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百度第一次举办AI 开发者大会,也不是百度首次推出大模型,但很显然,百度再次精准握住了变革的火苗。
百度一个月发四款大模型
这不是百度第一次举办AI 开发者大会,也不是百度首次推出大模型,但很显然,百度再次精准握住了变革的火苗。
4月25日,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举办。
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了新的AI模型:文心大模型4.5 Turbo及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
并且,发布即上线,普通用户也能够免费体验。
一个月前,百度推出了文心大模型4.5和X1,此次的Turbo版本即既往模型的加强版,在性能、功能和成本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李彦宏也顺势吐槽了一嘴“AI大热选手”DeepSeek。他表示:DeepSeek也不是万能的,只能处理文本,还不能理解和生成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它更大的问题是慢和贵,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模型 API调用价格都比 DeepSeek 满血版要低,速度要更快。
消息一出,登上了微博热搜。对此,有网友表示,之前百度已经接入了DeepSeek,现在这番措辞岂不是“打脸自己”?
不过,从公开的数据层面看,文心Turbo双模型的实力确实“不一般”。数据表示,通过多模态异构专家建模和自适应分辨率视觉编码技术,文心4.5 Turbo模型在图像理解、视频解析等任务中效率提高近2倍,多模态基准测试成绩与DeepSeek几乎持平,部分维度超越GPT-4o。
2025年来,全球基础模型数量突破了500个,纯文本模型的性能差距逐渐收窄,换句话说,依靠技术和价格的“内卷”已经很难实现绝对的领先。
于是,我们看到,百度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不仅仅发布更强大的模型,而且切中了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摆脱“模型孤岛”的局限,与场景充分结合。
一方面,文心大模型4.5的API调用价格却压到了新低。与前代文心 4.5 相比,文心 4.5 Turbo 的成本降低了高达 80%,每百万 token 的输入价格为 0.8 元,输出价格为 3.2 元,甚至仅为 DeepSeek-V3 的 40%。
而文心大模型X1 Turbo,输入价格为每百万token1元,输出价格4元,相比前代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仅为DeepSeek-R1的25%。
可以说,这一价格策略直接击穿了行业成本底线,让更多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并选择高性能模型调用。
另一方面,李彦宏在会上还连续发布了高说服力数字人、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APP、内容操作系统沧舟OS等多款AI应用,覆盖了AI数字人、代码智能体、多智能体协作等多个热门赛道。
李彦宏也强调,“没有应用,芯片、模型都没有价值。模型会有很多,但未来真正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应用,应用才是王者。”
现在我们来简要梳理一下百度这波抛出的连招“炸弹”。首先,百度重磅推出了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 App”。
与过去依赖单一智能体完成任务不同,心响能够调度多个领域的AI 分身,从而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心响不仅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日常任务,还能为行业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难题。
除了心响APP以外,李彦宏还首次提出“高说服力数字人”的概念。“2025年最令人激动的突破性应用之一,就是AI数字人。”李彦宏如此介绍。
简单说,“高说服力数字人”就是借助文心4.5 Turbo和文心X1 Turbo创造的“销冠大脑”,能写能讲还会推销,在各行各业的销售、获客场景中,实现从“会说话”到“能说服”质的飞跃。
为了降低使用门槛,百度还推出了手机端“一键开播”的功能,用户只需注册并上传2分钟视频就能一键生成“数字人主播”,脚本、场控、口播全自动跑,实现全天不下播。
据透露,过去一年里,慧播星数字人主播数量累计超过10万,直播转化率提升了31%,降低了80%的直播成本。
或许,人人都能当主播的时代,正在缓缓展开。
除此之外,还有全新发布的沧舟OS 。作为内容操作系统,沧舟OS 以 Chatfile Plus 为核心,集成了公域知识库、私域知识库、记忆库「三库」,以及阅读器、编辑器、播放器「三器」,通过大模型的动态调用实现多模态内容的解析与处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创新应用的背后,百度也在尝试打造一个开放、协作的智能体生态。
MCP便是百度尝试的关键。MCP即模型上下文协议,可以为AI 应用提供连接万物的接口,使得不同的 AI 模型、工具和服务能够无缝集成与协作。
百度宣布,将面向所有人全面支持MCP 生态,助力开发者在统一的协议框架下构建更加丰富的 AI 应用。
对此,李彦宏也表示,“所有这些发布,都是为了让开发者们可以不用担心模型能力、不用担心模型成本、更不用担心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应用,做出好应用。”
当然,不仅是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Google,甚至是 OpenAI,也都在积极布局 MCP 协议。
可以说,作为技术型企业,文心4.5 Turbo与X1 Turbo很大程度展现了百度对技术的坚守和野心。不过,百度的“倔强”究竟能否帮助它在这条路上夺回荣光,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验证。
百度不想重演魔咒
从外卖、团购、视频到自动驾驶,李彦宏总能预见趋势,并早早出手,却总与未来擦肩而过。
对此,网友表示:百度对风口的反应速度堪比5G,但执行力度却像2G网速。
比如,2014 年,外卖行业兴起,百度瞅准时机推出了百度外卖,也曾登上外卖市场份额榜首。但由于一系列战略决策失误,2017 年,百度外卖以 5 亿美元出售给饿了么,彻底退出外卖江湖。
2017年,百度又投入了自动驾驶与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投入自动驾驶研发的公司之一。
百度对 Apollo 项目寄予厚望,累计投入超 300 亿元,获得测试牌照超 500 张。
然而,厄运接踵而至,百度与车企的合作屡次受挫,威马汽车破产,极越汽车暴雷,终究在新势力名单中“昙花一现”。
而百度聚焦自动驾驶推出的出租车“萝卜快跑”虽在 11 个城市运营,累计订单超1000万单,面临着依赖补贴,订单密度不足,规模化进程迟缓的问题。
不过,依靠政策和技术优势,萝卜快跑项目2024年在武汉等城市实现接近收支平衡,预计2025年全面盈利,仍旧是有望成为百度下一个增长点的项目。
回到文心一言大模型,从2017年涉足至今,百度在这个赛道上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从“All in AI”战略到文心大模型1.0,再到如今的4.5和X1,可谓是关注与争议始终并存。
当下,百度AI的未来,也依旧是充满了悬念。
一方面,外部竞争对手不等人。友商科技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纷纷追赶AI生态,火药味越来越浓。
前不久,阿里宣布与苹果达成AI深度合作,而此前,苹果在华AI合作的首选对象,大家纷纷猜测是百度。这也表明,百度在AI赛道上,火候似乎还不够。
并且,面对定价的降低,市场是否买单,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OpenAI的GPT-4.5定价是DeepSeek的几百倍,但仍有不少人选择。可见,价格战绝非AI的唯一解法。
另一方面,AI行业的“创新内卷”愈演愈烈。OpenAI、Anthropic等国际厂商,拥有庞大的算力投入与数据生态,正在持续抬高竞争门槛。
而国内宣布开源的DeepSeek、ChatGLM的模型性能也不必多说,甚至接近商业产品,也进一步压缩文心一言的差异化空间。
总之,百度的故事还在继续。它能否在AI领域实现突破,重新成为互联网巨头,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刘峰
来源:科技头版