了许多,“他最后卖房子的钱,只用了五万块钱治病,剩下的二十五万都存在一个我不知道的银行卡里。”

他举起一张银行卡:“这是给我的学费和创业资金。爸说他知道我在厂里干得不开心,想自己开个木工坊。”

人群中发出低低的抽气声。

“我决定了,我要留在村里,开一个木工坊,就用爸爸留下的钱和手艺。”李伟环顾四周,“张叔答应我可以先不拆这个院子,我想请村里的老人来评评理——我爷爷是烈士,这个房子能不能算是有历史意义?能不能申请成文物保护,或者改造成烈士纪念馆?”

村支书老赵第一个表态:“我来联系县里文化站的人,看看能不能评定为历史建筑。”

张老板也点点头:“如果能评为文物,我就不要这个房子了,反正我也只是想在村里建个周末小院。”

李伟从铁盒子里拿出那张全家福,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墙上,正是他小时候和爸妈站着拍照的位置。

“我打算先修缮一下房子,请村里人来喝杯茶,听我讲讲我爷爷和爸爸的故事。”

大家都沉默地点头。夕阳的余晖洒在那面墙上,照着发黄的全家福,照着李伟坚毅的侧脸。

王婶突然开口:“以后木工坊开起来了,我那破桌子你可得先给我修。”

“没问题,王婶。”李伟笑了笑。

散会后,大家三三两两地离开。我留到最后,看着李伟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望着被挖开的墙角发呆。

“准备啥时候开业?”我问。

“再等等吧,”李伟说,“我得先把爸爸的手艺学好。”

“李叔的手艺村里人都认。”我递给他一支烟。

“是啊,”他点上烟,深吸一口,“爸爸生前做的那些家具,到现在村里还有不少人在用呢。听说赵支书家的柜子用了二十多年都没坏。”

我们俩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黑了下来,院子里没有灯,李伟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着地上的铁盒。

“这盒子我爸说是爷爷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军用品,”李伟轻声说,“其实就是个普通的铁盒子,但对我爸来说,这就是传家宝。”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拍拍他的肩膀。

天完全黑了,村里人家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李伟突然问我:“你觉得我能守住这个家吗?”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你爸把一切都给你准备好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

李伟点点头,把铁盒子抱在胸前,仰头看着满天繁星。“爸,我回来了,”他轻声说,“您放心,我不会再走了。”

村里的狗叫了两声,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在这个普通的夏夜,李伟站在自己的祖宅前,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而我,骑着电动车缓缓驶过村口的水泥路,心里想着李叔生前最后跟我说的一句话。那时他已经很虚弱了,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却还惦记着儿子:“等我不在了,你提醒提醒我儿子,人这一辈子啊,钱没了可以再挣,家没了可以再建,可祖宗留下的那点精神,丢了就真没了。”

我回头看了眼李家的老宅,屋檐的轮廓在夜色中依稀可见。那盏手电筒的光还亮着,像星空中的一颗微弱却顽强的星星。

等李伟的木工坊开业那天,全村人都去了。我站在人群中,看着李伟用他爸爸的老工具,一刀一刀地在木板上刻下”李氏木坊”四个字。

“开张大吉!”村里人一起喊道。

我走上前,递给李伟一个小包袱:“这是你爸生前寄存在我这的,说是等你回村开木工坊的时候再给你。”

李伟接过包袱,打开一看,是一套崭新的木工工具,旁边还有一本手绘的家具设计图册。

他的眼眶又红了。

全村人都沉默了。但这一次,是带着希望的沉默。

来源:灾难讲述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