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4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6.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且亏损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10%。分季度来看,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尤为突出,当季归属于上市公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光伏“寒冬”之下,素以“稳健”著称的晶澳科技(002459.SZ)亦黯然失色。
4月24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6.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且亏损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10%。分季度来看,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尤为突出,当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72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对比2023年净赚超过70亿元,晶澳科技在2024年宛如坐上“过山车”,盈利能力骤降。而这也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下产业链各环节普遍亏损的缩影。
晶澳科技方面表示,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另外,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经过审慎评估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业绩影响较大。
计提减值拖累业绩
自2010年起,晶澳科技开始从单一电池环节向光伏行业上下游纵深发展,目前已构建了光伏与储能、智慧能源、材料和装备三大业务群。主营业务覆盖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以及光伏材料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从收入来源看,晶澳科技超95%的营收主要由光伏组件贡献。2024年,公司光伏组件营收666.28亿元,同比减少14.77%;从规模上看,截至2024年年底,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能高度匹配。
近几年,晶澳科技光伏组件出货水平在全球排名前三。2024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达到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
尽管市场份额保持相对“稳健”,但是晶澳科技盈利能力却遭遇严重考验,2024年亏损超46亿元。
从整体市场环境上看,2024年,光伏行业延续2023年以来的供需失衡态势,产业链价格持续跳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下滑超50%、电池片下滑超30%、组件下滑超29%。价格的快速下滑严重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部分中小企业宣告破产。
值得关注的是,对晶澳科技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的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各季度的利润变化来看,晶澳科技于第四季度亏损41.72亿元,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基本发生在该季度。
根据相关公告,2024年晶澳科技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合计33.29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的比例为71.49%。具体而言,包括长期资产减值损失30.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8.57亿元)、存货跌价损失1.24亿元,应收款项等信用减值损失1.7亿元等。
针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问题,晶澳科技方面提到,受到光伏行业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快速迭代的影响,PERC产品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缩。受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持续影响,市场竞争加剧,新一代N型产品销售价格较低,导致其经济绩效低于预期。因宏观补贴政策收紧及电价下降,公司部分存量电站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
晶澳科技是伴随全球光伏行业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个老牌企业,先后经历欧美“双反”、国内“5·31”政策等多轮行业周期考验。尽管市场不断波动、技术持续迭代,但晶澳科技始终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过去几年,晶澳科技业绩一直保持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超70亿元的盈利峰值。而如今,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大额亏损,也让外界对晶澳科技的“稳健”印象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公司管理层“二代接班”和核心高管变动也引发市场对其治理稳定性的担忧。
近年来,晶澳科技“掌舵者”靳保芳之女靳军淼、靳军辉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年报显示,晶澳科技控股股东为东台市晶泰福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由靳保芳与靳军淼、靳军辉共同控制,三人分别持股51%、25%和24%。
据晶澳科技披露的董监高人员简历,靳军辉自2021年进入晶澳科技,2022年12月至今任董事、公司区域经营中心中国区总裁。另外,靳军淼配偶陶然在“晶澳系”工作13年之久,任晶澳科技董事、副总经理、副总裁、基建工程中心总裁等职。
近期,晶澳科技的高管变动曾引发外界关注。2025年3月,继晶澳科技“老将”黄新明和牛新伟于2022年分别因法定年龄退休和任期满离任后,武廷栋因工作调动离任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一职。
晶澳科技年报提到,其核心管理团队投身于光伏行业十多年,长期致力于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历经多个行业周期,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的原则,对技术和业务发展路径以及未来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富有前瞻性。2024年年底,公司积极推进管理变革,并打造了业务作战层、产品技术与供应层、职能支持层等有效协作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
市场风险仍存
全球化运营能力是当前光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晶澳科技在聚焦中国、欧洲、日本、美国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场的同时,还布局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基于全球化战略,晶澳科技不仅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建立地区运营中心,而且搭建了海外产能基地。
2024年,晶澳科技海外收入贡献超过57%,其中美洲地区尤为突出。具体而言,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非洲及其他地区的收入贡献分别占比23.37%、18.15%、12.85%和3.27%。从毛利率方面看,晶澳科技在美洲的毛利率最高,达31.43%,显著高于欧洲(-3.51%)、亚洲及大洋洲(8.61%)。
然而,美国作为美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却在频繁设置贸易障碍。
早在2024年,美国商务部就对东南亚四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25年,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向包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另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政策是否继续执行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东南亚产能对美国出口的通道受阻,叠加美国本土企业成本压力增加,使得盈利能力承压。
事实上,受供需错配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全球化产能布局已经迫在眉睫。晶澳科技在越南和美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中东拓展。
2024年12月,晶澳科技宣布将在阿曼投建6GW光伏电池和3GW组件项目,投资金额约39.57亿元。晶澳科技方面此前提及,阿曼项目计划于2025年开始推动建设。
不仅如此,为推动全球化发展,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2025年2月,晶澳科技还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晶澳科技方面向记者表示:“本次公司赴港上市主要考虑的是调整海外产能,打造港股募资平台,以实现优化海外布局、资产结构和股权结构的目的。”
“公司的海外产能从集中于越南布局,现在正向中东地区进行部分调整。中东地区贸易环境和成本管控在目前阶段能够形成一定竞争力。募资选择香港也是源于其融资环境更加友好。”晶澳科技方面称。
晶澳科技方面还在年报中提及,其全球化布局策略有利于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而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保持增长。但是,在海外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背景下,贸易摩擦风波不断,以及国内电力市场化新政出台,都增加了市场终端需求的不确定性,叠加供需失衡难调和技术迭代潮流暗涌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也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中经微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