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乡东工联会打造职工文化桥梁:以吟诵与汉礼点亮家庭文明之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12:33 3

摘要: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蚝乡东工联会在沙井街道总工会的指导下,成功启动“亲子共吟,匠心传承”文化培训活动。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性地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吟诵艺术、汉服礼仪、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20余家企业的30组职工家庭参与。这些职工家庭不仅是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蚝乡东工联会在沙井街道总工会的指导下,成功启动“亲子共吟,匠心传承”文化培训活动。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性地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吟诵艺术、汉服礼仪、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20余家企业的30组职工家庭参与。这些职工家庭不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更是工会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纽带,通过活动进一步凝聚了职工文化认同感,展现了工会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为。

工会搭台:以文化活动凝聚职工力量

蚝乡东工联会始终致力于搭建职工文化交流平台,此次活动特别针对辖区内20余家企业的工会积极分子家庭展开。这些职工代表来自电子制造、物流服务、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活动通过亲子共同参与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既满足了职工家庭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为工会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与家人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工会的凝聚力。”蚝乡东工联会主席表示,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工会服务职工、联系企业的创新尝试。

吟诵经典:让职工家庭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活动特别邀请吟诵非遗传承人邵永玲老师担任主讲,带领职工家庭吟诵《诗经》经典篇目,如《关雎》《无衣》《鹿鸣》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同时,活动还融入了结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原创诗词,如《题新时代工匠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有纪》等,用平仄韵律传递时代精神。

“当职工家庭共同吟诵‘一铆一钉事,堪彰大国风’时,劳模精神已悄然融入家庭文化。”项目负责人介绍,活动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让职工在陪伴孩子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与文化使命。

汉服礼仪:以文化体验增强职工归属感

活动要求职工家庭统一着汉服参与,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礼仪导师的指导下,职工与孩子共同学习揖让进退的规范,体验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射箭蹴鞠等传统活动,感受“衣冠上国”的文化自信。

“穿上汉服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重新找到了文化的归属感。”一位来自某电子企业的职工家长感慨道。“本以为诗经很难懂,想不到在吟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背诵这些在平常看很生涩的文字。女儿在空闲时不经意就吟诵出的诗经内容,让我感觉到吟诵真正的魅力。期望能有机会继续学习吟诵。”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也让职工家庭在体验中增强了对工会文化的认同感。

情景剧创作:用职工故事讲述文化传承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创作《湾区脊梁颂》这部彰显“家国情怀”的情景剧。《湾区脊梁颂》情景剧以四幕乐章结构,展现湾区建设者从拓荒奠基到匠心筑梦的壮丽征程。第一乐章【夯基赋】中,职工用焊枪飞花与代码奔流的意象,再现了湾区从滩涂到热土的蝶变;第二乐章【百工图】则通过脚手架摘星、流水线绣春的诗意表达,致敬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

"焊花谢处木棉发,工匠血脉续炎黄"——第三乐章【奋进令】将劳模精神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当两位宝安工匠吟诵"晨披霞光夜戴星"时,台下多位职工代表深受触动。最终,第四乐章【千秋匠】以"前人造舸,我铸舰"的豪迈宣誓,将湾区建设者代代传承的匠心精神推向高潮。

结业展演上,当职工和孩子们身着汉服齐声吟诵《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现场掌声雷动。这不仅是诗词的复现,更是家国情怀的代际传递。情景剧视频作为工会大思政课的一部分,在社区和企业微信群中广泛传播,成为工会文化活动的“新名片”。

从职工家庭到社区文化:工会作为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工会联系企业与职工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职工家庭中,超过80%表示对工会的认同感显著提升,65%的职工主动申请成为“吟诵文化志愿者”,将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带回企业。

“这些职工家庭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工会工作的传播者。”蚝乡东工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与社区中的传播,为职工家庭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通过此次活动,蚝乡东工联会成功搭建起企业、职工与社区之间的文化桥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工会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样本。当职工家庭在吟诵与礼仪中找到文化归属感,工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编辑:卢莹

编审:余丽

来源:升职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