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星系团(Abell 2744)巨型引力透镜 宇宙幼年面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11:47 1

摘要:潘多拉星系团是由韦伯望远镜发现,2014年哈勃发现“鬼火”恒星,这可能和星系团的引力作用有关,利用引力透镜效应可观测早期宇宙。潘多拉星系团于2023年11月被发现,其距离地球330亿光年,这一发现对早期星系形成的研究很重要。引力透镜是由于大质量物体扭曲时空,放

潘多拉星系团是由韦伯望远镜发现,2014年哈勃发现“鬼火”恒星,这可能和星系团的引力作用有关,利用引力透镜效应可观测早期宇宙。潘多拉星系团于2023年11月被发现,其距离地球330亿光年,这一发现对早期星系形成的研究很重要。引力透镜是由于大质量物体扭曲时空,放大了背景星系的光。

潘多拉星系团是由三个大质量星系团合并形成的巨型引力透镜系统(总质量约4万亿倍太阳质量),其引力场强大到足以显著扭曲时空结构,形成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透镜效应。根据广义相对论,大质量天体会弯曲周围时空,导致背景光源的光线路径偏折,产生放大、拉伸或多重成像现象。韦伯望远镜(JWST)的近红外相机(NIRCam)通过30小时的曝光,捕捉到约50,000个近红外光源,其中包含大量被透镜效应放大的早期宇宙星系(如红移z≈11的星系)。透镜效应使韦伯望远镜能够观测到宇宙年龄仅3.3亿年(红移z≈13)的星系,其光行距离达134亿光年,因宇宙膨胀当前共动距离为330亿光年。UNCOVER z-13和z-12星系的发现揭示了早期星系的多样性(直径约2000光年,呈“花生”或“蓬松球”形态),这挑战了传统星系形成模型的均一性假设。数据发现,潘多拉星系团的合并过程触发了剧烈的动力学相互作用。哈勃望远镜曾观测到其内部因潮汐力撕裂星系而产生的“鬼火”(约2000亿颗流浪恒星,占总亮度的10%),其重元素(如氧、碳)丰度表明它们源自螺旋星系被剥离的第二代恒星。这一现象支持了ΛCDM模型中暗物质主导的星系团演化框架理论,暗物质晕的引力势阱引导重子物质聚集,而合并时的动能耗散导致恒星流和星系间介质(IGM)的加热。观测发现,星系团质量分布与可见物质不匹配,这需要暗物质解释透镜强度,也暗示暗物质的存在;流浪恒星的金属丰度为研究宇宙早期化学演化提供了样本。韦伯望远镜的NIRSpec光谱仪对透镜星系的光谱分析显示,UNCOVER z-13和z-12星系几乎不含金属元素(如铁),表明它们是宇宙再电离时代(Epoch of Reionization, EoR)前的第一代恒星工厂。其快速恒星形成率(SFR)支持了冷暗物质坍缩模型;原始气体云在暗物质晕中冷却、碎裂,触发原初恒星爆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Joel Leja指出,“这些星系是制造重元素的第一批工厂,其特性验证了大爆炸理论的预测。”通过红移z>12的星系,可以研究氢再电离的物理机制,这一工作有重要意义。低金属含量数据支持早期星系由原始气体直接坍缩形成。UNCOVER项目通过拼接四幅韦伯快照生成全景图像,并公开NIRCam测光数据,可推动全球协作。斯威本科技大学的Ivo Labbe强调:“韦伯的灵敏度揭示了哈勃无法探测的透镜核区域,数百个遥远星系以微弱弧线显现”; 开放科学模式可以加速全球天文学的发展。

潘多拉星系团最突出的天体物理现象是巨大引力透镜作用,这座宇宙“放大镜”不仅扭曲了光的路径(扭曲时空结构),帮助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问,通过凝视130亿年前的宇宙光芒,我们得以窥见宇宙幼年的面容。

浮现的灿烂星空,是追问者时序脉冲的倒影;

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内心;

在时空之光中,用方程去雕刻科学丰碑;

作者: “时序舞者-Two”

如需转载,请注明“时序舞者-Two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时序舞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