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8日,博济医药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68万元,同比增长18.2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30.46万元,同比增长92.71%。尽管
2025年4月28日,博济医药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68万元,同比增长18.2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30.46万元,同比增长92.71%。尽管整体业绩呈现增长态势,但季度间的波动较为明显,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下降1.48%,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下降35.47%,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下降38.24%。
博济医药是一家专业的CRO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国内外制药企业及其他研究机构提供新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全流程“一站式”CRO服务。公司业务涵盖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其他咨询服务以及CDMO服务,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推动药品研发进程。
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新兴领域突破
2024年,博济医药的临床研究服务收入达到5.97亿元,同比增长44.12%,新增合同额13.05亿元,同比增长38.56%。公司在肝病、消化、肿瘤、内分泌等传统优势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免疫、核药、基因治疗、罕见病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服务了220余项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助力客户获得10项生产批件和1项中药保护。
在医疗器械方面,子公司九泰药械运行了近80项临床研究服务和40项注册服务,新开展了多个Ⅲ类医疗器械项目,包括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剂、胶原蛋白植入剂等。公司还通过临床试验途径帮助客户获得了13个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进一步巩固了在轻医疗美容领域的优势。
此外,博济医药与900余家临床试验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40余所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还持续优化战略合作供应商库,提升了项目交付质量和效率。
临床前研究服务:收入增长放缓,技术平台持续优化
2024年,博济医药的临床前研究服务收入为8431.89万元,同比增长7.70%,新增合同额约1.58亿元。公司化药研究中心在固体常释制剂、缓释制剂、滴眼液制剂、吸入制剂等技术平台上持续加强研发能力,已具备从原料药合成至制剂及质量研究的一条龙药学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药物评价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GLP资质复查认证,并于2025年2月获得了《药物GLP认证证书》。此外,公司在全新靶点化合物分子设计上开始运用AI技术,以提高研发效率和准确率,并已承接和拓展相关领域业务。
尽管临床前研究服务收入有所增长,但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表明公司在技术平台优化和市场拓展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其他业务:CDMO服务稳步推进,自主研发成果显著
2024年,博济医药的其他咨询服务收入为4221.91万元,同比下降13.02%,新增合同额约0.52亿元。公司努力加强注册业务商务拓展能力,报告期内为客户获得境内外IND许可近40项。
在CDMO服务方面,华圣制药自主立项并申请获得了3个药品注册证书和2个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同时协助客户获得了2个药品注册证书和2个化学原料药申请批准。公司还提交了多个品种的注册资料,进一步推动了CDMO服务的稳步发展。
在临床前自主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方面,公司及子公司获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证书,多个自研项目进展顺利,待转化项目丰富。杏林中医药申报的中药1.2类创新药“CRA原料”及“CRA片(制剂)”获得了《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华圣制药申报的他达拉非片也进入了生产销售阶段。
总体来看,博济医药在2024年通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技术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CRO服务领域的市场地位。然而,季度间的业绩波动和部分业务增速放缓的问题仍需引起关注。
本文源自金融界
来源:金融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