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 年,四川女子卿晨璟靓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却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照片意外走红,被网友称为“最美酒托”、“高颜值通缉犯”。服刑完毕后,她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但最终在粉丝数达到八千多时被封号。平台认为她的账号违反了《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
2018 年,四川女子卿晨璟靓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却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照片意外走红,被网友称为“最美酒托”、“高颜值通缉犯”。服刑完毕后,她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但最终在粉丝数达到八千多时被封号。平台认为她的账号违反了《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
其实问题关键在于,她利用曾经的犯罪身份来吸引粉丝。这种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支持她的人或许是因为好奇,但反对她的人更多,因为她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曾经的“电动车大神”周立齐也是如此。2012年因盗窃电动车第二次被捕后,因“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言论在网上一炮走红,经历多次被捕入狱,2020年最后一次出狱后开直播,一度吸粉三百多万,但最终被封号,此后他再也无法以网络身份影响公众。
很多人不理解,周立齐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吸引300多万人关注?这些关注他的粉丝到底是些什么人?
其实,就凭他“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种负能量标签,就注定他不可能在直播路上走得太远。周立齐出狱做直播后,找他签约的公司越来越多,甚至把签约价格炒到了二三百万。更有甚者,还有电动车厂家找他做联合创始人,其实无非就是借助他的名气代言。
这真是黑色幽默,周立齐明明是盗窃电动车入狱的。
他出狱后,当年被他盗窃电动车的那些受害者、无数被犯罪分子盗窃电动车的受害者还在拼命打工,而他这个盗窃电动车的“网红”却靠着犯罪经历赚得盆满钵满。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群众能接受?官方能认可吗?
周立齐最终被封禁。
同样的,卿晨璟靓的走红一样始于犯罪。2018 年,她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涉案金额高达140余万元。然而,当年的她却因通缉令上的照片意外成为“网红”。后来她出狱了,却靠着曾经的犯罪经历来谋取暴利,当年被她骗惨甚至骗的倾家荡产的那些受害者,无数被酒托诈骗的受害者们,怎么可能接受她走红吸金的行为?
所以,这类出狱后做直播的网红注定很难长久。如果他们低调行事,平台或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一旦开始高调宣传自己,必然会导致限流乃至封禁。
卿晨璟靓就是典型例子。她因犯罪而带来的“知名度”,本来应该是对其犯罪行为的警示,却在她出狱后,成为进入网络直播领域的“敲门砖”。她以“2018 年头条人物,现已改邪归正”为个人简介,利用曾经的犯罪身份和“高颜值”疯狂吸粉,目的和她入狱之前的涉黑职业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为了谋取暴利。
虽然她将自己曾经的犯罪经历作为直播内容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大牢里的故事”“酒托的内幕”,貌似是披着正能量的外衣,但是这种以犯罪经历为卖点的行为,违背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
因为此类行为无形中会给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传递不健康的价值导向,严重误导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在有些未成年人眼里,违法犯罪似乎成了“镀金”的手段,进去待几年,出来就能靠“坐牢资质”赚大钱。
有些孩子竟然对坐牢充满向往,家长和老师再怎么说服他们,也架不住出狱主播的吸金行为活生生在眼前——大学四年再就业,不如坐牢一年放出来赚的多!
这种错误认知必须被纠正。
卿晨璟靓声称自己要“改邪归正”,但是以讲述犯罪经历为手段获取流量,这种行为看不出她回归正途的诚意。真正的“改邪归正”应通过积极行为和正面影响力来赢得社会的认可,而不是利用曾经的犯罪身份来吸引眼球。
相比之下,周立齐出狱后虽然也开启直播,但是也曾专门发视频为自己以往的行为向大家公开道歉,称自己只想做个普通人,养鸡养鸭,孝顺父母,同时希望年轻人不要模仿以前的自己。
反观卿晨璟靓,她出狱后一心忙着直播吸粉讲故事,一直暗示粉丝加“付费内部群”,有没有在百忙之中,对当年被自己诈骗过的那些受害者公开道歉?
没有。
她被封禁早就是意料之中。
来源:高赞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